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美术理论 >>
    1. 传承书法绘画国粹 责无旁贷
    2.   我国书法历史悠久,一般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草、今草)五种。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忻州市文联副主席宋培卿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语言表达的工具,又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   国画,又称“中国画”,属于我国传统绘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古代书法价值再发现
    2.   今年秋拍,古代书画是最大的亮点,上周末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两家公司,就创造了3件古代书画作品成交破亿的新纪录。中国嘉德古代书画部总经理刘凯透露,仅古代书画部分,就有9件成交价过千万元的。而在古代书画热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古代书法价格上了新台阶。   嘉德古代书法专场踩准鼓点   中国嘉德在此轮秋拍中可谓踩准了鼓点:正当市场对古代书画精品开始狂热追捧时,他们在今年秋拍新开了“宋元明清法书墨迹专场”,结果创出2.48亿元的傲人成绩,成交比率高达91%,单件作品平均成交价格近300万元。其中宋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方正圆劲 沉雄厚重——张铜彦隶书管窥
    2. 张铜彦先生现任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主席,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造诣之深、功底之厚,早已蜚声于书坛。他诸体兼善,尤以隶书为人所称道。 张铜彦先生的隶书主要取法古代经典碑刻和墨迹,他博采众家之长,先后临习过秦汉简牍、帛书、《张迁碑》、《鲜于璜碑》、《乙瑛碑》、《石门颂》、《好大王碑》等,尤其偏爱清代伊秉绶的隶书,对伊氏隶书心摹手追,受益颇深。同时,在隶书中大量吸收运用行书、篆书,特别是颜真卿楷书的结体和笔法,故其隶书既有《张迁碑》的方整、《石鼓文》的古朴,又有《乙瑛碑》的古雅、《胆巴碑》的灵秀;不但有《石门颂》的飘逸、《好大王碑》的遒劲,而且有伊秉绶隶书和颜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孟云飞:西晋的章草书风
    2. 正象规范化的字体都可以泛称为“楷”一样,民间草率急救化的字体都可以泛称为“草”。但是,严格意义上的草书,则始于汉代。现在所说的“草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章草、今草等。西晋时还没有今草,当时流行的是具有一定程式化的“章草”。 关于章草之名的由来有汉章帝创始说、汉章帝爱好说、用于奏章说、由于史游《急救章》说等。其中以奏章之说较为合理。据文献记载,在西晋称并无“章草”这一名称。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东晋,是王献之对他父亲王羲之说:“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陆氏歪扁”,“歪”如何错成“蜾”?
    2.   陆维钊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国美院展出其书画作品。前言中概括先生书法特点为“陆氏蜾扁”。“歪扁”错成“蜾扁”,对不起宋代徐铉老前辈和当代陆维钊先生。其责任在我。1999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了《历代印学论文选》。此书在直排本上经人审读后,交我校对后付印。我只简单地认为“■”是“蜾”的异体,一律把“■”改称“蜾”,一直错至今。   错的原因是我的浅薄与缺乏责任意识。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经典与代表作
    2. 近日,在上海出席张海书法展,与张海先生倾谈“书法代表作”问题,更加坚定了个人代表作与历代书法经典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的看法。张海先生认为:一个成熟的具有鲜明风格的书法家经过久久的努力,创作出了一幅或者若干幅达到空前高度,能充分代表其某一阶段艺术水准的作品,即可称为艺术家的代表作。代表作的审美特征是:很高的民族高度,在艺术方面有很大的贡献;必须有风格,而且被社会所承认;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更深一层看,书法代表作把书法文化性、经典性、精神超越性放到前位,在书法家成熟的风格中强调书法的视觉个性张力,见证其向书法高峰冲击的历程。从“外师造化&r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学书贵在神似说”质疑
    2. 很多书家及书法理论家都反复阐说,学书不在形似,而贵在神似。如果列举例证,可以搜集无数条。但我对“学书贵在神似说”一直是怀疑的。学书而不是书法创作,我的体会,首先还要形似,即学王似王,学颜似颜,若学王不似王,学颜不似颜,学欧、柳、褚、赵皆不似欧、柳、褚、赵,即形尚不似,而奢言得其神,吾不信也。不仅学欧似颜、学颜似柳不可以,即同是学颜,也必须学《麻姑仙坛记》似《麻姑仙坛记》,学《颜家庙碑》似《颜家庙碑》才是。我说的“似”主要还是形似。 前人学书从描红开始,描红者,描其形也。神可描乎?临摹,临和摹不同,摹者也摹其形也,神可摹乎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市场为何不认董其昌
    2.   明代的董华亭其昌先生是书画大家,学问、鉴赏亦是国内一流水平,当时在万历朝担任翰林院编修制诰讲读官,朝野间名气大得很。放到今天,完全称得上国学大师。   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董先生个人出资辑刻了一部历代书法丛刊,一共16卷,名曰《戏鸿堂法帖》。初刻为木版,纸墨拓工皆精良也。刚一投放市场,惹得四方争购,供不应求,“以高价求之而不得”清代碑帖学家张伯英评价说:“香光既负盛名,此帖风行一时,《停云》《郁冈》悉为其掩。”王梦楼亦云:“古今法帖以粗漫传神者,惟《法帖》及木板《戏鸿》。”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名家书法获佳绩对收藏市场的启示
    2.   2009年8月23日,在北京荣宝第65期艺术品拍卖会书法作品专场上,210件近现代名家书法汇聚一堂,受到众多买家追宠。开篇的11件启功书法颇受欢迎,取得90多万元拍绩,接下来范曾、刘炳森、沈鹏、林散之、赵朴初、吴湖帆等人的书法也十分抢手,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原估价为2-3万元的老舍《书法对联》,每条仅1平方尺左右,但最后成交价却高达23.52万元,全场210件书法总成交率为80%。由此激起了收藏界对名家书法再次受到市场追宠的格外关注……   尽管历来就有“书画同源”一说,但在中国独具的书法、国画和篆刻艺术中, 书法无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贾书晟:中国甲骨文书法存缺陷 水平亟待提升
    2. “目前全国的甲骨文书法存在严重缺陷,写错别字的现象屡屡发生,其水平亟待提升”。北京辅仁大学校友会甲骨文书法研究室主任贾书晟近日在“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10周年纪念大会暨甲骨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出以上表示。 上世纪80年代,甲骨学家陈炜湛曾指出当时书法界在古文字书写中存在的三大错误倾向:不循规矩,以意为之;沿袭误说,以讹传讹;滥用通假,杜撰字形。贾书晟说,20多年过去了,这三大弊端不仅没有克服,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翻开当今市面上很多甲骨文书法作品集,错误俯拾皆是。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1.242(s)   3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