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美术理论 >>
    1. 现行体制导致书协组织走上“买办”书法之路
    2.  汉字书写,之所以历经数千年并渐渐使其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问题的关键是历代书写者(亦即所谓“书法家”)从中发现了因书写而不时显现出来的乐趣和意趣。也正因为如此,才在不断的书写过程中总结和积累了不同个性、不同(时代)风格、不同流派的技艺法理。   自古,所谓“书法”原本是文人骚客的余事,在“游于艺”的理念作用下,以期达到修心养性之功效,了无功利之色彩。然而,审视当下的“书法大军”,其初衷已然改变。所谓的“修心养性”之“书法”不知何时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书画互为关联
    2.   再论书画相互作用这个话题也许是老生常谈,对于这个上千年来反反复复论证的题材,似乎挖掘不出什么有新意有悬念的资料。但正是这样的一个命题,吸引了众多自古到今的文人墨客及专业的学术理论家。那么书画的由来到底是谁先谁后,从历史资料上来看,到现在还是难以从根本上断定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书法和绘画源头是一致的。历史文化背景是统一的,书写工具、所用材料也基本相同;另外它们同属于造型艺术中的一种,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它恰似一对相亲相爱的孪生兄妹,相互滋生,互为有余。为说明以上观点,我谈几点看法。   书法艺术的源流   我国文字是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在战胜自然、改造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鲍贤伦论隶书:梦想秦汉、体味秦汉
    2. 篆隶的大格局、大气象最重要,我一直在努力体味秦汉的气氛。现代人注重技巧,以为掌握了书法技巧就能创作了。当代人写篆隶,很多人的技巧也不是从秦汉那里得来的,仅仅是当代人之间的影响。对于篆隶,可以形象地打个比方,秦汉人是正常地“说话”,而当代人是“念台词”。我在创作中对整体和细节关系的处理,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尤其是细节的丰富性。但细节必须严格服从整体,要警惕东晋以后文人玩味出来的那种细节观。 “书写性”是书法的本质特征之一。大家对它的理解和实践,有很大的差异。我现在尽量体现“手写”的自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郑板桥书法与中医流派
    2. 今天大家汉字的书写水平普遍下降了。电视镜头里靓丽的明星偶尔写几个字,实在不敢恭维,旧说字如其人已成了明日黄花;日前参加一位友人的追思会,文化职能部门所送花篮的签条上,几个毛笔字也是歪歪斜斜,不登大雅。今年本市高考作文题谈郑板桥书法,立意自然在引申和发挥,但到底还是点到了书法两字,让沉湎在电脑里的青年受到当头棒喝,国粹的不可或忽,题目似乎有点偏,却是切中要害的。 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书法融隶、楷、行于一体,参差错落,跌宕不羁,自称“六分半书”,所谓分书亦称八分,通常指汉隶的别称。也有学者把它作为古文字嬗衍过程中的一种定量变性来看待,譬如隶书是小篆的八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黄君:我对“佛教书法”的理解
    2. 或许是我的孤陋,“佛教书法”似乎还是一个新的书法学名词:除了曾在陈必武先生在《略论佛教对中国书法的影响》一文中提到弘一法师的书法是“独创一格的佛教书法”外,它的涵义和产生、发展的原由,还不曾有人正面、系统的谈论过。幸遇中国佛教书法艺术研讨会召开,就此谈点个人浅见,以求正于专家。 要想对佛教书法作一个明确的逻辑界定是不容易的:现在,书法理论界对书法本体的探讨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不能准确界定书法这个种概念,又如何界定佛教书法属概念?不过,书法艺术是在实用的汉字书写活动中产生的,换言之,是一种特殊的汉字书写活动,这种“特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张海:这是产生“大家”的时代
    2.   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参加了2009年北戴河暑期专家休假活动。此间接受采访时,张海表示,目前书法艺术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大家’,也一定会出现‘大家’的时代。”   张海说,每个时代都是因为有开宗立派的大家和传世经典才成为一个不朽的时代。一部书法史就是书家的历史,而书法“大家”无疑又是书法史的灵魂。一个时代是否出现影响后世的书法“大家”及经典作品,是这个时代书法艺术是否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打造经典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东坡题跋》:执着、得意、真情、玩笑、忘情
    2. 苏东坡是一个很可爱的文人,我一直这样认为;我相信,大多数读过苏东坡诗文、对苏东坡多少有点了解的人,也都是这样认为的。 这两天又翻阅了一遍《东坡题跋》,我觉得,苏东坡在谈论书法的时候,格外的可爱。 执着。当时有一些人,对蔡襄的书法成就提出了不同意见,说白了,就是贬低蔡襄书法。苏东坡力排众议,一再强调,蔡襄是当代书法第一人。《论君谟书》称,他老师欧阳修论书法时,认为蔡襄书法“独步当世”,是不刊之论(“至论”);《跋君谟书赋》说自己评论近世书法,应该以蔡襄为第一人。有些人不同意他这看法,苏东坡很生气,认为那些人不懂书法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洪三泰:读黎向群著《岭南历代书法名家》
    2.  作为“岭南文库”论著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岭南历代书法名家》一书,是年轻书法家、书论家黎向群呕心沥血之作。这部著作对岭南历代书法名家的现存书法作品进行了详尽而精妙的解读。   古人论书強调“神”。 唐代张怀瓘在书论《书断》中认为,书法作品可分三等,最高者为“神品” 。宋代四大家之一蔡襄认为“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 ,把精神作为书法作品的第一要素。以后的论者便有精神为上之说。黎向群在分析岭南百家书法时,并不限于书法作品本身意义上的“神” ,而是先介绍书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卫俊秀:我对书法的认识
    2. 编者按:为纪念卫俊秀先生诞辰九十九年周年、逝世五周年,整理此文。 学习书法艺术,当先对书艺概念有个正确的认识。诸如书艺的大旨、功能、范围、价值、特点,在学术中所居的地位,以及同各科关系等,了然于心,学起来便有了动力和方向。儒者称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周官》:“教之道、艺”。可知敷教育化,书艺与道同功,并无孰轻孰重之分。手艺匠只把艺术(技术)当作吃饭的工具,放弃了道的研究,以致流为下品,只能称做工艺,成不了艺术家的。 对于书法概念我以为可有下列几方面:   (一)书法的艺术性   “中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丁嘉耕:书法不能为名所累,书法学习要耐得住寂寞
    2.   书法不能为名所累   多年来,不少人对我以著名书法家相称,但我觉得自己水平还不够“格”。“格”是个什么标准?我自己也说不清,好像每一个时期自己对自己都有一个“格”。就像做人有人格那样,人格的最高标准是什么就没有止境。 从艺的艺格,更是没有止境的。书法这门艺术是一部人生和艺术的综合性“巨著”,它没有页码,没有尽头,是几代人、几十代人都钻研不透的无底洞。你可以不断发现书法的美好,书法的神秘,是语言无法表述的东西。我觉得做人不能损人格,书法创作、出书、办展也不能丢艺格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809(s)   3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