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美术理论 >>
    1. 书法,中国美术之魂
    2. 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其中,唯有中国书法,具有最悠久的历史,传播得最为广泛,同民族文化保持着最密切的关系。   书法,看似十分简易,仿佛凡会书写汉字的人都可以参与,能使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汉字,似乎就成了书法家。其实不然。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是玄妙而艰深的。写汉字容易,真的走进书法艺术境界的书法家并不是很多的。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了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何时不做配角
    2. 尽管古来有“书画同源”之说,且在其姊妹艺术(书法、国画、篆刻)中书法无可争议的居于“老大”的位置,但在历来的书画市场中,它却始终处于位高价卑的困境。   近10年来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结果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以中国嘉德2005 年秋拍中的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为例,其第一场拍卖中书画拍品共247件,其中书法作品所占比例只有3%;第二场拍卖中的436件拍品中,书法所占比例虽有所上升,然而以谢世不久的启功先生的书作为多,余下的则是一些过世多年且被世人公认的大画家、大书家的书法,如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溥儒、沈尹默等。而随后推出的中国当代书画拍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的忧虑
    2. 书法的忧虑 ----叶鹏飞 二十年来,当代书法事业可谓蓬勃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不容低诂的,有着非常乐观的前景。然而,在这欣欣向荣的景象下面,也充满着忧虑,这些优虑在其中也阻碍了书法事业向纵深的发展,也可能是我的杞人忧天。正逢书法导报约写当代书法二十年笔谈之际,斗胆地说出我的忧虑。 首先忧虑的是对当代书法名家的批评不能或不敢正常开展。 自从中国书法家协会在1980 年成沈以来,就是以官方组织出现的,同样在以后成仗的各级(省、市、县)书协中也必定有许多领异进人了书法组织,或是当了书法界的领异。而这些人中,有些只是普通的书法爱好者,或是当了书协领导后才学习书法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文化书法与北大精神
    2. 文化书法与北大精神 王岳川 北京大学的书法艺术传统深厚,可谓渊源有自,名家辈出。北大百年,书法实践和理论建设上有着艰难而辉煌的历史。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传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敬业精神,将切实地推动北大书法艺术教育与研究,并将为中国书法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的成立,这标志着北大确定了书法艺术学科,把书法艺术引入其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当中。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承继北大艺术教育传统,坚持自身的人文精神和书法文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论馆阁体对中国书法的影响
    2. 馆阁体是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物。从那以后,作为一个中国人,字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人的脸面,写一手好字是人的荣幸和骄傲。 馆阁体的字体的特点平和、漂亮、实用。起初是以元代赵松雪的字体为蓝本,随后又以明代董其昌的字体为楷模。清代康有为先生也是馆阁体的受益者。当功成名就时,大声呼吁书法“千人一面”的可悲的状况。提倡大兴碑学,使书法面目一新。 康先生提倡碑学,是建立在帖学的基础上。当时的书法家受科举制度的影响,帖学工夫极深,馆阁体的字体就不用说了。 在清代士大夫们用的是白折子,用馆阁体写出的折子,整齐、美观、漂亮。也可说是当代的&ldq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简论怎样自学书法
    2. 清人松年说过:“书画之道,纵有师授,全赖自己用心研求。”不错,书法学习能够得到老师的具体指导,受益是非浅的,但问题的根本还赖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和用心研求。那么,自学书法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选取什么样的方法,这是能否入门的首要问题。历代学书成功者方法不尽相同,各有各的途径和经验,所以无须强求统一。只有“得法”二字十分重要,是人们共同寻找的入门钥匙和认真研究的课题。总结前贤得失,归纳自己体会,有以下几点认识供自学者参考:   一、理论是指导   学书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临习)学习两个方面。我们知道,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或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各省书法状态比较分析
    2. 写在前面:我知道此文一出,可能会树敌太多,需要解释的是:我只是就事论事,并无贬低或诋毁的意思,更无意触及书家个体。书法毕竟是个个体艺术形式,只是地域的差异或许会对其艺术状态产生一些影响,因此,我的文章也只能是一种个人的臆断而已。如有因此伤害了各方的地域情感,实非我的初衷,尚乞见凉! 河南:尽管现在河南好象是个书法大省,但我还是不看好河南。河南的字太火燥了,缺乏韵致,自我炒作的成份太浓,不客气地讲,河南基本上没有相样的书家,只有一个刘顺,是个过往的大家,已经过逝,很可惜。 江苏:江苏比较传统,或说江苏把握传统把握的度比较好,中庸,不保守,也不过分超前,恰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民间书家大显身手的南北朝书法
    2. 晋至八王之乱,王室内讧以后,势力逐渐衰微。在北方,随着西晋的灭亡。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后拓跋氏结束十六国,建立北魏,促成了一百四十九年的相对统一。这是北朝。晋室东迁至灭亡,从公元三 一七年至公元四二零年,是南朝。 此时书法,也继承东晋的风气,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无名书家为其主流。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完成书体演变的魏晋书法
    2. 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隶书大盛的汉代书法
    2. 汉代从公元前二零六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刘勰《文心雕龙·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26(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