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评论 >> 书法 综合评论
      分享到:

      对当代书法热的冷思考(作者:邵勇)

      作者:核实中..2009-12-16 10:05:48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书法作为专业在高校开设,起初只有中国美院(当时叫浙江美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为数不多的院校招收书法本科生。现在光是招书法专业本科的学院就不下百所,加上一些大专(包括成人大专)等,每年毕业的人数不下数千人。

        1981年5月9日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此后由其主办的各种展览即所谓国展频频登场。从1999年的第七届国展和2000年的第八届中青展开始,国展真正被广泛关注。跨入21世纪后,书法热与日俱增,中国书协看准这个好势头频繁举办商业展。征稿启事上加一句话,就是获优秀奖以上作者作为加入中国书协条件之一。这句话的诱惑不言而喻。到了2004年达到一个高峰,商业展加上届展和单项展超过十项,什么老子诞辰多少周年的展,傅山诞辰多少周年的展……只要申办方能找出申办的理由,申办的经费到位,基本可以申办成功。

        看到这些年的书法大发展、大繁荣,笔者也曾经为之振奋,觉得搞书法的人的机会来了,有展现自己的舞台了。于是一次次抱着虔诚的心态,为一些展事积极准备。然而第九届国展彻底让我失望了。有钱的广东人花了一千万击败其他对手,申办成功。本以为会像事先所宣传的那样,办成一次真正代表中国书法最高水平的展览。然而事实并未像虔诚的人们所渴望的那样,当终评作品在网上公布的那一刻起,沉默的书法人终于不再沉默了——叹息声、愤怒声、叫骂声连成一片。我们一直坚持的取法高古、笔法精研、气息纯正、张扬个性的传统审美被打破了。几个月前兰亭奖获奖的一些书家竟然落选,一些刚入门的书写者,或者是明显抄袭某些评委作品的作品公然进入终评……这样的国展,我相信历史会有个正确的定位。

        展览成就了一些人,但也害了不少人。据我了解,现在写书法真正为自己写的人少了,为展览写、为评委写的人却多了。从每两年审批下来的中国书协会员数量来看,国家级会员数量猛增,到目前已近万人了。一些人写字的目标就是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一旦加入,不思进取,水平也直线下滑。

        为什么学书法?书法人该怎么做?事实上好多人并不明白。书法热了,学书法可以赚钱,学书法可以扬名。把功利作为学书法的目标,把展览作为学书法的目标,这也是这代书法人的悲哀。也有不少自诩为书法大家的人,把学生培养成中国书协会员为作为最终目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送礼行贿,拉关系,走后门。

        许多人对学院书法教育教学抱着神秘而虔诚的心态。拿几个有名气的艺术院校对比来说,中央美院书法大多走碑学,从秦砖汉瓦中寻找书法的真谛,被时人戏称为“民间书法”,曾经风靡一时,这几年渐被冷落;中国美院书法专业一直严谨朴实,追求书法学术化、训练系统化的道路,的确也培养了许多人才,但通过对毕业学生的追求走向来看,好像做书奴的很多,真正能开山立派的人很少。他们缺少创新精神,可以将古帖临摹得惟妙惟肖,但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南京师范大学教学理念是着重培养艺术才情,但其毕业生这些年来在书坛能够形成影响的人并不多;南京艺术学院的教学比较注重传统,对技法的锤炼和对艺术情操的培养做得都很到位,但搞创作的人大多不搞理论,搞理论的人大多书法创作较弱,造成了创作和理论的脱节……通过对几个书法专业院校的比较不难发现,学习书法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有一个专业院校可以保证能培养出大师级的书家。

        继承和创新是书法学习的永恒真理。学习先辈传承下来的优秀书法作品,其实是培养书写技巧和书写意识,寻找书法内在的共同点。当代众多学书者,缺少对书法文化意义的深层发掘,停留在技法表面。当传统无法深入的时候,有些人把目光瞄向民间书法,正是由于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一些书家没法去演绎正道之美,于是出现了“丑书”。我想这些人一定是曲解了傅山的“宁丑勿媚”本意。有些书家把西方抽象画的理念引入中国书法,出现了似画非画、似书非书的现代书法。笔者对当今书坛“现代书法”和“丑书现象”一直持批判态度。那些忸怩作态的书法仅仅是涂鸦而已,因为它们违背了书法的文化内涵,而中国书法和中国传统文化是密切相连的,是不可分割的。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家网]的价值判断。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100(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