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新闻 >> 书法 艺术 美术 北京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张盛墓志释读

        张盛墓志释读

        张盛墓志

          前些年,有外地的朋友拿了拓片和我换字,陆陆续续手头就积累了一些墓志的拓片。看了几通,觉得这个《张盛墓志》比较有意思,就仔细阅读了一番,做了一些功课。

          《张盛墓志》是隋朝的墓志,据说是2003年出土于河南孟津,后归千唐志斋博物馆。此墓志的书法介乎于楷书和隶书之间,点画优美,字形端庄,颇为耐人寻味。

          原文如下:

          维大隋开皇十二年,岁次壬子九月甲辰朔十二日己卯。故陕州大中正张君墓志。君讳盛,字僧贤,河北郡安戎县人也。父四龙,以才膺济世,德赡高华,魏永煕元年解褐伏波将军,稍迁清河县令。祖丑,太和二年任安西将军,寻迁阳平郡太守,金紫光禄大夫,太常少卿。君家荫宿隆,身名早著,齐天保元年,解褐奉朝请,稍迁荡寇将军,徐州孤山郡丞,陕州大中正。君心闲寂灭,志崇玄妙,施兹家产,敬造一切尊经,才成七伯卷,奄从深夜,其年八月廿九日,春秋六十有九,卒于洛阳,殡在芒山之南,涨分桥之北,游豫园西,马安山东,冯村西北一里,此地原平,实为胜所,乃镌铭曰:

          芳德素振,晖猷早煕,弈弈明明,俾民攸衹,风仾松盖,霜白山衣,智亡星殒,仁没兰衰。

          墓志就是死者的生平介绍,通过阅读墓志可以知道,这个墓志是隋开皇十二年九月十二日立的,通过查询,隋开皇是隋文帝杨坚的年号,从公元581年二月用到公元600年十二月,前后历时20年,由此可以推算出隋开皇十二年是公元592年。墓主张盛,字僧贤,这个名字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佛教的接纳程度,那时人们起名喜欢在名字里带僧字,比如我们知道的张僧繇、王僧虔、徐僧权等,所以张僧贤这个名字正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色,说明佛教在当时盛极一时。

          张盛是河北郡安戎县人,这个河北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河北,而指的是山西的芮城县,芮城在历史上曾叫河北郡,也就是安戎县。他的父亲叫四龙,在魏永熙元年当上了伏波将军,永煕是北魏孝武帝元修的年号,元年是公元532年。解褐是指脱离了平民阶层,褐是粗布衣服的意思,泛指平民阶层,就是说张盛的父亲张四龙是公元532年当上了伏波将军。一般说起伏波将军,都会想到汉代的马援,但后来伏波将军可以授予那些没有战功的人,比如三国时期吴王孙秀,降晋后被封为伏波将军,陈朝太监王飞禽,也被授予伏波将军,所以伏波将军更多的是一种荣誉,而不是指真实的战功,张四龙的伏波将军大致也属于这种。墓志后面就说,“稍迁清河县令”,清河县位于河北邢台,至今仍叫清河, 20多年前我曾去过清河,当地生产汽车配件,还生产精梳羊绒,时隔多年,脑海中多少有点印象。

          张盛的爷爷叫张丑,这个丑就是丑陋的丑字,估计是以贱名好养的缘故。名字虽然不怎么样,但这位张丑曾经担任安西将军、阳平太守、金紫光大夫、太常少卿,应该是朝廷的正三品,属于高官。

          如此说来,张盛是典型的“官三代”,张盛做过荡寇将军,这个荡寇将军当年又称杂号将军,杂号将军和战事是息息相关的,汉文帝时期只有大骠车卫、四方将军以及偏将军和裨将军,汉武帝时期常年对匈奴作战,有军功者日益增多,原有的将军名号已经不够用,所以因战事的需要杂号将军也应运而生。历史上关羽、张辽都当过荡寇将军,张盛这个将军只是五品,他后又担任徐州孤山郡丞,最终官至陕州大中正。中正的主要职能是品评人才,史书记载:“内官:吏部尚书、司徒、左长史,外官:州有大中正,郡国有小中正,皆掌选举。若吏部选用,必下中正,征其人居及父祖官名。”由此可知,大中正这一职务主要是为朝廷选拔人才。

          后面就是叙述张盛的生平了,首先说他心闲寂灭,这是典型的佛教用语,意思说他已经超然世外了,并且舍弃自己的家产,敬造一切尊经。应该是指张盛崇信佛教,这也和他的名字里有“僧”字相吻合。墓志中说“敬造一切尊经,才成七伯卷”,这里的“伯”通“百”,也就是说张盛此生敬造了700卷经书,为传播佛教作出了贡献。

          张盛享年69岁,在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的古代已经是高寿。张盛最终殒于洛阳,埋在芒山,具体地址是冯村。用百度地图搜了一下,洛阳附近的冯村是在偃师区,但此墓志铭2003年出土于孟津,应该不是这个地方。从网上搜索,2018年《洛阳日报》12月14日刊登的王化昆的文章,说到《张宁墓志》《赵碑墓志》中提到的张方桥、张夫人桥即是《张盛墓志》中的“涨分桥”,文中的“冯村”应为“马村”之误,北魏时期的马村,与现在隶属于孟津县平乐镇的马村,和墓志中的叙述符合。如此解释,墓志中的地理位置就和出土地点吻合了。

          再看看此墓志的书法特色。此墓志字形扁方,结体工稳,刻工尚可,笔画许多尚保留有隶书的痕迹。如“二”“子”“尊”“君”“一”“玄”“世”“安”等字的横划,明显有蚕头燕尾,典型的隶书笔画,出现在楷书之中,没有不妥,反倒衬托出一种别样的美,这对我们的楷书创作是一个启发。

          同样在一篇墓志中,有些横划却是典型的楷书用笔,斜势起笔,回锋收笔,后世唐楷的笔法也就是这个样子。加上刻工的刻意,有些横划甚至出现了仿宋字的笔划,不是手写的痕迹,分明是刻刀形成的痕迹。

          如墓志中出现的“君”字,第二行下部的君字,第二横划和第三横划,都是用隶书的笔画写出,笔画末尾处呈雁尾状捺出;但在第三行第一个“君”字,却是回锋收笔,中规中矩的楷书写法。作者这样处理,原意应该是求变化,避免雷同。

          隋朝的书法,上承南北六朝,下启唐朝,正处于一个变革的节点,出现这种楷隶结合的书法,正是书体嬗变的见证,对当下楷书的创作有一定的启发。

          (作者系郑州市书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家网]的价值判断。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83(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