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美术理论 >>
    1. 张运辅:临帖四“要”
    2.   当代书法家沈尹默说:“写字不是临帖,然而不从临帖入手又不知写字之道。”临摹名家法帖要取得最佳效果,宜着力抓好以下“四要”:   要坚持循序渐进前人讲练习书法须经五个阶段:一遍正其手脚,二遍须学形势,三遍须令似本,四遍加以遒劲,五遍每加抽拔。同时,在重点安排上也应注意循序渐进。如这一阶段侧重临习结构,下阶段侧重临习笔法,接着进行综合练习等。如此持之以恒,就能从一点一滴中看到成绩,从而坚定自己学好书法的决心与信心。   要坚持意在笔先王羲之云:“凡书之时,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先,笔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与人品——魏晋书法札记
    2. 魏晋时期的王僧虔在他的《笔意赞》一文中曾说: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 这无疑涉及到了书法的妙道,在王僧虔认为,“书之妙道,惟在传神”,只有“心手达情”、凝神专一、物我合一、“以形写神”,方可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王僧虔的理论无疑代表了魏晋时期对书法艺术及审美的普遍看法,与当时的玄学本体论及时士大夫心理有着很深的关系。在当时普遍认为,“万趣融其神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孟会祥:当代中国书法缺什么?
    2. 当代中国书法缺什么?一言蔽之,缺人——缺书法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据说已经有近万人,省、市、县级书法家协会会员,又不知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人数的多少倍,怎么会缺书法家呢?然而,此所谓书法家,非彼所谓书法家。书法家这一崇高的称号,并不是轻而易举地可以承担得了的。 在古代,且不说其他艺术属于百工匠作,就是相对高雅的绘画、音乐,与书法相比,也有高下之别,雅俗之分。书法高尚到简直不属于艺术,因而成为艺中之艺。为什么?是因为从事书法的人——书法家身份的特殊性,经过历史累积,沉淀了书法的高尚。古代书法家何许人也?撇开所谓民间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孙晓云:传统书法艺术的现代创作形式初探
    2. 书法创作,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是创作的形式。在古人的句子里,是没有“创作”、 “形式”这些个词的。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文化逐渐进入中国,由翻译而形成了许多复合词汇。 “创作”、 “形式”就是复合词。所谓“形式主义”的定义,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应该说, “创作形式”的概念是伴随着现代艺术而来的。形式,起源于实用,起初并非以为形式。就像人当初的“衣服”,是为了御寒、遮羞。当人们意识到形式,并把形式单独拎出来讨论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王正通:浅谈书法的艺术神韵
    2.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派系和艺术的类别,因其独特的诗话意境和律动的笔墨神韵,注定了这门艺术古往今来,久盛不衰。由此,引发了笔者的冲动,想借机谈一点关于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 一切美的均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一位外国的思想家曾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说:“山川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意思是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家,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汉字繁简别搞一刀切
    2.   有关汉字回繁的意见引发广泛争议。权威专家透露,有关方面将对汉字规范进行调整,新规范汉字表将很快公布。登载此消息的网络调查显示,60.4%的网友反对由简回繁,有人说,汉字回繁,文化经不起折腾,民众经不起折腾。   汉字回繁,我能理解,但我想大多数人也许不能接受。我之所以理解,是因为觉得最近的一次简化字改革失败了,最大弊端是忽视了港澳台及华人世界,以至于今天我们和“自己人”以语言和文字交流时发现了诸多障碍。而此前的那次改革步子迈得大了一点,以致于我们在如今的有些简化字中找不到该字演变的轨迹。   从书法演进的过程可以看出,古人并没有刻意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正确的钢笔字、铅笔字坐姿和握笔姿势
    2. 一、 坐姿 头正:书写时头摆正,不能向左或向右偏,并略向前倾,眼睛距书本一尺(大约30厘米)左右。 身直:胸挺起,背撑直,胸口离桌沿一拳(大约10厘米)左右。 肩平:两肩齐平,不能一边高,一边低。 臂开:两臂自然张开呈“八”字形,左手五指伸开按纸,右手书写。 足安:双脚自然平放在地上,两脚之间的距离与肩同宽,脚尖和脚跟同时着地。 二、 握笔姿势 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均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 1、大拇指、食指、中指自然弯曲,分别从三个方向捏笔,无名指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翰墨精神与天下行书
    2. 字如其人,这样的说法通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字与人的关系。文字不单是表意符号与信息载体,在书写过程中,还融入了书者的主观情感与审美意识。在世界所有文字中,方块汉字以其结体构形的丰富多变,独具艺术表现力。点划的起承转合,线条的枯湿浓淡,黑白相间之中,蕴藏着阴阳变化的对立统一。然而,结字、运笔与章法,只是书法的外在形式,仅书技而已。书法之所以称之为“法”,乃缘于书者的精神,从学识、经历到风骨、性情,乃至生命状态。所以观书法之妙,在于书,在于人,更在于人书之间的关系。透过字里行间,感悟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书家的创作意境,方能走入书家的心灵世界,品味书法真趣。《兰亭序》、《祭侄稿》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程明震:“现代书法”创作思维模式初探
    2. 【摘要】: “现代书法”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在理论建构和作品实验上,都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本文在参照其他学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较为成功的“现代书法”作品进行分析,从创作思维的角度,提出有关“现代书法”创造思路的设想。概括地说,就是以“汉字结构”为意象的线条演绎。这种创作思维是一种开放的思维模式。要完成传统书法的现代转换,其基点在于对传统书法深层结构的认识和理解。“现代书法”的面貌应该是书法元素与现代文化结构的有机结合体。 【关键词】: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陈仲明:书法长寿之悖论
    2. 以前经常看到报纸上说,练习书法可以长寿。 我喜清静,所以足不出户而读书,偶有盛情相邀讲习书法而难以推却,勉为其难做一次即兴《书法漫谈》。讲习之间,安排听者提问,屡屡有人问及练习书法可否长寿?答曰:此乃悖论,诸位皆被蒙而骗之。 其实,书法犹如体育,当作养生之一,未尝不可。体育锻练,健身而怡心。可锻炼过度,适得其反,没病的反而练出了病。再之,运动员们的锻炼,则职业病多多,何健之有?何康之存? 书法,有两种动态,一是凝神静思,从容书之,楷书隶书和篆书,大多处于此类精神状态和情境之中。二是泼墨挥毫,酣畅淋漓,行书草书和带有写意的激情之隶书,大多处于速度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745(s)   3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