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美术理论 >>
    1.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书法的关系
    2. 有一位日本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 钟 先生,我们日本人学习中国书法学不像、学不好,是由于不懂得中国书法的法。”他这么一说,我突然想起来,中国书法的法,恐怕不光是“法”吧!如果中国书法的“法”只是一个简单的方法,只是简单的技巧的话,那中国书法的内涵恐怕也太肤浅了。我再仔细一想,随便一个书法的“法”,比如藏锋露锋、方笔圆笔,这些都是方法,但是方法背后是什么呢?后来我思考了一下,其实每一个“法”的背后都有一个“意”,一个笔画为什么要这么写,总有个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作为修养的书法和作为艺术的书法
    2. 因为是第一次到北师大来作讲座,想说的东西当然很多。书法虽然是一个小专业,但却是一个很大的题目,非常大,等一下我们会涉及到这个问题,所以到底说什么,我和你们倪文东老师是在商量。他是随便我说,但我想说的东西太多,总得有一个题目吧,最后就商定了这样一个概论性的讲述。这里面潜含着这样一种想法,大家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是作为一种综合的大学开设的书法专业,而我所在的中央美术学院是作为一种艺术院校开设的书法专业,这两类学校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实际上这是我们做书法专业的人在谈、也在思考的。 比如说,我就有几位作美术理论、美术史的朋友,非常优秀,他们一直想把美术史专业办到综合性大学里去,因为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关于行草书创作的几点思考
    2. 今天非常高兴地来跟大家见面,这是我的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我从小就向往在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和学习,可是直到年过半百也没有实现这个目标。所以我对你们是非常羡慕的。今天我受 倪文东 教授的邀请,到这里跟大家讲讲,实际上也是一个焦头烂额者的一种——这么说是因为最近我手头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放不下,因为我是二炮的,第二炮兵组建四十周年,今年大典(庆典),六月底就要在军事博物馆办一个大型的美术书法摄影的展览,这个展览的整个筹备是我在筹划,我在抓。那么倒计时了还有一个月,还要出三本集子,还有三张报纸,这些东西都是我在统筹,所以天天在紧锣密鼓,上午还在开协调会。我前天受到的邀请,所以我没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关于书法文化的几点思考
    2. 大家好,现在的心情很复杂。我上次坐到北师大的课堂里面是在十年以前。那时候还是历史系的学生。转眼之间,十年过去了,感触非常多。这次就谈一点所谓的个人的研究,就是所谓的对书法文化的思考。当今“文化”这个词是比较时髦的,“文化”这个词是用得很滥的,几乎无处不在。那么从大的来说,有民族文化、华夏文化。小的来说有茶文化,饮食文化等等。所以说“文化”无处不在,那么可想而知,书法也有文化。那么书法文化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书法文化是一个什么关系?现在是不是随着我们学科的建设日臻完备,是否已经得以解决。我认为还不清楚。所以我只能谈一点思考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当代中国书坛格局的由来
    2. 当代中国书坛格局的由来 ——二十世纪末的思考 黄 惇 [内容提要] ●清代碑学影响下的流风与碑派的新发展 ●碑帖融合的创作模式与其领域的拓展 ●帖派的再兴与对二王系统文人书法传统的回归 ●外来艺术思潮的冲击与“现代书法”的探索 ● 尾语 [关键词] 传统 现代 探索 思考 一 清代碑学影响下的流风与碑派的新发展 当代书坛的第一支重要力量是清代延续至今的碑派。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关于当代书法创作“展厅文化”现象的综合研究
    2. 陈振濂 [内容提要] 从过去作为学问修养的表现,或作为消日遣兴的方式,到今天书法艺术成为一种明确的视觉形式;又从文人书斋走向美术展览厅,成为一种“竞技”项目并在参赛入展评奖上占尽风流,其实是向当代书法家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我们究竟怎样面对时代的挑战?应该如何来应对时代与社会的“追问”?本文从书法在当代作为“展厅文化形态”这一思考原点出发,通过对(一)展示方式的差异;(二)欣赏方式的差异等等的重新检讨,将当代书法展厅文化现象置于一个书法史的大背景去作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论竹简与纸的发明对书法艺术的重大意义
    2. 论竹简与纸的发明对书法艺术的重大意义 侯开嘉 [内容提要] ●现代考古已证明,我国在 多年前就有了时早期文字。据历史文献推 测,书写汉字的主要材料应是竹简。 ●竹简的形制,决定了汉字是由上到下,由右到左的书写形式,并促进了汉 字的简化和方块字的形成。 ●纸的普遍使用而取代简牍,成了书法由实用为主转化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催化剂。 [关键词] 竹简 纸 书法艺术 一 竹简应是最早书写汉字的主要材料 中国的书法艺术与文字密切相关。而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名家书法与民间书法
    2. 沃兴华 想起我国现代思想学术界的先驱人物胡适先生的一个有关新文学运动的演讲报告,他说:“前天有个学生问我,‘西洋每一时代都有那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的文学总代表那一时代的精神,何以我们中国的文学不能代表那一时代呢?何以姚鼐的文章和韩愈的文章没有什么差别?’,我说,‘你自己读错了文学史,所以你觉得中国文学不能代表时代了。其实你看的文学史只是古文传统史。在那古文传统史上,做文的只会模仿韩柳欧苏,做诗的只会模仿李杜苏黄,一代模仿一代,人人只想做‘肖子贤孙’,自然不能代表时代的变迁了。你要想寻那可以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教育的现代转换
    2. 姜澄清 自捷克教育家姱美纽斯创“大教学法”以后,个体性的教育方式在西方便成往迹。支撑我国教育的,一直是父教子、师授徒的斋、塾教育,这种模式至上世纪初便受到西方新教育的巨大冲击。在艺术教育方面,李叔同先生首开风气。继后,新型的美术学校、音乐学校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展迅速。然而,书法的授受,连老式的斋、塾教育也难以为继,可以说,就教育行为言,书法是古典教育的最后一块领地。六十年代初,虽然有的美术学院在国画系开设了书法课,但大多仅是临摹碑帖的习字,虽然在现象上是集体教学,但无教材(技法教程)、无大纲、无专职教师,学科规模未构建,教育品位甚低。当时,只有浙江美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王羲之书法的分期问题
    2. 刘涛 我们现在要寻绎王羲之(303-361年)法书的自然发展过程,确实很为难,尽管有大量的王书墨本、刻本传世,却是残简断章居多,而且无一件真笔原迹,似乎只能做体态类型的分析和归纳。但也不是全无希望,唐朝张彦远编辑的《法书要录》中,收录了一些南朝书论家的文章,南朝正是“王书”流行的时代,王羲之是人们喜好谈论的话题,细心阅读这些文献,就有一些关于王羲之书法分期的言论,这里,我把散见的材料收聚起来,稍作考辨,再按时段先后排列,或许可有助于了解王羲之书法演变的线索。 南朝文献中有关王羲之书法分期的记载 一、虞龢《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19(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