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评论 >> 书法 作品评论
      分享到:

      参禅体道 以书修行 张德林其人其书

        我认识德林兄是前几年。那时我在中国书法院读研究生课程班,他过来听课,顺便给同学们带了一些他的作品集。让人意外的是,全是给的精装本,我心里直嘀咕:这得多少钱呐!觉得这人还挺大气的。我的同桌陆振永兄仔细翻看作品集后说了两个字:“高手”。陆兄在学员中也是公认的高手,能让他佩服的人不多。我俩翻着德林兄的作品集,都很激动。下课后,我和陆兄就在走道里堵住德林兄交谈。这算是我们的初相识。

        接触多了,才知道德林兄的经历。他出道较早,多年前就入了国展并加入了中书协。而后淡出书法圈,投身商海,历经坎坷,算是饱读了生活这本大书。2007年,阅尽世态、满身风雨的德林兄又从尘世中转身,杀回了京城书法圈,这一次,功力深厚的德林兄终于被书法圈发现,声名渐起。

        关于德林兄的书法,评述的人颇多,我在这里不准备详细赘述。德林兄是沈鹏工作室和曾来德工作室的助教,师弟龚小膑2011年就读沈鹏课题班时,曾经感慨地对我说,张德林书法功底不凡,最难得的是全面,各种书体都下过很大功夫,精到而且成体系。这一点,在书法圈里是不多见的。这种深厚的功夫,来自于他常年不懈的苦学精思。德林兄学书四十年,其中至少有十年左右,每天坚持写字十个小时以上。对书法艺术该有多么深厚的热爱,才会有这么坚定的一份执着?  

        前些日子,我去他位于北京南三环红博馆内的工作室看他。德林兄一袭白衣,在禅乐声中轻松悠游地写字。观其用笔,锋芒内敛,含而不露;视其结构,不见一丝夸张和机巧,却又暗含张力;审其取势,上下呼应、左右顾盼,却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写成之后悬壁细品,整张作品如浑金璞玉,不事雕琢却又一派天成,让人感觉无可增损、也不能改动一处。细察师承源头,竟不知其所自,亦不知其所之,但让人觉得无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是合情合理的,如同那句著名的禅门偈语“从来处来,到去处去”。德林兄的书法,颇有大匠不斫的感觉,已经接近他自己的艺术理想——返璞归真、鲜活静谧、欢喜自在的禅境。让我想起怀让禅师的机锋:“说似一物即不中”。

        观德林兄其书,如明月在松,清泉绕石;如万籁俱寂,唯闻钟磬;如饮佳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观德林兄其人,长发飘逸,白衣胜雪。禅乐声中,德林兄衣袂轻扬,竟有内家高手内力鼓荡、无风自动的感觉。他的脸上永远是波澜不惊、淡定岑寂,那是一种阅尽世态的坦然。

        那天中午,我和他及红博馆董事长一起吃工作餐。简单的几样小菜,分外精致干净。几乎全是素食,德林兄还是把盘中的肉悉数夹给了我,只吃“肉边菜”。让我惊讶的是,这几位成功的安徽商人聚餐,话题居然聊的是文化和艺术。回到工作室,董事长濡笔挥毫,写出几个字来,也带几丝静气、几丝憨朴,显然是受了德林兄的默化。品茗小坐,我和德林兄等人研究双盘打坐,只见他轻轻松松地双盘趺坐,两手结印,并叮嘱我们舌抵上腭,眼观鼻鼻观心,调息数息。刹那间,室内数人相对趺坐,悠然入静。德林兄就有这样的气场,能够带动身边的人进入一种清静平和、超然物外的心境。

        很多人都把德林兄的这种气场,归因于他信佛。德林兄的确信佛,来京之前,他在家乡琅邪古寺住持顶光门下皈依三宝(法名静圆),2008年于北京法源寺再度拜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为师修行佛法(法名慧林)。但是,真正熟悉德林兄的人也知道, 其实他是一个以出世之心、积极“入世”欢喜豁畅、大度达观之人。在沈鹏工作室,不论是就读课题班和任助教时,只要讨论同学们的作品,他一定是直言不讳、言无不尽,而且往往分析到位,一针见血,切中肯綮。只要有他在场,不痛不痒、互相吹捧的“批评”之风就会一扫而空。朋友们都知道,他对待艺术是虔诚的,对待身边朋友是真诚的,他是一个心口一致的、说真话的人,不会因为所谓面子而去说一些迎合的、言不由衷的话,更不会去做一些违心之事。接近德林兄的人,也往往会拨开人性中的浮尘,唤醒内心里的那个“真我”,回到纯粹和诚挚。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德林兄身上有一种“正能量”,能够吸引、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学习和学术的磁场。

        从德林兄身上,常常引发我对书法,还有书法这个“圈子”的思考。我常与友人说,我在书法圈是打酱油的,最多算半个圈里人。但正因为不完全在圈里,我反而清晰地看到了很多圈内人生活和生存状态。他们中间,有像德林兄这样做人为艺表里如一,德艺双修的;有真心热爱艺术,多年甘于寂寞,苦练内功的;也有叶公好龙、浅尝辄止的;也有大言欺世、沽名钓誉的;当然也有人品欠佳、趋炎势利的。。。。。。真的是林林总总、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看到这些,我常常思考:书法,在我们的生命里,究竟该占多大的比重?在我们的心里,它究竟是什么定位?是值得毕生追求的神圣的艺术?亦或是向上攀附的一块垫脚石?甚或只是我们孱弱人格、苍白灵魂的一块遮羞布?说起书法,说起我们是书法家,似乎永远是种种光环、种种神往、种种踌躇满志,有没有人说起书法会汗颜、会惭愧、会惕厉自省、我们会不会透过艺术追求过程中的艰辛、踟蹰、迷茫、顿悟,来领悟人生的祸福得失,体会到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和襟怀?

        德林兄曾有言:书法是一种修行。我认为这是对待书法艺术最好的定位。是的,书法是生命中的一种修行。当今社会,逐利者众,传统文脉几断,经典文化式微,社会大众大多迷失本性,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书法圈亦概莫能外。所谓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下智者不问世事,只把书法当成技术追求,舍本逐末,以为炫技即是一切,沉空守寂,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鸵鸟藏头,狸猫逐尾?中智者号称融艺术于生活,在生活中悟艺术,两者并行不悖,但仍然念念著境,未除执心;上智者以艺术为舟楫,以人生大智慧为彼岸,练功时,勇猛精进而不入执迷;生活中,广学多闻而智慧观照,正心常生,和光接物,逐渐无我、无人,识自本心,达诸佛理,直至菩提。

        德林兄以书法悟道,俯察笔翰之理,仰观宇宙之道。俯仰之间,因寄所托,悟明阴洞阳窥天鉴地之机;出入之际,得鱼忘筌,得内外兼修通达无碍之理。德林兄以书法修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噫!德林兄起于草根,乃悟道义若尔,以书艺自渡,渐入佳境,实为学艺从艺人士之所宜景行者也!私所慕仰久矣。窃冀相逢有时,或当窗对月,或临轩赏雪,或煮茶品茗,或展卷读帖,乘此清风共明月,谈艺论道斯足矣。

        作者:杨武,别署易止堂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首师大艺术硕士。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家网]的价值判断。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72(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