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新闻 >> 书画 书法 艺术 美术 北京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初见《罗婉顺》

          (1/3)唐 罗婉顺墓志 拓本(陕西考古博物馆供图)

          (2/3)唐 罗婉顺墓志盖 拓本

          (3/3)唐 罗婉顺墓志(局部)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颜真卿存世

        唯一科学考古出土碑刻

        2020年9月12日,应西安图书馆之邀,我在该馆“天禄讲坛”做了《大唐长安的颜真卿》讲座。期间,一位特殊的听众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就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考古队队长许卫红研究员。她现场告诉我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前不久,他们考古队在咸阳发现了一方颜真卿书墓志﹗

        10月22日,我来到咸阳考古工作站,平生第一次看到《罗婉顺墓志》,轻轻抚摸墓志“长安县尉颜真卿书”诸字,激动万分。这是大唐帝都长安一百年来首次出土的颜真卿作品啊(上一次出土是1922年发现之《颜勤礼碑》)。

        11月13日10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泾渭基地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包括颜真卿书《罗婉顺墓志》在内的3方唐代元氏家族墓志与墓葬的考古发现,震惊海内外,“颜真卿真迹首次考古发现”瞬间被推上热搜,陕视新闻统计,当日该新闻阅读逾3亿次。

        此次考古发现位于汉哀帝义陵以南约1.6公里,秦咸阳城遗址保护区以西约2.7公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都咸阳城考古队对该陕西省秦汉新城政府储备用地内百余座汉唐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在发掘过程中清理了大量隋唐时期墓葬,其中可确证为元氏家族墓葬共3座,出土墓志四合,即《元大谦墓志》(边长55×56厘米)《罗婉顺墓志》以及儿子《元不器墓志》、侄子《元自觉墓志》。

        这些墓葬均遭早期严重盗扰,墓葬形制均为长斜坡墓道土洞墓,整体平面似刀形。其中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合葬墓为五天井,第5过洞两侧有龛,墓葬总长35.8米,深9.5米。墓室内一侧有砖砌棺床,葬具及墓主骨骼无存。随葬品除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墓志各一盒外,还出土铜钱、陶灯、塔式罐、陶人俑、陶动物俑等113件(组)。

        元大谦之妻罗婉顺墓志书者为长安县尉颜真卿。罗婉顺卒于天宝五年(746年)三月,天宝六年(747年)二月与丈夫合葬。《罗婉顺墓志》是目前国内唯一经由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碑刻作品。2022年4月28日,该墓志在刚刚开馆的陕西考古博物馆首次公开展出。

        志主罗婉顺:

        北魏皇族后裔

        罗婉顺墓志志盖、志石边长均为51厘米。志盖周边线刻缠枝花草及四神,刻“唐故龙门令元府君夫人罗氏墓志之铭”篆书16字。志文楷书728字, 27行,满行28字,字径不足2厘米。它是颜真卿存世体量最小、字迹最小的作品。首行题“大唐故朝议郎行绛州龙门县令上护军元府君夫人罗氏墓志铭并序”,第二行刻“外侄孙特进上柱国汝阳郡王琎撰,长安县尉颜真卿书”字样。参考一同出土的其夫元大谦墓志、子元不器墓志,罗婉顺生平大约如下:

        罗婉顺(672~746年) ,字严正,鲜卑族,河南人,“后魏穆帝叱罗皇后苗裔”。“后魏”即北魏,区别三国时期曹魏。北魏穆帝皇后为鲜卑族叱罗部人。北魏孝文帝时,拓跋氏叱罗部改为罗姓,这正是志文中所说的“至孝文帝,除叱以罗为姓” 。

        罗婉顺高祖罗昇,曾祖罗俨,祖父罗福延,父亲罗暕,罗婉顺为罗暕二女儿。《罗婉顺墓志》记载她12岁(683年)丧父,大约在15岁(686年)嫁给比自己大31岁的元大谦。其后未久,长兄亡故,罗婉顺“罄囊中之资”将长兄安葬于父母坟茔之侧。46岁时(718年)丈夫元大谦去世。她坚强地担当起家庭重担,天宝五载她自己“因寒节永慕,兼之冷食,遂至遘疾,薨于义宁里之私第,春秋四百五十甲子”。浙江大学历史系出土文献读书班考罗婉顺去世具体时间是天宝五年(746年)三月初五(746年3月19日),卒于长安城义宁坊家中,享年75岁。天宝六年二月初三(747年3月18日)与夫君合葬。即碑文中所说“以天宝六载丁亥律应夹钟日在奎建癸卯丁未朔己酉土破,迁合于元府君旧塋,礼也。”

        其夫元大谦(641~718年)亦有墓志出土。他是北魏常山王第七代孙。魏孝文帝改革时,拓跋氏改姓“元”。延载元年(694年),初仕姚州都督府(今云南西北部)录事参军,后历任陇州(今陕西省西北部)司仓参军、右骁卫长史,开元六年(718年)三月十三日卒于绛州(今山西西南部)龙门县令任上,享年58岁。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迁祔于京兆府咸阳县武安乡肺浮原先塋之侧。

        撰文者李琎:唐“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张旭之友

        《罗婉顺墓志》第二行记志文乃“外侄孙特进上柱国汝阳郡王李琎撰”。

        汝阳王李琎(?~750年),初名嗣恭,又名淳,唐睿宗李旦之孙,唐玄宗李隆基长兄宁王李宪(原名成器,谥号为“让皇帝”)长子,唐玄宗李隆基侄。官至太仆卿,加特进,赠太子少师。他雅好音乐,擅长羯鼓,且姿容妍美,深得唐玄宗喜爱,唐玄宗曾亲自教他音律,并赞扬侄子:“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堕也。”爱称其为“花奴”。《旧唐书》记载:“璡,封汝阳郡王,历太仆卿,与贺知章、褚庭诲为诗酒之交。天宝初,终父丧,加特进。九载卒,赠太子太师。”

        李琎性嗜酒,自称“酿王兼麴部尚书”,名列盛唐“饮中八仙”。杜甫《饮中八仙歌》赞曰:“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诗歌中“汝阳”即指汝阳郡王李琎。盛唐“酒八仙”是: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贺知章是颜真卿伯父颜元孙和舅父殷践猷的莫逆之交,张旭为颜真卿老师。汝阳王李琎与颜真卿的老师张旭、贺知章都是好朋友。皇亲国戚找颜真卿为王爷撰文墓志书丹,这也反映出颜真卿书法在当时已经颇有名气。

        元大谦的侄女元自觉的姊妹嫁给了李宪,也就是李琎的母亲,后并被追封为恭皇后,由此说来,李琎应当称呼元自觉姨母,称元大谦从外祖、罗婉顺从外祖母,所以撰文的李琎在墓志里自称是罗婉顺的“外侄孙”,应该是他邀请了颜真卿,为自己撰文的从外祖母墓志书丹。

        《罗婉顺墓志》是颜真卿

        早年珍贵书迹

        据朱关田《颜真卿年谱》,天宝五年四月间,颜真卿以清白为关内道黜陟史王鉷荐举,由醴泉县尉陟长安县尉(从八品下)。天宝六年春夏之交,迁监察御史(正八品上)。故颜真卿在天宝六年(747年)二月罗婉顺与丈夫合葬时为她书写的墓志自署“长安县尉”。

        从现存颜真卿作品看,颜氏书风大致可分三个时期。早期从目前所见33岁所书《王琳墓志》到46岁所书《东方朔画赞》为止,是颜体的孕育期。50岁到70岁之间是其中期,期间颜体风貌完全确立。70岁后为其晚期,颜书愈加丰壮、沉雄,直臻人书俱老之境。

        而颜体孕育期前段即颜真卿30岁间,目前可见为33岁书《王琳墓志》和39岁书《罗婉顺墓志》。颜真卿书法主要源于家学,后问书张旭,博采初唐褚遂良、虞世南诸家。清雅温婉,疏瘦精到,虽然颜书宽博的特点已经初现,但与初唐书风并未拉开距离。如墓志中形、皇、载诸字与《雁塔圣教序》中褚遂良书就极为相似,一脉相承。

        颜体孕育期后段即颜真卿40岁间,以41岁书《郭虚己墓志》和44岁书《多宝塔碑》为代表。不复以姿媚为念,“雄秀独出”,刚正自守,初显颜氏自家风范。

        现存颜真卿作品主要是其书写的十几方碑版。20多年前,人们能看到的颜真卿所有作品中最早的是其44岁所书《多宝塔碑》。1997年,河南偃师首阳山镇一砖厂取土,挖出颜真卿41岁书《郭虚己墓志》。2003年,洛阳龙门阵张沟村出土颜真卿33岁书《王琳墓志》(开元二十九年),遂散落民间。二墓志具体出土情况不明。特别是《王琳墓志》,竟然传有两方:

        一方边长90厘米。拓本全图并局部见陈根远、高安林主编《丰碑—颜真卿名碑拓本聚英》(2019年2月版)第9—13页。还见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编《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2019年1月版)第132页。

        令人吃惊的是日本《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大展还展出了一件《王琳墓志(天宝本)》,富田先生为图录撰写的展品说明记载:此拓本为日本淑德大学书学文化中心收藏,边长126.3厘米。王琳去世第二年,王琳的丈夫润州刺史徐峤也去世了,在徐峤与夫人王琳合葬时重刻了这方《王琳墓志》,并且在墓志右侧面刻下“天宝元年冻十一月壬寅……同穴父刻记”,而且是与原来的《王琳墓志》埋在一起。

        按说如果古代依照原墓志复刻一方新的墓志,两方墓志应该尺寸相仿。而这两方《王琳墓志》志文内容和颜真卿书法一模一样,但第二方竟然比第一方边长大30厘米。而所谓天宝本字划相对圆钝,很多书法细节不到位,如首行题“太原王氏”之“原”中“曰”部首横起笔,第六行“隋枣阳公”“隋”字“工”部漏刻中竖等等。因为日本图录只发表了天宝本的局部照片,使我们不能窥见此本全貌,也不知道此本是否有墓志盖。故天宝本《王琳墓志》是只能存疑。

        愚意《王琳墓志》《郭虚己墓志》因为皆为偶然挖出,其埋藏情况完全不明,自然降低了其材料的科学性,甚至出现天宝本《王琳墓志》是否赝品的疑问。而颜真卿39岁书《罗婉顺墓志》是所有颜真卿碑版中唯一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真实性毋庸置疑。另外如前所述,20多年前,我们对颜真卿早期的作品一无所知,而发掘出土的《罗婉顺墓志》为我们了解颜真卿早期的书法样貌,进而探寻颜体形成的脉络提供了最可靠的珍贵资料。

        还有,唐代墓志一般是先书丹于纸,然后再过到墓志石上,再行刊刻。有时为了显示整齐美观,还要将原来碑样上的界格再在墓志上划出,有些则将界格省去。公元739年刊刻的《元大谦墓志》与其妻8年后与其合葬时刊刻的《罗婉顺墓志》同出一墓,两墓志字迹皆行、列整齐,但前者志文没有界格,而后者有界格。也为我们了解唐代墓志并非直接书丹于石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家网]的价值判断。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232(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8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