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评论 >> 综合评论
    1. 批评家与狂人辩词——评王林吕澎的笔墨官司
    2. 去年,王林以《除了既得利益,当代艺术还剩下什么》[1]一文披露了“92年广州双年展”一些陈年往事,他指名道姓地说:“九十年代上半叶,还有三件展事对中国艺术影响甚剧,值得提及。一个是1992年吕澎主持的广州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这是国内第一个以双年展名义举办的展览,但仅此一届,再无下文。展览企图通过市场操作让前卫艺术浮出水面,自有其意义。但评奖的暗箱操作和展后不守商业信誉,为艺术界投机活动开了不好的先例。……九十年代以来弥漫于中国艺术界的机会主义和江湖习气,就是从这个展览(广州双年展)发端”。 此文公开后,从各方反映情况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沈鹏:书法的形式即内容
    2. 把书写的“素材”当做书法作品的内容,几乎是最常见的误解。书法有自身的形式和内容。倘若只以书写的文词为内容,书法岂不徒具外形?书法艺术的独立性到哪里去了? 把书法“素材”当做书法“内容”,在理论上是悖谬的,在实践上无益。有关书法艺术的“内容”,我们且从古人大量文字中寻找启示。历代书论,蔡邕《笔论》、李阳冰《上李大夫论古篆书》、韩愈《送高闲上人序》等,谈到书法的特征,某家某派的风格,有数不尽的比喻。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碑评》开头对几种魏碑的评价:“爨龙颜碑若轩辕古圣,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教育:历史沿革与当代问题及出路 作者:颜以琳 
    2. 我国教育历史悠久,书法教育伴随识字书写而生。究其源头,盖自三代有之。“唯殷先人,有典有册”可推知殷商时代已有书写史官和书写教育。孔子私学教授弟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于实用的识字教育中凸显了艺术性的观念。中国书法于实用性与艺术性阴阳互推之中而生存演化。秦发行的《仓颉篇》、《爰历篇》等通用教材和欲以秦小篆统一文字的“书同文”政策体现出书法教育中强烈的实用观念。汉代太史试学童的史官选拔制度、统一教材《熹平石经》的颁布、鸿都门学的设立都是以书法的实用性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魏晋氏族书法和师徒相授的书法教育传承模式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略论杨沂孙的篆书艺术——兼及清代篆书之发展
    2. 清代书坛,帖碑更替,篆隶大兴,各种书体尽呈姿态,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篆书艺术而言,清代已跨越了宋元明三朝的低谷而重新崛起,并有突破性的发展,堪称超轶唐宋,直追秦汉。尤其是乾、嘉朴学兴起之后,训诂考据、明经访碑等,直接刺激了当时篆书艺术的发展,使得篆书书法与社会的好古之风逐渐结合在一起,为篆书的普及与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代前期,由于康熙皇帝的喜爱和推崇,书法风气基本上笼罩在董其昌的影响之下,时人多作行书。一些书家同时也致力于隶书的创作与探索,其中作篆书者相对较少,主要代表有王澍、董邦达、黄树榖等人,他们所作篆书,大体上学的是宋代徐铉翻刻的秦《峄山碑》和唐李阳冰的《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试论书法之“气色”
    2. 试论书法之“气色” 陈文增评注:丽静此篇《试论书法之“气色”》洋洋万余言,是为其“杨丽静书法艺术展”而添置的一个分支内容。作为一个书家,作品展示的只是一个形象面目,至于撑起和烘托这个形象之外的只有文字表述,藉此印证自己的学术观点和艺术志向。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书法如人,人之康健,通过气色而达之。书之气色同样能晓喻艺术之雅俗、之高下、之媸妍。鉴于当代书坛,调水入墨,分色用笔已成时尚,此更为书法气色论的彰显补充了新的内涵。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耿介刚毅 缅怀书法家傅雷
    2. 今年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诞辰百年,傅雷画册中刊登了不少傅雷的手稿和照片。就是在那本书里,留下了傅雷先生的书法手迹。 -------------------------------------------------------------------------------- 在他决定离去的前夜,他以特有的行楷书,写下了一封800余字的“绝笔书”。他在遗书中先简单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有十三件事委托处理,一笔一画,事无巨细,为他人而想,为自己的尊严,不带走一丝尘埃。 傅雷先生的书法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郑永标结义国画“道咸”与书法“碑学”
    2.  黄宾虹曾提出“中国画道咸中兴论”,有学者认为:“道咸”绘画中兴之本乃清代碑学之兴,我认为很有见地。 --------------------------------------------------------------------------------   黄宾虹曾提出“中国画道咸中兴论”,有学者认为:“道咸”绘画中兴之本乃清代碑学之兴,我认为很有见地。我们看到“道咸”的画家们如虚谷、赵之谦、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以禅心入境 传琴筝清韵味 ——浅谈米芾书法与禅学的关系
    2. 宋代,无疑是一个以禅为雅,禅悦之风盛行的时代。禅宗人生哲学对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的影响至深,纵观宋代书坛,几乎大部分的书家都与禅宗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张“学书为乐”的欧阳修,他所奉行的“乐”就是一种以禅的精神灌注其中的士大夫书斋生活的高雅情趣,是受禅悦之风影响下所形成的自然,淡泊的人生态度:力奉“天真烂漫为吾师”的苏子瞻,他所阐发的思想也正是一种禅宗“法界一相”的宇宙观:万物皆空,一切虚幻的禅宗思想与东坡的思想完整契合;“江西诗派”之首的黄山谷,更是一位皈依佛门的书家,对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话说书法之外的于明诠
    2. 话说书法之外的于明诠 张恩昌 话说于明诠虽以书法名世,但在诗人堆里,在写诗的朋友眼里,他是个不错的诗人;在京剧票友们眼里他是个很说得过去的老生;在我这个偶尔喜欢玩玩深沉、装装深刻、谈谈思想的年轻人心目中他是个对时政、对苍生有所关怀,有着敏锐触觉和活跃思想的人,他的脑子里不但装着线条和笔墨,还流淌观点和思想;另外,他还"兼及绘事"甚至也写写小说。总之,他是个书法家,更是个杂家,是个文人。 古人说"诗有别才"。于明诠还是颇有些这类"别才"的。他大学时就开始写诗,只是很少示人,也从不以诗人自许,所以多数相熟的朋友至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王春辰: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试错法
    2. 如果说要书写刚刚过去10年的21世纪的艺术史,为时尚早。但也不意味着不可以做,否则艺术发生的事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在某种意义上,书写历史是为了不被遗忘。但问题是什么样的书写具有值得记忆的价值,凭什么及如何来决定什么样的艺术被记录、被书写?这自然成为当代艺术书写的首要问题。   一般而言,有四种被用来书写的模式。一,书写那些知名的、著名的艺术家及其艺术,这里面又分成有的靠年头资历而知名,有的是靠影响力而著名,有的是因为传播的效果而知名,有些确实是在某种艺术见解之下被暂时共同认定而知名;二,书写那些年轻的艺术家,并以他们的创新来作为未来历史的标杆;三,书写那些身边熟知的艺术,但不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11(s)   0 queries clearcache
update:513901
memory 3.34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