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美术理论 >>
    1. 当代小楷书风管窥
    2. 当代小楷创作,从国展中看,其“地位” 无疑高于魏碑与唐楷,并且曾形成一时的“小楷风”。但在当代书坛占主流的展览主义和展厅效果的要求下,小楷显然已退居次要地位。于是,有人慨叹:在书法热潮如火如荼的今天,小楷这一传统的书法样式正在被逐渐淡忘。那么当代小楷创作在书坛上究竟呈现何种态势?又有些什么特点呢?     一. 当代小楷在创作上更注重观念的变革和更新。 千百年来,小楷始终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重视,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用得多,写小楷不但是文人做学问的工具,而且也是谋生的手段。另一个原因,小楷是书法的基本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浅谈碑帖的美学范畴
    2. 碑是刻石的总称,即在石上刊刻的书法作品,如墓志、石碣、石阙、造像等,尤以汉碑、唐碑和魏晋南北朝墓志造像为典型。帖的本义为尺牍,自魏晋以来尺牍书法衍生为帖学,魏晋、隋唐、宋、元、明为衍化的重要朝代,其中晋人帖学为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碑学崇尚“壮美”,属于“崇高”这一美学范畴,其思想渊源是儒家的仁美、大美、充实之美。此美学范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追求雄健,二是追求丑陋。强调结字“以茂密为宗”,主张笔画意势舒长。正如帖学注重萧散淡雅的书卷气,碑学则大力提倡“书存金石气”,从邓石如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论当前高等书法教育的若干问题
    2.                苏金成 (东南大学 艺术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6) [摘要]书法艺术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冠,它的发展贯穿于整个中国文明的发展之中,并依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响誉世界。然而书法艺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里却命运堪忧,因为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还是在高等教育中, 书法教育都显得如此薄弱,拯救这一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迫在眉睫。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传统;现代;教学观念 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有其自身的文化特点和优势,这样的文化要能够体现其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书法无疑是最能代表其民族精神的文化艺术之一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流行书风”争辩的分期及文化背景的转移
    2. “流行书风”争辩的分期及文化背景的转移 何震宇 [摘要]本文对近十余年来书坛有关“流行书风”争辩的文献进行了整理。根据争辩的客观发展过程将辩论分为发生期和深入期。在进行分期研究的过程中,对其文化背景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和研究,认为文化背景的转移对“流行书风”争辩具有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流行书风 分期 文化背景 有关“流行书风”的争辩,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场争辩是新时期以来,书法理论研究中历时最长、涉及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讨论。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艺术未来发展部分可能性简论
    2. 从“书法艺术的定义”以及“书法艺术科学”学科建设的系统工程角度出发,来观察书法艺术可能的未来,洞若观火。研究“书法艺术的定义”的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进行预测,没有预测力的定义没有价值,定义的价值与定义的预测力正相关。从上述定义可知,“书法艺术艺态”在理论上有“已经出现的书法艺术艺态”和“尚未出现的书法艺术艺态”之分。哪些“尚未出现的书法艺术艺态”将会出现、将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以什么方式出现、有何影响等等问题,属于&ldqu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王 友 谊 篆 书 论
    2. ——代 序 刘正成 两千多年来,以篆书名家者,三五人而已。唐朝李阳冰有一句名言流传一千多年:“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言也。”(李肇《国史补》)自“秦丞相李斯变苍颉籀文为玉箸篆,……故拨夫能成一家法式,历两汉、三国至隋氏,更八姓,无有出其右者”。(李阳冰《玉箸篆意》①)这些话虽然都是李阳冰自己说的,但从传为李斯所书的《秦泰山刻石》的石刻字体看,大约一千年间,实际上与李阳冰传世的一系列篆书碑刻作品大同小异。李阳冰显然没有看过李斯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从《勤礼碑》看颜体楷书中的隶法
    2. 从《勤礼碑》看颜体楷书中的隶法                韩士龙   笔者认为:颜真卿在《勤礼碑》中不仅采用了篆法,同时也采用了隶法,这是我把《勤礼碑》与许多有代表性的隶书碑帖相对照比较后而得出的结论。   首先,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相比较而言,楷书是流,隶书是源。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从隶书递变的楷书,不可能不带有隶书的“遗传基因”。被誉为“南碑之冠”的《爨龙颜碑》,立碑于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由于此碑距汉代较近,字里行间带有隶书的笔意,不少横画的落笔也写成像隶书那样的波磔。故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颜真卿对民间书法的借鉴
    2.   颜真卿对民间书法的借鉴               ——以敦煌、高昌遗书为例                  梁 继   范文澜对颜真卿在书法史上地位的概括很有代表意义,“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表面上谈的是颜真卿在唐代书法史上的地位,实际上有一个信息值得我们重视:颜真卿的书法具有创造意义。就书法史上的影响而言,与书圣王羲之相比,颜真卿毫不逊色。   某种意义上,颜真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临摹课教学方法
    2.                书法临摹课教学方法                  薛学帮   作为书法教学的重要环节———临摹课,是教师完成书法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上好临摹课的几种方法:   一、示范法。示范在临摹教学中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作用是向学生再现临摹对象的书写过程,便于学生整体把握、感受用笔的方法和技巧,以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如教学“横”画,按“逆锋起笔”、“横画竖落”、“中锋行笔&rd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从《勤礼碑》看颜体楷书中的隶法
    2. 从《勤礼碑》看颜体楷书中的隶法                韩士龙   笔者认为:颜真卿在《勤礼碑》中不仅采用了篆法,同时也采用了隶法,这是我把《勤礼碑》与许多有代表性的隶书碑帖相对照比较后而得出的结论。   首先,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相比较而言,楷书是流,隶书是源。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从隶书递变的楷书,不可能不带有隶书的“遗传基因”。被誉为“南碑之冠”的《爨龙颜碑》,立碑于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由于此碑距汉代较近,字里行间带有隶书的笔意,不少横画的落笔也写成像隶书那样的波磔。故康有为在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19(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