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名人访谈 >> 书法
      分享到:

      近访当代书法艺术家董凤树

      作者:核实中..2010-04-28 16:04:00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中广网北京2月4日消息(记者 冯赣勇)同书法艺术家董凤树先生相识正逢新中国诞辰60周年之际,2009年8月,为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由董凤树先生参与而特别制作的以祝福祖国,表达“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美好愿望为主题的“世界大同宝盘”被首都博物馆收藏。 

         而盘中的《礼运大同篇》正是出自我国当代著名书法艺术大家董凤树的手书,望着《世界大同宝盘》那精雕细琢,字字珠玑;美仑美奂,笔笔光辉的艺术效果,真是令人赏心悦目激动不已,而由衷地对董凤树大师肃然起敬,钦佩之至。

          只有中国的文字可以作为艺术品上墙

          自从结识了董凤树先生后,记者一直想对他做一个有关书法艺术创作方面的专访,但总是因时间的原因未能如愿。2010年1月下旬的一天,记者终于在北京月坛附近的一家饭庄里面对面地聆听了这位艺术家的故事。围绕着“书法”艺术创作,我们展开了话题,面对记者的采访机,为人热情而率直的董先生娓娓道来。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是一个类似老私塾的那种文气十足的人,他对我们兄弟姊妹九个孩子要求甚严,而这中间惟我自幼喜爱书法,父亲也由此对我偏爱有加。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由于父亲精道的书法熏陶,所以我酷书练字,临池不辍,一写就是几十年。  

          当我问到书法的特点,董先生动情地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都不能作为艺术上墙,而惟独中国的文字可以作为艺术品上墙。这是由于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这一特点而形成的。但是文字是固定的,它只有通过人们的艺术再现、再创造,才能形成真正的书法艺术。 

          比如我们在书写唐诗宋词的过程中,它能给人一种快乐向上,积极进取的愉悦,特别诗文中那些表现情、景、物的文字描绘,使人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全部情感泼墨于中,付诸纸上。所以也就有了字如其人的说法。其实,这就是人进行书法艺术创作时的情感结晶。

          难忘与王遐举老师的师生情

          董凤树先生早年拜师于隶书泰斗王遐举先生门下,深得真传。王老先生为爱徒亲笔书写“鹏程万里”赠之,董凤树从老师期许的目光里,认知了希望和再续“汉隶”巅峰的历史责任,让这朵书法艺术的奇葩,永远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骄傲。  

          谈到与王遐举老师的师生情,董先生记忆犹新,感触良多。他说:我老师的书法艺术造诣可谓是功高盖世。从隶书上来说,自清代邓石如之后也就属当代的王遐举了。当时跟老师学艺之初,王老不止一次对我说:你不要对外说是我的学生,只有哪一天我说“是”了以后,你才能对外说。为此,董凤树刻苦习字,在与王老学艺的十来年中,将自己苦练的作品随时求教于老师点评。在王老的指点下,艺术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不仅得到了王老的真传,也终于成了被王老认可的名副其实的学生。  

          董凤树接着说道:我老师写字的时候相当讲究。他不允许任何人走进他的书房。而对我却破例,使我有幸享受到了在老师创作时,能陪在他的身边耳熏目染地聆听老师的教诲,真是获益匪浅……讲到这里,董先生激动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

          在王老仙逝后,董凤树心展“鹏程万里”,笔握千斤,颤然心语:“字如其师,依然艺堕师后,何言续笔攀巅?”自此,他苦学细研,百般琢磨,摘英取萃.墨海求新。终于在王氏隶书的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出由扁型为高庄型的“董体隶书”,凤鸣梧桐,喜惊书林。

          谈到“隶书”的特点,董先生说:隶书求的就是变化,在这一点上我老师的书法作品真正达到了入木三分,出神入化的神韵,把隶书的精髓,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有道是名师出高徒,正是靠着勤奋与努力,董凤树先生经过50多载的岁月,举笔恒志,墨染人生,如今,终于写出了一个书坛大家。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的留下了“董体隶书”的功名,堪称书坛一绝。

          一个“人”字最难写

          和董凤树先生聊天,你会被他开朗和热情所深深感染。谈吐之间快人快语,充满了激情。特别是他的爱心无限也充分体现在这位书法家的性格中。席间,他的女儿半开玩笑的说:我爸爸对外人比对我都好,他从不对外人发火,而对我有时却发脾气。他对公司里的一名居家京郊农村的普通员工的困难处境,不仅慷慨解囊,还在百忙中腾出仅有的一点时间,身体力行地在学业、生活上等多方面,给予了无私的捐助,令人无不为之感动。 

          虽然董凤树先生现在是一位名人。他的书法作品如今已成为当今人们收藏的热点,不少人不惜重金求购。但是你却从他的身上看不到一点名人的影子。看上去,他的心态是那么平和,那么的平易近人。对待自己的亲人,朋友和周围的人,董凤树先生以一颗平常,平等和仁爱之心融于其间。熟悉他的人当中,没有把他当作一位名人来看,因为他们把他当作了他们自己中间一份子。董凤树先生就在这样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折射出他不平常的人格魅力。

          近年来,他应邀为中国佛教协会书写了大量的书法作品,为不少寺院题写了院名与匾额,包括远在千里之外的新加坡“宏传老和尚纪念堂”的院名也是出自董先生之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亲自与他合影留念,并为他颁发了纪念证书,感谢他为中国佛教事业所做的贡献。在江西佑民寺,韩国佛学会长智冠长老在接受了董凤树的墨宝后以韩国第32号国宝给予回赠,规格价值之高可见一斑。

          曾有人问董凤树,您临池千墨,穿透万纸,最难写的字是什么字?董凤树深沉地说,书法载文,载道,载德。字为载体,始终载着一个“人”字。书法家写的每一个字都是写的他自己,每个字都是他的心笔德墨,所以“人”字最难写。因为字为德出,德为灵心,心为笔母,母为字神,只有大道悟书,大道用书.方可称书。董凤树以哲学家的睿智思维回答记者。他从书法艺术实践中悟知的哲理,不仅为我们解读了修身与书法的辩证关系,而且为我们解读了书法艺术功能价值的本质意义。

          国家、人民和社会的需要是我们书法艺术的追求

          当我问到有关书法艺术与其它文艺作品的艺术生产有什么不同时?董凤树先生严肃对记者说:我们不单单是一个书写匠,从艺术上来说,首先自己得熟知、掌握这门学问,其次才能运用我们积累的文化与技巧去创作。如果说光为了书法而书法去追求一点经济利益,这是不对的。我认为,我们在写作品时,只有国家、人民和社会的需要,才是我们所从事书法艺术生产的东西。说到这里,董先生讲了一个为“海峡两岸”题材书写作品的故事。

          那是上世纪末的一个冬天,当时正值澳门回归祖国的时候,他刚好率团在欧洲访问巡展。身处异国,他强烈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荣耀。一位匈牙利汉学家非常感慨地对他说:你们的国家强大啊!我们丧失了很多土地无法收回,我们不如你们。

          董凤树站在匈牙利久洛城饭店的平台上,望着东方夜空的星辰,盯视着那颗亮星,俨如看到了中国台湾曰月潭的反光。盯视着那片晶亮飘流的云团,俨如看到了中国台湾阿里山的倩影。盯视着那些散珠般闪现不定的碎星,俨如看到了台胞思归的眼睛。他不由得唱起了《想家的时候》那只歌,唱着唱着他哭了……此时此刻,作为一个身居海外异乡的中国人,董凤树感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无比自豪!一种激情始终在心底里涌动,真想为国家做点事……

          后来,董凤树接到国内电话,请他书写江泽民3100字的对台湾八点建议,《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巨幅。当时他压力很大,任何艺术创作都是激情与灵感的产儿,何况字是无言的心声啊……

          心里激荡着那3100个字,每个字如同台海的波涛,拍打着他的心灵。他突然想起了他的恩师在怀念中国台湾的弟弟写的一首诗:端阳竞渡草凄凄,欲寄渔书意转迷。同是神明黄帝胄,不应长隔海东西……

          他心里阵阵酸楚,一股澎然激情,在他心海潮涌,家事国事天下事,滴滴缘墨情笔流。

          回国后,他铺纸就墨,凝神运笔涌激情,一气呵成,书就3100字的对台八点建议巨幅大作。字字珠玑,个个蚕头燕尾,挺拔刚劲,洒脱清丽而又热烈饱满,疏繁有致。字字传达着两岸人民恳切统归的祈愿,字字蕴含着作者至情大义的政治情怀。这真正注解了董凤树的信念,凡是国家需要,写!凡是人民的意愿,写!

          董凤树说,写政治性的东西不同于诗词歌赋,似乎与书画天然一体,且多表达一种心情,或开朗或激情或郁闷,容易进入情况,政治性的东西比较严肃,对感情分寸的表现较难把握。他是出于一种责任感投入这一工作的,总要有人站出来表示,搞文化的人内心深处,一样希望祖国早日统一。写到第二遍时,他感到自己的情感已完全融入了字里行间。

          董凤树无比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台湾讲学时,他进行的连续七场有关中国文化及书法艺术的主题演讲受到了台湾各界的广泛好评,引起了巨大反响。一天讲演结束后,一位台湾女记者向董凤树提了几个尖锐的问题。

          她问董先生:您来自大陆,大陆使用简体字,而我们这里是用繁体字,请问您对简体字与繁体字的比较怎么看?面对提问,董凤树微笑地说:我给你举个例子吧,你知道尘土的“尘”吗?繁体字我就不说了,但是简体字的“尘”,就是上面为小,下面为土,那么小土为尘,恐怕这意思表达的再清楚不过了吧?那位记者接着问道:对大陆和台湾您相互比较一下,哪个地方最好?董凤树不卑不亢的问她:你去过大陆吗?女记者回答没去过。董凤树接着说:那好,如果你没去过大陆,我真诚的欢迎你去大陆走一走,看一看,说台湾好,还是大陆好?这个问题不用我回答,你去问一下连战、宋楚瑜先生,他们会给你一个最满意的回答……说起这些事,董凤树轻松风趣的心态,让人感受到了他那颗赤诚坦荡的赤子之心。

          行走天下牵手世界执笔不歇

          在采访董先生之前,记者通过一些文章也从侧面了解了他近年来的一些辉煌的艺术创作经历。文中介绍:几年来,董凤树天南海北,云空万里,访欧洲、走非洲、去亚洲,匈牙利、南非、新加坡、南韩等国家,及许多国家的政要和友人、使者,都有他不同的墨宝手迹。他以书画为媒,弘扬中国文化,架设友谊桥梁,写出了国威,画出了豪隋,书出了中国的魅力,为国家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牵手世界执笔不歇。

          董凤树先生曾多次受国际邀请举行书画展,作品被诸多国外博物馆、美术馆、名流宿儒收藏,被授予“国际艺术名人”之称。神来之笔、赤子之心、爱国之情,使董凤树先生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董凤树为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两代国家领导人书写长卷珍品,在近代史上堪称第一。

          不仅如此,在国际交往中董凤树的书卷佳作也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更是澎湃着董君的爱国深情,张扬着董凤树的书法巨作,字字扬民族正义之魂,笔笔传团结统一之声,董君凤树,名噪京城、声震海外。

          董凤树佛缘极深。“清凉佛国”之五台山 ,“峨眉天下秀”之峨眉山 ,“海天佛国”之普陀山 ,“仙城佛国”之九华山;贡奉佛指舍利的法门寺和佛牙舍利的灵光寺 ,千百年来沉淀了禅机凛冽,佛法无边,使无数信徒弟子亲随膜拜,心开得悟。

          2006年冬末初春,中国佛协领导、四大名山的大德高僧、两大名寺的方丈同时出席,亲自加持,隆重收藏董凤树先生为之书写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书法长卷。在中国佛教史上,四山两寺同时收藏同一人作品尚属首次;同一人为四山两寺书写同一部经文长卷,更是史无前例。

          在北京中南海有他《李白·舟下荆门》的收藏大作、人民大会堂有他《张旭·桃花溪诗》的收藏精品、毛主席纪念堂有他《沁园舂·雪》的收藏珍品。首都博物馆、中央档案馆也均不乏有他的作品收藏。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收藏有董凤树的巨幅《孔子礼运大同篇》;在台湾佛光山藏经楼收藏有他书写的经卷。总之,收藏董凤树作品的地方遍及海内外许多地方,不胜枚举。

          2009年11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书画研究系列》丛书中,张海、董凤树、欧阳中石三人被推举为首批中国书法大家。该书的前言这样写道:他们是中国当代书法翘楚、书法界领军人物、艺术集大成者;他们既是传统文脉的传承者,又是现代书风的创新者,同时也是国家文化艺术届贡献杰出的书法家。《中国书法大家》甄选他们三位的部分作品,有些表现了当代书坛的笔墨精髓,有些堪称是最具收藏价值的国家艺术经典。

          而面对自己卓著的艺术成就,董凤树先生却谦虚地表示:艺海无涯,学无止境,只有活到老学到老,你的艺术才能永葆青春。

          同董凤树先生一聊整整两个多小时使我获益匪浅,他的真情实感、博学多才洋溢在言谈话语之间,令我思考和回味,这是一笔真正丰厚的精神财富,值得我永远珍藏。


        来源:中国广播网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家网]的价值判断。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48(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