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美术理论 >>
    1. 硬笔书法的合法性问题
    2. 二十年来,硬笔书法形成了自足完善的话语体系,其间不乏多元的文化思考。以往的很多硬笔书法现象至今仍能勾起人们“再现的想象”,如书体风格的“浙派书风”被今天的硬笔书家津津乐道。近年的硬笔书法亦是火热有加,有坚守传统阵地的苦行僧,更有借鉴毛笔书坛流行书风而崭露头角的硬笔书家群。硬笔书家的艺术创新自觉愈发彰显:两三年来各种展赛精品透出了硬笔作者对作品构成的空间意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同时展赛也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工业理性的贡献也相当显著:各种专业报刊纷呈于世(《书法报,硬笔书法》的创刊便具有历史性的意义);网络新媒体亦给予了莫大支持,可见硬笔书法的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承汉韵 出新意——崔学路先生《钢笔隶书描摹字帖》赏析
    2. 承汉韵 出新意——崔学路先生《钢笔隶书描摹字帖》 赏析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硬笔书法(最早是钢笔书法)的从无到有,硬笔书法字帖也随之应运而生并一直生生不息,其中出版最多的无疑是钢笔字帖,这其中又要以楷书、行书字帖为多,相比之下,单独发行的钢笔隶书字帖则要少得多了。这本来无可厚非,因绝大多数人习字练书法均会以楷书或行书入手,这至少反映了硬笔书坛重视书法功底,而不是去信笔由书。不过这对于有着较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的隶书来讲却多少显得有些不太公平。很多人都提出学习书法可由隶书入手,并列举出这样做的种种好处,比如:隶书笔画比较简单、笔法宽松自由、点画长短对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论硬笔书法临习古碑、帖的必要性
    2. 硬笔书法发展到今天,早已无可争议的被举世公认为艺术——书法艺术,那么它和毛笔书法的结合,也早已成为势在必然的。既如此,硬笔书法的碑、帖学也就自然的应运而生。这是摆在每一个硬笔书法家、硬笔书法爱好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和历史问题使命。 笔者多年研习毛笔书法并从事书法教育工作,早在多年前开始练钢笔字时,对钢笔字能否上升为书法艺术也持过怀疑态度,认为它没有更大的可塑性,不可以同毛笔书法并行相提。后经偶然的用心于硬笔临古碑,便惊奇的发现:小小的钢笔竟也能毫不逊色的写出古朴的碑字来,用于临毛笔古帖则更不在话下了。由此悟得钢笔书法不但也是书法艺术,而且有着广阔的前景,而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对当代硬笔书法创新的思考
    2. 近几年,流行书风像流感一样触及了硬笔书坛,有的创作者为了突出个人风格,不惜对书法字体结构进行随心所欲的改造,大胆地把一个个规范的汉字经过夸张,变形,倾斜等手段,改变传统书法结体的格式。用笔上一扫点画撇捺的“规范化”和“古典化”,大胆采用点、线、面的结合方式,以追求力感和动感,写出一些似书非书的作品。由于这股风的冲击,导致很多硬笔书法家和硬笔书法爱好者徘徊于传统和流行现代之间,时下书法创新也是热门话题,于是有的人打着创新的口号,却被流行风吹得支离破散,迷失书途。导致硬坛当前也将跨入流行阶段。在这个充满流行的时代,搞硬笔书法创新的创作者一不小心就会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时代呼唤硬笔书法创新
    2.  经历二十多年的硬笔书法热,创新已是摆在当代硬笔书家面前的头等大事。反思当今硬坛,“古典主义”之风盛行。硬笔书法作品几乎成了毛笔书法的“翻版”,硬笔的实用功能却正在书家们的“翻版作品”中弱化——学生们认不得,工作上用不得...时代的特征哪去了?社会的需要是什么?我们的创新该从哪儿突破?这都是困扰我们的现实问题。在这里,我把自己思考的几点体会发出来,希望引起当代硬笔书法家们的高度重视,以期通过理性的思考来指导硬笔书法创新的实践。 (一)关于硬笔书法创新的涵义 古往今来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研究断想之一
    2. 引 言   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初期这十年不平静的岁月,如果可以称之为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的滥觞或发生期的话,那么今后的十余年或更长的岁月便可称之为发展期,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由自由发展阶段进入自觉发展阶段,在发生期的十余年间,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之跋涉不息的探索者,他们做出了开创性的尝试与探索,并为今后的硬笔书法进入发展期即自觉发展阶段提供和积累了成功的经验。笔者从发展期大量的硬笔书法家中选取了若干位对中国现代硬笔书艺较高水准或有独特创作意义的硬笔书法家,意在通过对书家、对作品的剖析来论述这十余年硬笔书艺的创作得失和价值取向。 艺术乎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研究断想之二
    2. 横向空间的分割——沈鸿根硬笔行书横写研究断想 在确立这个总课题时,我感到两个人不好写。一是庞中华,二是沈鸿根。国为庞先生对中国现代硬笔书法所起的特殊作用及在现代硬笔书法史中的特定地位,沈先生对现代硬笔书法多方位的探索与丰硕的成果都不好找刀一个合理的切入点。如果说庞中华可以称之为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一位十分重要的开拓者或领衔人的话,那么沈鸿根先生则是在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发生期内将这一新兴艺术引向深入、并进行多方位探索的又一位风云人物和推波助澜的人。 从中国书法艺术几千年的发展史来看,书法创作一直保持着独有的传统格式:右起坚写,这种写法是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研究断想之三
    2. 硬笔楷书作为中国硬笔书法的一个最主要书体,和行草书一样,拥有众多的书家和研究者。谢非墨——八十年代,在中国硬笔书坛,用自己独特的技巧、对古碑帖尤其是对魏晋楷书的精湛和深入的研究,为硬笔书法的楷书创作创造了一个可以和毛笔书法楷书相比肩的艺术高度。本文着重对谢非墨的硬笔楷书进行了专题研究。 用笔如刀 雕碑刻石——谢非墨钢笔楷书研究断想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从概念上开始觉醒,其智能的理论构架完全是一个空白。当时涌现的一大批热心于该艺术的作者实际上处于一种盲目的模仿状态,硬笔书法的艺术创作仅仅是由实用性向艺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研究断想之四
    2. 笔无弹性也生情——王惠松圆珠笔楷书研究断想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的滥殇发源于“钢笔字”及由这一概念演化成略具雏形的艺术形式“钢笔书法”。钢笔成为当时的主要创作工具独览钢笔书法的创作。随着八十年代中期“硬笔书法”这一科学概念的提出,圆珠笔做为现代硬笔书法的另一种主导创作工具挤身于硬笔书法创作领域。然而,由于当时钢笔书法做为一种艺术形式提出后,反对者曾就此指出钢笔极小的弹性不能表现线条的变化,对钢笔书法作全面否定。因此在人们片面强调笔的弹性是艺术表现的主要因素的心理制约下,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研究断想之五
    2. 细线条的表现张力——王冬龄钢笔草书研究断想 我不知将王冬龄先生入在这个系列中是否妥当,因为王先生不是硬笔书法家。但是当我见到先生在评选完第6届中青展回杭寄来的两纸硬书作品时,我便决定将王先生收入这个系列并做断面分析。 现代硬笔书法艺术从其萌芽开始,其创作队伍构成主要是书法爱好者和水平不是很高的业余书法家(指非专业水平),其发展也是在全民写字运动中从实用写字中升华分离出来的一门以线条为表现形式的抽象造型艺术,由于其创作队伍素质业余化性质较强,因而使现代硬笔书法一直在创作表现上显得单薄和苍白,艺术水准偏低。十年后,当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由发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21(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