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美术理论 >>
    1. 游于传统 嬗绎新生
    2. 认识陈亮已有数年,深知其书法作品及艺术活动在重庆颇具影响。近几年,他出任区文联主席,专职从事艺术工作,把书法技法、理论、教育、收藏等作为事业发展、全面推进。 学书要师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变革创新,这是书人的必经之路。陈亮认为,历史遗存是学习书法的最好老师。他从明清出发,上溯唐宋,直追魏晋,长期游于传统书法的宏伟与深邃之中。他喜爱王羲之法帖,曾几十次临写《圣教序》、《兰亭序》、《十七帖》,时时被羲之清雅秀丽、宁静自然、不激不厉、风规高远的书风所感染。他欣赏米芾那“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的用笔和“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神采风韵,曾长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心灵的瑜珈——略谈范增玉的书法艺术
    2. 范增玉1963年生于河南,现任职于中央国家机关。他自幼喜爱书法,先后临习颜、柳、赵诸体以及其他多种碑帖,能融合多家之长,贯之以个人的审美追求。我认为,最能体现他书法功力的还是行草。古人有云:“书如其人。”从范增玉的行草作品里,最能读出他的性情、他的意气、他的修养和他对传统的理解。范增玉的隶书得益于汉碑,又汲取了刘炳森隶书的正大气象,值得细品。总之,他的作品推崇古人,尊重传统,笔法自然,笔力刚劲,字里行间洋溢着大气魄,读后给人以美的震撼与灵魂的涤荡。 范增玉将书法作为从政之余的“心灵瑜珈”。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之后,他都要把自己归依书法,陶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守正尚趣 承前出新——记军旅书法家吴正前
    2. 京华几位朋友相约搞个小展览,推荐我为组织协调人。这样,我找到并认识了军旅书法家吴正前。 上世纪50年代末,吴先生出生于皖西北的淮河流域。他的故乡,文化底蕴、人文思想浓郁,老子、庄子、曹操、华佗、朱元璋等都从这块土地上走出。吴先生自幼即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时常临池,染翰弄墨,练就了提腕作字的硬功夫。70年代末,带着青春和梦想,带着才华和希望,他走进了军营,在祖国广阔的边疆大草原,有了属于他自己驰骋的发展空间,也迎来了他人生发展的广阔天地。从基层到机关,每当工作之余,他便忙中偷闲,读书作文、习字作画,数年浸淫其间。 书法有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中国文化的审美表征,因而搞书法既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平民的情怀 平民的艺术——张有道其人其书
    2. 在山西书法界,张有道可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原因有二:一是他扶危济困的慈行善举打动人心;二是他颇见功力、颇具特色的书法作品让人折服。 出身寒门、饱尝艰辛的张有道,笑着一张佛面,敞开一颗禅心,将心中的阳光无私地播撒给需要温暖的人。身为公务员,有过从的雅士商贾不计其数,他却偏偏深交了许多平民朋友,心甘情愿为他们的事操心、伤神。他曾多次微服到田间地头,体察民情民生。当他得知所在机关有一位同志为无钱给亲人治病而愁眉不展时,慷慨地将自己家里急用的一笔钱捐助给该同志。同时,他还热心组织机关中的同志集体募捐。他常说:“穿百姓衣,吃百姓饭,莫说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官莫荣,失官莫辱,莫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令人悸动的情感世界——谈谈王友智的狂草艺术
    2. 多年来,我一直钟情于草书。原因有三:一是历史上草书家太少,优秀者更是寥若晨星;二是草书宣泄感情的功能较其他书体更强;三是自己总感到与草书有着天生的、割不断的情缘。也是出于这些原因,多年来,我一方面自己进行草书的创作实践,另一方面广交草书朋友,以便时时请教。近来通过朋友介绍,我又结识到一位草书界的朋友(而且是写狂草),至今虽未曾谋面,然其作品却深深地感动了我——他就是王友智。 写草书首先需要勇气,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吞吐大荒、思接千载的才情,是容天地万物于胸中的豪气,是生命状态与草书飞动、狂舞而炽烈的线条一见钟情的感应。友智先生是具备这个先决条件的。他的作品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绚丽壮美的体验与喷薄——军旅书法家干作余的书法艺术
    2. 积累和发现是当代书法家秉持的基本精神状态。在积累中发现,在发现中积累……如此,体验着艺术的绚丽与壮美,期待着灵感与情性的喷薄……干作余就是这样的书法家。 出生在楚文化绵厚孕育滋养之地的干作余,很小的时候就以一手漂亮的硬笔书法脱颖而出。但他对此保持了一种警觉。他说,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杰出少年沦落为《伤仲永》的悲剧。干作余认为,硬笔书法的成功,相对于书法漫长的艺术旅途算不得什么。以后的艺术道路怎么走?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积累和发现的奥秘,认为只有在积累中保持发现的姿态,或在发现中保持积累的姿态,才能有持续的进步。干作余深知,书法艺术永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之树上的一片绿叶——记北京书协副秘书长严晓明
    2. 北京书协副秘书长严晓明是一位在书协工作岗位上默默奋斗多年的书法工作者。她祖籍浙江宁波,生于北京、长于北京。首都文化的熏陶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青少年时期的她萌生了对书法艺术的喜好和憧憬。1986年,一次偶然的机遇,她调到北京书协工作,整理会员档案、通讯录,编辑协会书刊报纸,筹备各种会议,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严晓明原本是学金属切削和机械制造专业的。她以专业培养出来的严谨素质投入到书协工作中,把琐碎的日常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 有人说,提到北京市文联、北京书协举办的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以下简称“双年展”),不能不提到严晓明。从2005年到2007年第一、二届“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真正的艺术总是在冷寂中前行——读张金龙书法作品感言
    2. 书法艺术是一种既简约素色而又繁复绚烂的富于哲学意味的艺术形式。书法所构建出的抽象的审美意境,能够被普遍的人类审美经验所悟化、所接受。 欣赏山东书法家张金龙的书法,尤能体会到一种辩证统一的哲学意味。他的作品看上去轻松而不率意、雄浑而不板滞,既出于传统,又能“活化”传统,把时代气息和个人情愫丝丝缕缕地渗透进去。当这种“活化”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时,也就化成了书家的一种趣味,一种发自内心的难以言说的感动——他,已深深陶醉于自己倾诉的世界里。 张金龙的书法作品,首先打动人的是其中那种浓重的古典情怀。我曾见他所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碑帖传拓技术
    2.   碑帖传拓技术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碑帖传拓主要有擦墨拓、扑墨拓两大类,还有蜡墨拓、镶拓、响拓等。   擦墨拓法:主要工具是细毛毡卷成的擦子。擦子要卷紧缝密,手抓合适为宜,将毡卷下端切齐烙平,把湿纸铺在碑石上,用棕刷拂平并用力刷,使纸紧覆凹处,再用鬃制打刷有顺序地砸一遍,如石刻坚固,纸上需垫毛毡,用木槌涂敲,使笔道细微处清晰,不可用木槌重击。待纸干后,用笔在拓板上蘸墨,用擦子把墨汁揉匀,并往纸上擦墨,勿浸透纸背,使碑文黑白分明,擦墨三遍即成。   扑墨拓法:传拓用的扑子用白布或绸缎包棉花和油纸做成,内衬布两层,一头绑扎成蒜头型,按所拓碑刻、器物的需要,可捆扎成大、中、小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成年人练好钢笔字方法
    2. 练好钢笔字,对于小学生,以及一些字体尚未定型的广大青年来说,一般比成年人容易些。这是因为他们容易接受新的字体,一旦有正确的引导,选择合适的字体,正确的方法,再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在短期内便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而对于字体已定型的成年人,要练好钢笔字就不那么容易了。由于他们以前没有注意字的好坏,一些难看甚至错误的写法已成恶习,很难改正。他们现在想练字,但往往只在现有的字体上修修补补,选择和自己相似的字体上打主意,这样常常是好的没有学到,坏的没丢掉,以至越练越难看。 那么怎样让这些人练好字呢?我的经验是:首先必须使他们完全忘掉以前的字体,从零开始,从最基本的点划练起。然后再练结构。对钢笔字来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24(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