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新闻 >>
    1. 传·真:为劳动者立传——李传真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2. 展览现场 5月25日,“传·真:为劳动者立传——李传真作品展”开幕式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民盟中央美术院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诸迪,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左中一,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承志,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何亚文,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中国美协副主席李翔、贾广健等,以及来自各艺术机构负责人、专业院校艺术家及学者近300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展览策展人、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主持。 开幕式上,诸迪、左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黄庭坚的茶事与茶诗
    2.    【文人雅事】     宋人嗜茶。宋人饮茶并不单为止渴生津,而是真正将其发展为一种文化。宋人对茶的偏好,主要表现为对茶叶良种和烹茶技艺的钻研与探索,特别是以点茶、分茶、斗茶为代表的烹茶技术。黄庭坚对此尤为在行。在茶叶的选择上,他推举建溪流域(在今福建南平境内)出产的“龙凤团茶”为上品。据欧阳修《归田录》记载,此茶原是宋初贡品,宫人用金纸剪出龙凤花纹覆在茶饼表面,“龙凤团茶”由此得名。后来蔡襄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对茶加以改造,二十饼方重一斤,“其品绝精”,区别于一般士庶所饮之茶。大约在五代时,宫廷用茶主产地由江苏阳羡(今江苏宜兴)逐渐转为福建建州(今福建建瓯)。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空白处的遐想 —— 一种非视觉化的诗意
    2. 意大利LABA 美术学院的教授Massimo Novo在王清州作品展开幕的致辞中说道:“艺术,就像一个人的任意爱好一样,无需一个真正的规划就可以发挥作用,如果不是因为热情和意愿去看去做,帮助记忆的这两种机会之间存在相互回应,并会根据社会文化上的各类变更不断壮大,但总会越来越接近爱好中固有的原始价值。 再去思考历史的重要性时,我能找到类似的情况......”。 Massimo Novo 为我们理解艺术家王清州的作品提供了两个隐含的出发点和维度:首先, 艺术作为一种普遍的本能——兴趣,成为人类进行艺术行为的动力;其次,艺术作为创作载体和主体,在经历社会传媒属性的增长和消退之后,会因个人的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师古师今终师心——曾三凯的书法选择
    2. 陈继儒句 28×20cm 纸本 2012年 曾三凯是我关注已久的书家,我甚至藏有他几幅力作,时时观摩,从中获益。虽然我们遥隔京汉少有晤面,但是偶尔心血来潮互通电话,总相谈甚欢悠悠不尽。我试图撰文论其书,2021年某晚,我召集我们湖美的书法史论方向研究生张震、林春衍、刘文博等几位男生来家里讨论他的书作。但是,讨论一开始就陷入僵局,其原因并非同学们慎言,而是他们不太熟悉曾三凯所书源于何处,不便贸然议论。 曾三凯广涉楷书、隶书、行草书,其行草书显然私淑于日本书家小坂奇石。曾三凯和我都是小坂书法的粉丝,我们曾多次交流观赏心得,他去日本游历所搜索到的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原碑迁护、复刻传承、数字赋能—— ​“复活”一首乾隆写给湖南巡抚的诗
    2. 清乾隆御赐湖南巡抚蒋溥石碑 长沙博物馆供图 一方碑,一段史。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湖南长沙主会场活动中,长沙博物馆发布了清乾隆御赐湖南巡抚蒋溥石碑迁护、复刻和数字化保护的成果,并为长沙市青少年宫复刻石碑及原碑陈列展示揭幕,这块碑所记录的那段清代湖南吏治史也随之走进大众视野。 清乾隆御赐湖南巡抚蒋溥石碑位于长沙市青少年宫(即清代湖南巡抚衙门故址),这座昔日的官署十分宏伟,楼宇亭榭,蔚为壮观,碑上原文书:“赐蒋溥巡抚湖南:简畀罗英俊,咨时切治安。江湖襟带地,风俗易移难。谷贱筹农苦,棉轻虑岁寒。承流敷渥泽,应共洞庭宽。”诗的大体意思是,乾隆称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守正创新——任智书法作品展”在京举办
    2. 展览现场 “守正创新——任智书法作品展” 暨《任智五体周兴嗣“千字文”七种》图书发行仪式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 5月26日,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阜阳市委宣传部指导,安徽省书协、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北京线装书局、阜阳市文联主办,阜阳市书画院、阜阳市书协承办的“守正创新——任智书法作品展暨《任智五体书周兴嗣千字文七种》图书发行仪式”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 此次展览展出任智书法作品120余幅,是近10年来阶段性艺术成果的汇报与展示,展览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浅析孙藏器行书风格的形成及书风演变
    2.   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统治者的文化扶持为艺术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形成了多元并存的创作格局。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立碑风尚的流行,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书法碑碣遗存。孙藏器就是其中一位书家。查询史籍,均无他的详细记载,但我们可从现存书法碑刻作品中探寻其主要履历及书风。   孙藏器生平简介   孙藏器,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附近)人,生活在唐代中期,主要活跃于宪宗元和时期。历官詹事府司直、奉义郎、太子通事舍人、朝散大夫等。其楷行二体兼善,存世作品以行书居多。现今出土的主要行书作品有《慧坚禅师碑》《骆氏墓志铭》《马净行墓志》《秦朝俭墓志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林东郊的人生与书法
    2.  林东郊 《浪游静坐联》   【摘要】林东郊(1868—1937),字荠原,河南洛阳人,清光绪戊戌科进士,翰林院学士。林东郊作为河南近代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其文章、诗作、书法、绘画俱佳,其书风取法欧阳询、褚遂良,又参以王铎,在此基础上自成一格。本文通过梳理林东郊的生平,展现其在时代变革中的角色与贡献,并从书风、技法、艺术理念等角度剖析其书法艺术价值,为研究清末民初的河南地方历史文化与书法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关键词】林东郊;清末民初;书风;技法   林东郊作为清末民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读郭西元的书画,知中国文人之精神
    2. 《也有石印愈三百》 133x67cm 2016年作   郭西元先生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文人画家,也是我多年的师朋乡友。   我和郭西元各居南北两个城市,见他本人没有看他的画多,和他的面晤交流没有读他的文章多。凡是有他作品的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影视图片、展览集萃,甚至公园题名、艺术牌匾、名寺楹联,我都爱不释手,聚目凝神,驻足流连。他的精神磁场,总是会把我紧紧吸引过去。   去年,我应邀参加了深圳美术馆举办的他的专题的、高尚的、萃取艺术本质精华的画展。   这一次深圳美术馆的展览,是西元先生的专题画展、荣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李骆公的艺术世界与精神力量
    2. 在艺术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开拓者以独特的创造精神重塑传统的边界。李骆公正是在20世纪中国艺术转型期留下深刻印记的探索者。李骆公是难以被简单归类的艺术家,他既是篆刻家、书法家,也是油画家、教育家,更是一位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突围的思想者。近日,由北京画院、天津美术学院、广西书画院、桂林画院联合主办的“铁笔撼山岳——李骆公艺术研究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精选了李骆公的120余件(套)作品,涵盖油画、篆刻、书法及交游四方面内容。 李骆公(1917—1992),福建福州人。原名李英,后改名李立民,笔名黑沙骆,晚年以“骆公”名世。这一名字的演变本身便暗示着艺术家不断自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13(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