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美术理论 >>
    1. 中华第一行书——兰亭序
    2. 释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rdquo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朱熹的态度(姚宇亮)——书坛新论
    2. 朱熹的态度 姚宇亮 一、朱熹的两段题跋 由于中国古代艺术学的附庸地位,书论中向来缺少自身的史学观念。无论是从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到虞的《论书表》,还是从王僧虔的《论书》到袁昂的《古今书评》,几乎都是采用纪传体的形式,或是对书法家身世的列叙,或者是对作品的美感作形象的比附。至于不同时期的书法现象之后的史学规律及其发展的动因却是一个盲区。 作为集一代思想大成的理学家朱熹虽然未有系统的书学著述,然而在其只言片语中的题跋却不乏深刻的见解,我们在此窥见了有关书法的系统性的史学观念。 自秦易篆为佐隶,至汉世去古未远,当时正隶体尚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世俗的真率与民间的丰富(成琢)——书坛新论
    2. 世俗的真率与民间的丰富 成琢 “王详”题记壶  一个艺术门类的发展与成熟,与社会群体价值观念、审美时尚密切相关;艺术风格的延续与变异、艺术内涵的丰富与深邃,也和这门艺术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流行与普及程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朝开放与包容的文化态度,自由与开明的社会风气,以及统治阶层的竭力倡导,反映在书法艺术领域,是古典与流行的同步,是崇尚法理与表现性情的兼容。这种宽松的艺术氛围,造成了有唐一代艺术思想与作品风格的多极化,也孕育了长沙窑书法,使之成为唐代书法史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一、璀璨的宝库 唐朝是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传统就是生、活(格式 于明诠)——书坛新论
    2. 传统就是生、活 格式 于明诠 格式 本名王太勇,1965年生于山东阳谷县。中间代诗人,评论家。 于明诠 别署于明泉、于是乎等,男,1963年生,山东乐陵人,现供职于山东政法学院,任哲学副教授。系山东书协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沧浪书社社员,山东艺术学院特聘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 格式:在这个价值失范、心灵失序、物质失度的时代,谈论传统,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拨乱反正。在拨乱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是一种不断生成的东西;而在反正的层面,我们又体察到传统充满着相当左右逢源的质素。作为“流行书风”的代表书家之一,你参与了中国当代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砖铭中的抑压玺印现象(杨广泰)——书坛新论
    2. 收编在本集的,是近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北郊三桥附近出土的30件砖铭拓本,它们出土具体方位不详,因非考古挖掘,伴出遗物与出土层位已无从考证。砖体完整者为长27至28厘米,宽13至14厘米,厚7厘米左右。砖体五面自然平整,另一面有波浪状痕迹,是制砖时泥坯置于方槽内,从上面以线绳拉平所致。砖铭以玺印抑压而成,全部抑压在有波浪痕的一面,抑压的位置随意、自由,抑压用的玺印也大小不等,文字排列有一行或两行之别,使用的字体以介乎隶楷之间的风格为多,以篆书而为者绝少。 这类砖铭一般被断代在十六国时期(公元304~439年),断代的依据有两方面的理由: 一,这类砖铭常见&ldquo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保利藏金》铭文书法说略(丛文俊 彭砺志)——书坛新论
    2. 近年来,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为抢救保护祖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惜重金大规模从海外购回流失文物,一大批孤品精品得以重归故里,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保利藏金》正、续二编〔1〕就荟萃了保利艺术博物馆所购藏有关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主要精品,其中多数带有铭文。这些金文不仅是研究先秦秦汉历史和古文字的重要资料,也是探寻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源流难得的图像文献。由于它们多数为首次面世,以前亦未见于其他著录,书学界对其也缺乏应有的了解,在此我们从书法发展史角度对这些金文的书法意义加以介绍和分析,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大体来说,保利藏金的铭文书法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金文前后自成系统,从商周至西汉,全面展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释智果·心成颂-历代书法理论
    2. 释智果·心成颂   回展右肩 头项长者向右展,“寧”、“宣”、“臺”、“尚”字是。(非为头项长。)   长舒左足 有脚者向左舒,“寳”、“典”、“其”、“類”字走。(谓“亻”、“彳”、“木”、“扌”之类,非“其”、“典&rdqu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历代书法理论
    2. 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平谓横也。直谓纵也。均谓间也。密谓际也。锋谓格也。力谓体也。轻谓屈也。决谓牵掣也。补谓不足也。损谓有余也。巧谓布置也。称谓大小也。 平谓字外之奇,文所不书。世之学者宗二王,元常逸迹,曾不睥睨。羲之有过人之论,后生遂尔雷同。元常谓之古肥,子敬谓之今瘦。今古既珠,肥瘦颇反,如自省览,有异众说。张芝、钟繇,巧趣精细,殆同机神。肥瘦古今,岂易致意。真迹虽少,可得而推。逸少至学钟书,势巧形密,及其独运,意疏字缓。譬犹楚音习夏,不能无楚。过言不悒,未为笃论。又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学子敬者如画虎也。学元常者如画龙也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萧衍·草书状-历代书法理论
    2. 萧衍·草书状 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雅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云集水散,风回电驰。及其成也,粗而有筋,似蒲葡之蔓延,女萝之繁萦,泽蛟之相绞,山熊之对争。若举翅而不飞,欲走而还停,状云山之有玄玉,河汉之有列星。厥体难穷,其类多容,炯娜如削弱柳,耸拔如袅长松;婆娑而飞舞凤,宛转而起蟠龙。纵横如结,联绵如绳,流离似绣,磊落如陵,暐暐晔晔,弈弈翩翩,或卧而似倒,或立而似颠,斜而复正,断而还连。若白水之游群鱼,藂林之挂腾猿;状众兽之逸原陆,飞鸟之戏晴天;象乌云之罩恒岳,紫雾之出衡山。巉岩若岭,脉脉如泉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萧衍·答陶隐居论书-历代书法理论
    2. 萧衍·答陶隐居论书 夫运笔邪则无芒角,执笔宽则书缓弱,点掣短则法臃肿,点掣长则法离澌,画促则字势横,画疏则字形慢;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比并皆然。任之所之,自然之理也。若抑扬得所趣舍无为;值笔连断,触势峰郁;扬波折节,中规合矩;分简下注,浓纤有方;肥瘦相和,骨力相称。婉婉暧暧,视之不足;棱棱凛凛,常有生气,适眼合心,便为甲科。 来源:网络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14(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