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评论 >> 书法 综合评论
      分享到:

      在书法世界中寻求生命意义

      作者:核实中..2010-07-15 17:21:51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一般而言,要成为一位书法家只要自己在技法上努力,加上与时代精神和审美风气合拍,终能有所成。但是要成为书法教育家,则还需要更多的社会价值担当和教书育人的人生修为。崔学路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书法教育家。我与崔先生多次见面探讨书法,互相在多种书法体认上达成审美共识。我不仅欣赏其为书为人之纯粹,而且对其人生与书法的互动深以为然,故而欣然论其书法文化之境和书法教育之功。



        一 书法教育与书法创作互动



        崔学路先生1985年创办《青少年书法报》,1986年领导举办全国青少年书法篆刻大奖赛,1988年创办东方高等书法艺术学校,并成为“全国青少年书法篆刻品段级位评定活动”发起和组织者,出版青少年书法专集,编辑书法词典,发现书法新人,在中国推进青少年书法文化做出努力。欧阳中石先生评价其为:“中国青少年书法发展里程碑”。沈鹏先生引为“当今书坛为数不多的具有战略思考的朋友之一”。先后被评为当代十大硬笔书法家、硬笔书法教育家称号,2008年被授予“黄宾虹美术教育奖”。

        崔先生乐天知命而以书为乐,在书法中获得天大的乐趣,这倒使我透过其字而更欣赏其人。他的篆隶浑朴高古苍拙有趣,楷将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加以整合而自成雄强面目,行草由王铎、八大而上朔魏晋,并佐以敦煌遗书韵味,草书颠醉无羁跌宕恣肆。今天不少书家局限于书法技法,沉醉于“书法与金钱”的关系网,这样的“世俗化书法”没有再提升的动力和空间。面对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冲击,今天一些书家很难抵御诱惑,再也不像古代文人书法家那样在书法中灌注自己的心性操守,而错误地走上一条“技巧突围”的道路,那就是“变心以从俗”——在形式技法上刻意标新立异,从而掩盖文化精神的本质贫困。针对此类书法症候,崔学路先生注重青少年书法教育,要将书法这门国粹弘扬光大传承下去,其精神可嘉。

        书法教育大家于右任、沈尹默、启功都是饱学之士,巍然书法教育大家。大气盘旋的文化精神可以去掉书法的俗气、金钱气、酒肉气,使书法作品呈现出通体光泽和感人境界。于右任先生在《百字令·题标准草书》中说:“草书文字,是中华民族自强工具。甲骨而还增篆隶,各有悬针垂露。汉简流沙,唐经石窟,演进尤无数。章今狂在,沉埋久矣谁顾! 试问世界人民,寸阴能惜,急急缘何故?同此时间同此手,效率谁臻高度?符号神奇,髯翁发现,秘诀思传付。敬昭同志,来为学术开路。”可以说,于右任先生没有仅仅阐释草书技法问题,而是想通过推行“标准草书”来促进一场文字革命,并进而达到“来为学术开路”的高度。可见于右任先生写草书,其根本仍然落实在在“学术”“文化”发现上。那些仅仅看到标准草书的笔法结构的,实在是没有体会到先生书法背后的文化深意。

        崔学路在摸索一条当代中国书法教育的艰难道路,他没有像于右任先生那样做标准草书,而是一方面将中国书法的二王精粹加以总结,将书法的“正大气象”最为自己的审美理想。另一方面,从秦篆汉简敦煌写经中寻找那稚拙天趣、未经过分修饰束缚的原生态书法,使书法精神与先人的精神意象接通——从魏晋南北朝的雄奇碑文中,从敦煌不知名的民间书法家的写经卷子书写意趣中,秉承淳朴、天真、率直而不拘章法的艺术风貌。他以“神接敦煌”为的,取古朴净穆品格,遍临古帖;又以“新解右军”为的,取天真烂漫心境,临纸千余通,并以“简牍得意”为的,取秦汉自然意绪。在书法世界中寻求生命意义和青少年书法教育的无限乐趣。



        二 书法创作中的临习经典与守正创新



        在时下书坛遭遇西方美术冲击的迷惘,书家缺乏东方文化定力的状态下,崔学路先生的书法不随波逐浪,而是在读万卷书中下功夫,沉潜于古典传承的精神生态世界里,去感悟书法与文化醇厚和谐的内在命脉。近年来,他以“佛堂”、“玄一”为号,以“读书、临帖、释道、写心”为旨,以“做非古非今非人非我书”为期许,遍临古帖,沐心写经,其小楷用笔精微而厚重,注重神意表达;大字用笔沉着深刻 雄奇而内敛。蔡邕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笔论》)虞世南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笔髓论》)这都说明书家创作时,必须进入“空故纳万境”的时空合一中,进入超功利超现实的虚静灵动精神中,将形式的因素发挥到极致,从而获得笔墨形式与精神境界的完美统一。

        可以说,长期不间断地临习书法经典,使得崔学路的书法具有一种沉着大气的经典气象。他的《卜辞初临本-戊子四月初九日写意十骨》应该是一幅精品之作,其作品颇为大气,笔划为等粗线,两头略尖,线条瘦硬挺拔,坚实爽利。字体结构疏朗稚拙,雄健宏放,谨严中蕴涵有飘逸的风骨。这幅甲骨文墨书作品,运笔轻重缓急,起落运收,转折流畅圆融,字距疏密相间,章法率真自然;他的《写意甲骨六·<心象无痕>》,打破了一般甲骨文的线条的横平竖直、疏密匀称等形式美因素,用笔如刀的线条大多为直线,而曲线也由短的直线连接而成,生机盎然,神态十足。

        他的篆书作品《燃冰绝顶神火及天》以草书笔法书之,字体宽舒古朴,具有流畅宏伟的美,古人认为“篆尚婉而通”,篆书特有的美正在于它笔划的婉转曲折。这幅横幅作品,线条匀称中充满变化,婉通圆转中时有挺拔。显得简洁流畅,婉转雄强。

        他的隶书《郑獬送吴仲夏镇长沙》四屏,应该说代表了他的“草隶”风格,从中可以看到甘肃天水秦简、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的风格整合。作品打破了横平竖直的板滞,笔势向上下左右挑起,一派天机给人突破僵化的飞动之感。这件作品简单的四行文字却神态异趣,既有飘逸古朴之笔意,又有方劲高古的形态,更多的是奇纵恣肆之态。他的《生意简帛六·<鱼跃·韶光>》对联,在粗疏中显示严谨,在厚重中获得灵动,表现出一种自然率直的浑厚美。

        崔学路的《临魏钟繇<宣示表>》颇有钟繇楷书精神,整体上看仍属于南帖书牍一路,呈现一种疏宕秀劲的美,然细细观之,似乎缺少一点北派碑榜的方严古拙的美。据我所看,这件作品尚不能代表他的楷书水准。相较而言,他的扇面《释意写经二·<大般涅槃经>》倒精致大气,端庄宽舒,结构谨严,笔划沉着,在流美之中寓刚健雄强的风格,虽小楷仍能见书家风骨。

        崔先生的《任意大草八·<草书千字文>》,代表了他“走向经典”的努力。他将汉字写意性尽力发挥,用笔上起抢收曳,化断为连,奔放跃动,具有多样的动态美。但是这幅作品用笔圆笔较多,缺少顿挫,使人感到笔力有些弱。刘熙载《艺概》说:“张伯英草书隔行不断,谓之‘一笔书'。盖隔行不断,在书体均齐者犹易,唯大小疏密,短长肥瘦,倏忽万变,而能潜气内转,乃称神境耳。”这一看法值得注意。崔学路先生的另一草书作品《大草四·<临右军胡桃书>条幅》,笔画勾连,飞动流美,看得出在临王羲之草书上下了不少功夫,笔势酣畅自信,气势相连而法度具备。他的行书《适意行书三·临杨凝式<韭花帖>》,笔不周而意周,活泼可现。结体多变,平易近人,笔迹匀净流丽,行距疏朗空阔。

        从崔学路先生书法那种走进经典临习经典进而获得经典大气境界的格局中,我认为书法文化最关键的功夫是文化。对书法家而言已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而是成为了文化根本中超越性问题,只有深刻的书法体验,才能升华的文化精神层面。崔先生的书法艺术能够在感性的墨像笔法中,直接显示他的生命意义和审美追求。他在对书法和书法教育方面体悟的深度,决定着他人生修为的深度。

        在我看来,东方艺术门类中,在空间时间感的表现上,在精神气‍‍韵的表达上,书法所达到的境界是最高的,它已经突破了文字技巧及形式的束缚。我注意到,崔学路先生在不断的文化思考中,总是想使中国书法成为新世纪最有意味的艺术形式,使中国书法中最精萃、最深沉的内核,能够为自己所悟并为青少年所传承。这种书法大美学的追求和书法教育大境界的获得,在书法界可谓殊为难得。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家网]的价值判断。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74(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