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美术理论 >>
    1. 中国清代书坛代表人物
    2. 中国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 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早期 清代初期书法继承明代的余绪,在书坛上有影响的书法家仍是明代遗民,其中以王铎、傅山、朱耷、归庄、宋曹、冒襄等为代表。他们均擅长行草书,而以王铎、傅山的影响最大。王铎行草浑雄恣肆,一时独步。傅山的行草虽劲健不及王铎,但由于他不降清,以书法发挥他的思想感情,所以有萧然物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由宋元上追晋唐的明代书法
    2.  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历二百七十七年。在这近三个世纪中,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缮写诏令文书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极爱书法,尤其喜摹“兰亭”,神宗自幼工书,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虞世南临写的《乐毅传》和米芾的《文赋》。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视帖学,皆喜欢姿态雅丽的楷书,行书,几乎完全继承了赵孟俯的格调。   明代象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法帖传刻十分活跃。其中著名的有常姓翻刻《淳化阁帖》于泉州的《泉州帖》;董其昌刻的《戏鸿堂帖》;文征明刻的《停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民国时期五大书法流派 
    2.  吴昌硕与"吴派"   (吴派书法作品)   吴昌硕是个资质良好,才华横溢,既按自身条件、审美取向去接受传统,又善于变法的艺术大师。他久寓上海,承海派之余韵,逐渐形成自己的流派。   1. 艺术创作路子宽   诗、书、画、印都有强烈的个性。其书法与绘画、篆刻,从题材、意趣、表现手法不脱文人画范畴,而能审时度势,赋予新意。他是职业金石书画家,当时洋画与其他洋货一样充斥市场。他要卖掉作品,必须不断更新。既为了谋生,也为了抵制洋画。   2. 重视公共关系   吴昌硕注重扩大影响,有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利用社团力量,社交方式等。是一位主动出击,惨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当今书坛“五虎将”
    2.  众所周知,在当今中国书坛,有几位非常活跃且成就卓著的中年书法家,他们就是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濂(以年龄大小为序)。他们堪称当代中国书法发展建设事业的中坚,原因在于这群人在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领域中均取得过非凡的成就。而且,他们既能创作、又能理论。他们几位都是共和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批书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朱关田作为当今全国书法强省之一“领头羊”,其麾下可谓是兵强马壮,朱氏作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带领浙江全省书法大军冲锋陷阵于当今中国书坛,屡建奇功,使该省的书法创作发展和理论研究久发达地区全国书法强省之列。   说到创作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学书经验漫谈
    2. 1、选帖依个人基础而定,尽量选墨迹或刻工极其逼真的碑,这样可以学到用笔。 有了用笔的基础,再练刻碑或刻帖比较好。 2、结构要记,但不能太依原碑帖来写,最好是一边临摹,一边创作,那样原碑帖上的字可以化为己有,否则把原碑帖上的字看作神圣的经典,非和原碑相似不可的话,会把字写死,没有了自己的个性,成了“台阁体”了。能写到和原碑帖八分相似就可以了。 3、要精炼一家,得其用笔,然后可以广涉。精炼一家的时候容易枯燥,最好找些其他碑帖作为调节之用。这样也可避免把字写死。 4、多看书论,思考。个人推荐邱振中的《书法的形态与阐释》、孙晓云的《书法有法》、徐谦的《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点画的变化美
    2. 中国书法是东方特有艺术,纵观我国三千多年来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点画、结体、章法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它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审美价值很高的艺术,主要是因为用毛笔写出的字具有线条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变化美。 点画的变化美   点画是构成各种书体字的最基本的零件,因此点画的变化是书法变化的最基本的因素。 书法中的各种基本笔画本身是各不相同的,例如,智永在"永"字八法中对各种不同笔画的写法提出各种要求:"点"要写得"如鸟翻然侧 下";"横"要写得"如勒马之用缰&qu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篆书解放隶体出
    2. 帛书《战国纵横家》是西汉时期最有价值的墨迹之一,此作出自西汉上层书写者之手。运笔、行笔大气,自然开张,结体完全出自有相当篆书功力的书家之手。此作前面部分写得气韵雄强,下笔重着纸,点画茂密,气势逼人,有大丈夫气;后面部分写得温婉妍媚,笔画偏细,行气疏宕,字距松动,具巾帼之象,似出自两人之手。 帛书《战国纵横家》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马王堆三号汉墓主卒于西汉开国后18年,抄写时避汉高祖刘邦讳,因此可以判定《战国纵横家》为西汉初期之物。《战国纵横家》质地为生丝细绢,全长192厘米,高24厘米,共325行,每行40字左右,首尾基本完整。在墓中卷放在漆奁盒内,由于经水浸泡,有墨迹互印之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不落窠臼来作篆——万承纪篆书联品赏
    2. 清代书法,帖碑泾渭分明。清代篆隶的复兴,如同沉寂千年的火山喷发,导致了篆隶创作的繁荣。这一时期的篆书创作,一路取法石鼓文,一路取法秦篆、诏版和李阳冰等小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路是保守复古面目,一路是篆隶相掺,确立自我面目。 万承纪(1766~1826年),字廉山,又字畴五,号廉三,江西南昌人,乾隆年间举人。万氏书名并不显赫,此联虽寥寥10个字,但处理手法高超,一字一态,大巧若拙,变化万千,令人回味无穷,颇有匠心独运之处,值得借鉴。在其时篆隶书风昌炽的大潮下,书家都在动脑筋探求个性。万氏书法,篆、行、草皆精,成就当首推篆书。上联中,“春”字形呈梯形,&ldqu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中国书法发展史 1
    2. 一)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许多文字学家认为,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大多数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 17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从书法的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中国书法发展史 2
    2. 二)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19(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