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新闻快讯 >> 书法 书法家网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当我们聊中日书法时,我们聊了什么?——对话书法家张志东

        书法家张志东。

        书法家‬张老师的书法作品经常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晒出,引起很多线下线上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热烈反响。因此,小记的我斗胆约了张老师一次上门的采访。没想到老师很爽快就答应了。

        张老师住在深圳一百多平米的公寓里,里面有一室作为小工作室。工作室各种画具和笔墨散放,很有气场。铺着毛毡的工作台上放了一套精装本的《现代书道全集》,我就以此打开了话匣子,开始了今天的采访。

        记者:老师您现在还看日本书道的书码?日本的书道跟中国的书法有不同吗?

        张:以前在东京饭田桥买的二手书,没怎么看,最近随便翻翻,蛮好的。国内现在很多书家觉得中国才是书法的发源地,道统之所在,对日本的书道不屑一顾,直到出现井上有一。其实日本的书道作品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虽然秉承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但还是有很多自己很独到的墨感和笔法。我早年去日本时在京都,逛了很多寺庙,里面珍藏着很多日本古代文献,都是假名加汉字的书法。我当时自己也还没怎么写字,只是觉得那些字的线质很美,布局像日本的山间小溪一样潺潺流畅,自成一统。而真正接触日本现代书法是在回国之后,看了一些印刷物,发现日本很多现在书家即便不是背叛传统的作品,也大胆创出了很多自己的新东西。虽然不能说膜拜,但很多还是很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记者:日本人学书法跟咱们一样吗?国内有研究日本书法的专家吗?比如像您这种。

        张:我根本谈不上是专家,只是懂点日语,了解的略多、更直接一点罢了。就我所知,国内在八九十年代就有一些书法老师去日本的大学做访问学者,讲授中国书法的同时,也观摩和研究日本书道,日后这些成果都体现在他们的论著里。当然,比起日本研究中国书法的学者,还是少了很多。今年是中日回复邦交50周年,很多套话我就不讲了。但日本确实是我们一个很好的文化伙伴,书法姑且不说,就论汉字书写的国家,目前也只有中日两个国家了。韩国老早就抛弃了汉字,尽管他们以前很多的汉字书法出过不少可圈可点的作品。

        日本人学书法跟咱们有点不同,入门喜欢临颜体,咱们是柳体。临柳体是咱们解放后确立的一套学习体制,认为柳体刚柔相济,比较中和。而日本人觉得必须先练力道,所以选了颜体。而对于草书,相对于张旭和怀素,他们更倾向于比较有法度的孙过庭。

        记者:那么中国的文化或者书法之类的,到底在日本人心目中是怎样一种存在?

        张:日本著名导演是枝裕和有部电影,名字我忘了,帅大叔安部宽演的。一个吊儿郎当一事无成的中年男子,父亲去世前什么财产也没留下,给了他一个盒子,让他以后再打开。后来他打开一看,你猜是什么?一方中国的砚台。安部顿时无语。砚台这玩意,日本人比我们中国人还珍惜它,江户、明治时代的日本文人人手一个,而且挥毫时都亲手研墨。直到八十年代,我接待过一个日本的书道家,率一众弟子来广州,兴之所至,挥毫泼墨,两个弟子在一旁使劲研磨,砚台也是从日本带过来的。我问他为什么不用现成的墨水而要手磨?(后来我发现这个问题很愚蠢)他回答说研墨就是书写的一部分。现在中国的书家们都不研墨了,包括我自己(笑)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给父亲干过,弄得两手漆黑。

        记者:我听说国内的书法家说过,日本的那种当代书法不具有可持续性,您怎么看?

        张:嗯嗯,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先纠正一下概念,日语没有当代这个词,他们喜欢用近代,相当与我们的现代。以前的四个现代化在日语就是四个近代化,很多中国人不解,明明是现代,怎么在你们嘴里就成了近代了呢?我们中文的当代的概念,严格的说,是指未来了。当代的艺术品,基本都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看不懂,百分之零点五的人不懂装懂,剩下的就恐怕是业内行家评论家了。不光是当代书法,甚至当代艺术都面临某种困境,敢问路在何方。我也跟一个艺术家交流过,他的观点很有意思,困不困境都是存在、或者说就是状态本身,你不可能要求随时都会冒出大师级的人物出来指点江山改变历史,历史是一点一点产生的。你看到的跌宕起伏的剧情历史都是被放大过的,都是假象。这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至于说当代书法本身局限性,也就是说你怎么写不是碰到天花板就是墙壁,望不见屋子外面的天空,我只能很消积的说,上帝或者时间什么时候愿意给你答案你就会有答案。老子那句话,无为无不为,每个人眼下只能该忙啥忙啥,忙啥多了日后就自然会有些横空出世的惊艳。是不是有点佛系?(笑)

        记者:您以前经常写草书,最近的很多作品试图营造一种碑拓的文本模式,您能讲述一下自己的体验吗?

        张:石碑的拓本,我认为这才是中国文化的独一无二的身份认同,也可以说一种无可替代的基因,日本也没有这种东西。这种黑白的呈现很令人着迷,再加上各种风化破损、沧桑的加持,让其美感有增无减,这是老天和人物共同完成的作品。非洲那么多石窟壁画壁雕,也没见出现拓本文化。

        记者:那您的作品是如何做出来的效果呢?

        张: 一部分是黑宣纸白墨写出来的,还有一部分是照片的反白处理,加以适当的滤镜。坦白说,我不排斥书法作品里加入一些数码处理。有人说那不是变平面设计了吗?平面设计就平面设计,模糊书法跟平面设计的界限有什么不好?浮世绘不也是加工出来的吗?事实上当代艺术的各种门类之间的篱笆慢慢的都正在被拿掉,什么是装置艺术什么是画架艺术,什么书法书道什么水墨视觉,最牛叉的定义就是不去定义它们。以后的元宇宙如真能成气候的话,艺术会变成什么样子也没人知道,也没准艺术家作为职业也消失了。所以,我下次的个展取个什么名我都想好了,就叫《书.码》,logo我自己都设计好了,让书法跟数码结合,尽可能营造出让大家觉得既熟悉有陌生的书法景观。能不能实现不知道,一个小小的梦想。


        记者:哇哦,那好值得期待。我觉得张老师已经在实现的途中了。谢谢张老师!

        张:如今年轻人喜欢日本动漫,年纪大的又不屑,这种日本书法的选题有人看吗?

        记者:只要是文化类有硬货的东西,都会有人看的。再次谢谢张老师。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家网]的价值判断。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109(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