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美术理论 >>
    1. 浅论“意在笔先”
    2. 传卫夫人《笔阵图》有云:“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较早提到了“意前笔后”的问题。可能是受卫氏的影响,传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写道:“夫欲书者,先干研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之后书论中提及者甚夥,多从此出。千百年来,后之学者或将“意在笔先”作为教条、奉为圭臬,或望文生义,复述《题后》(《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后简称《题后》)字表意思,或者干脆认为“意在笔后” 。仁者见仁,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傅山篆书简论
    2. 一、傅山书艺理论及对篆隶的高度认识 十七世纪的中国,思想解放、个性解放已逐渐成为历史和时代的要求,傅山生于斯长于斯,其思想观念必然受到影响。傅山的书法精神是建立在尚“真率”和“自然”之美基石上的。因而傅山美学思想,异常鲜明地带有疑古和反叛道统的色彩。他提出“作字先作人,人奇字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未习鲁公书,行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中吞虏。”①他强调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天”,“期于如此而能如此者,工也;不期如此而能如此者,天也。一行有一行之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的源流 
    2. 严格说来书法的蓬勃昌盛起始于纸张的发明,在此之前有简书,也就是在木或竹片上书写文字,数量多的 再用皮革或绳索串编成册,因受限于空间,也就很难有多面貌的艺术发展,至于更早的书法文字纪录则脱 离不了刻及铸的范围,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碑刻及金石玺印,而这个范围的资料在清代晚期及民国初年被当 时的书法家大量的运用,又开创出了书法更多的创作空间及可能性;这是另一个范围,我们暂时搁下。 殷商时期   中国的文字起始年代久远,起初可见的多为图像符号、象形文字,如殷甲骨文或1959年出土于山东大 汶河两岸附近及甘肃等地,年代更为久远古陶器上类似文字的图形记号即是。再来就是殷商时代存留 于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历代书论(上)
    2. [秦·李斯·用笔法]   夫用笔之法,先急回,回疾下;如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脚,若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善深思之,理当自见矣。 [汉·赵壹·非草书]   余郡士有梁孔达、姜孟颖者,皆当世之彦哲也,然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孔、颜焉。孔达写书以示孟颖,皆口诵其文,手楷其篇,无怠倦焉。于是后学之徒竞慕二贤,守令作篇,人撰一卷,以为秘玩。余惧其背经而趋俗,此非所以弘道兴世也;又想罗、赵之所见嗤沮,故为说草书本末,以慰罗、赵、息梁、姜焉。   窃览有道张君所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历代书论(下)
    2. [南北朝·王僧虔·笔意赞、论书] 笔意赞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乃为《笔意赞》曰:   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先临《告誓》,次写《黄庭》。骨丰肉润,人妙通灵。努如植槊,勒若横钉。开张风翼,耸擢芝英。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工之尽矣,可擅时名。 论书   宋文帝书,自谓不减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不及欣。   王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清代主流书法及其对现代书法的影响
    2.   编者寄语   本文以清代的碑帖之战和此间最具代表性的书论为切入点,观照当代书法的发展,分析、论证中国现代书法所受清代书法之影响。值得一读。   历史上,中国书法经历了汉魏、两晋、唐宋等几个鼎盛时期之后,发展几趋完美。然而事实上,汉隶、魏碑、晋帖、唐法、宋意的盛行,在整个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大体上都是以单一的书法风格的主流横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而在同一时代真正能以碑、帖书风交替发展作为主流的只有清代的书法,现在看来,虽说清代书法的发展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历史、人文背景发展缓慢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显得步履蹒跚,但是,由于在那场激烈的“碑帖大战”中所积淀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开创先河的秦汉书法
    2.    秦代墨迹,今可见者有《青川木牍》、《侯马盟书》、《云梦睡虎地秦简》等。竹木简牍和帛书,告别了钟鼎器物的依托,使书法以墨迹的形式系统地出现了;而且,这些墨迹书体,已经由长而扁,由圆而方,开始了隶变之先声,在同时期的器物如《楚王鼎》上,亦有此消息。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施"书同文",制定规范统一的书体,即"小篆"。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秦诏版》、《秦铜量铭》,为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其书法通篇气息规整,而单字欹正多姿、大小随意,笔画之间则多呈平行态势。《峄山刻石》为秦始皇登临峄山时命李斯记颂其德所立,唐时已毁,现存者为宋人转刻(称《长安本》)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学鼎盛的唐代
    2.   隋代楷书,承传北朝墓志之精华,脱略更多的锋棱而日趋温雅,若《龙藏寺》、《董美人》、《贺若宜》、《苏孝慈》、《龙华寺》、《昭仁寺》、《孟显达》等,已开唐人楷书之先。隋人章草书《出师颂》,今见者有写本和拓本,其用笔简率中兼得老到。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则承前启后,为真草范本。   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杰"。初唐楷书范本,碑刻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皇甫诞》,虞世南《孔子庙堂》,禇遂良《雁塔圣教序》、《孟法师》,薛稷《信行禅师》以及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等,而欧阳询行书《卜商读书帖》、《梦奠帖》、《张翰思鲈帖》等,墨本已可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论:清—刘熙载:《书慨》
    2.  圣人作《易》,立篆以尽。意,先天,书之本也:篆,后天,书之用也。   书之有隶生于篆,如音之有微生于宫。故篆取力气长,隶取势险节短,盖运笔与奋笔之辩也。   正书居静以洽动,草书居动以洽静。   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沈著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   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   书家一尚熟,而熟有精粗深浅之别,楷能用生为熟。熟乃可贵自世之轻俗滑易当之,而真熟亡矣。   篆尚婉而通,南帖似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论: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2.  书艺始于指法,终于行间。   问:先生尝云:“道苏须汰烂漫,由董宜避凋疏。”烂漫、凋疏。章法中事乎?笔法中事乎?汰之。避之。从何处著手?   烂漫、凋疏。见于章法而源于笔法。花到十分烂漫者,菁化内幅,而颜色外褪也;草木秋深,叶凋而枝疏者,以生意内凝,而生气外蔽也。书之烂漫,由于力弱,笔不能摄墨,指不能伏笔,任意出之,故凋疏之态在幅首尤甚。汰之,避之,唯在练笔。笔中实测积成字,累成行,成行,而气皆满,气满则二弊去矣。   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1.189(s)   3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