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评论 >> 书法 书法家 综合评论
      分享到:

      劲健洒脱 流转自如——王铎笔尖腕下的千钧

          (1/2)王铎《草书临帖》轴 绫本 163×51.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2)王铎 临张芝帖立轴 丁亥(1647年)作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书家。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其幼时家境十分贫寒。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入清后,他降清,受封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太子少保,于清为官八年。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使其在明代遗民眼中饱受鄙夷,以致晚景悲凉,抑郁终日。

          王铎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其中书法独具特色。在书法上王铎堪称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堪称一流。在诸体中,王铎尤为擅长行草(来源:中国文物网),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其作品章法变化丰富,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体欹正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世称“神笔王铎”,与董其昌齐名,故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曾提到:“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王铎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梁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另树一帜,对近代日本书风影响极大,甚至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当代著名书画家启功先生曾高度评价王铎“觉斯笔力能抗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王铎何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这与他的奋发努力分不开。据说,为了提高书法水平,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临应期间,从不间断。

          观王铎笔法,可见其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而又流转自如,笔下有力道千钧。下笔果断,力度较大,顿笔后迅速弹起收力,多露锋起笔。这类起笔方法的大量运用极大地表现了其草书线条的坚韧钢性。其行笔速度快,线条简单明快,线的粗细变化均呈渐变式,表现了草书的明快爽利。此外,其收笔多是顺势送出,速度感强烈。

          王铎在书法作品平面空间构成上的美学创造,可以说至今已历四百年而无人居其右。身处在一个动乱、黑暗的时代的他,并不用心仕途,却只图“好书数行”传于世。他并不主张反传统,但他锐意于书而近于痴的进取精神,不自觉地走到书法史上的另一个制高点。因此,他慨然叹曰:“余于书、于诗、于文、于字,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跂彼室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之。”

          纵使这一代书家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后人却因他降清而对他的气节和人品颇有微词。“贰臣”一词,如重若千钧的山石,郁积其胸。在清廷做了八年的官后,王铎的书风更趋成熟老辣,其狂草技法已臻化境。终于,在顺治九年,王铎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至此,明清书坛一颗闪耀的明星终于陨落在历史的长河。(文/知冬)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家网]的价值判断。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74(s)   11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