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美术理论 >>
    1. 文房用具对两晋书法的影响
    2.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房用具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无疑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它不仅拓展了书家的创作天地,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对书法艺术的普及与繁荣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学习书法技巧,实际上也是如何充分掌握与发挥书写工具的特长。不同的书法家使用不同性能的书写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两晋时期,与书法发展密切相关的诸物质要素在逐渐丰富,其中文房四宝的制作和广泛应用于书法,对书法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节点。没有这个物质基础,此时的书法要得到空前的发展,特别是文人书法的崛起并占据书坛的主导地位是不可能的。下面我简单地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孟云飞:书法的当代“标准”
    2. 当代书法有无标准、标准是什么?当代书法有无原则、原则又是什么?要想讨论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对“书法”和“标准”的概念和定义做些探讨。 从古至今,有关书法的说法很多,但究竟何为书法呢?汉代杨雄说:“书,心画也”;张怀瓘说:“书者,法象也”;郝经说:“书法即心法也”;刘熙载说:“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学,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等等。纵观古人的这些说法,给人的感觉是比况随意,过于玄虚,如果作为书法定义的话,恐怕都不是太确切。而现代,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学习书法如何少绕弯路
    2.   把好临帖关   老年人已形成一定的书写习惯,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所以老年人学书法的过程就是不断否定自我、发现自我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如果临帖不准又多写,就会沿着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   启功先生曾言:“有人误解了功夫二字,以为时间久、数量多即叫功夫。事实上功夫是准确的积累,熟练了下笔即能准确,便是功夫的成效”,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首先是用笔。用笔包括:姿势、执笔、入笔、行笔、收笔、悬肘等基本技法,早学会早成功,晚学会晚成功,学不会不成功。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汉字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2.   汉字是最古老而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形文字,到殷商时代转化成甲骨文,以后一直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强有力地推动着文明的进程。汉字对于继承中华文化,维护国家统一以及引进外来文明,促进国际交流都作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   汉字在世界文字丛林中独树一帜,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越性:   (一)它是最节省的词构文字。汉字像魔块,有神奇般的组词能力,往往一个字能构建出许多个意义单位(词)。如一个“白”字就组成了“白天”、“白痴”、“白兰地”、&ldquo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茶与中国的书法艺术
    2. “酒壮英雄胆,茶助文人思”,茶能触发文人创作激情,提高创作效果。但是,茶与书法的联系,更本质的是在于两者有着共同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艺术特性,两者以不同的形式,表现了共同的民族文化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将两者永远地联结了起来。 中国书法艺术,讲究的是在简单的线条中求得丰富的思想内涵,就象茶与水那样在简明的色调对比中求得五彩缤纷的效果。它不求外表的俏丽,而注重内在的生命感,从朴实中表现出韵味。对书家来说,要以静寂的心态进入创作,去除一切杂念,意守胸中之气。书法对人的品格要求也极为重要的,如柳公权就以“心正则笔正”来进谏皇上。宋代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碑妻帖子”吴湖帆
    2. 72柄状元扇 生长于状元渊薮的苏州,吴湖帆就动了念头,专门搜集清代带有状元手迹的折扇。吴湖帆是清代名臣吴大澂嗣孙,家里原已蓄有此种折扇若干柄,他便在此基础上再事扩展。有些状元后代本与吴家有世谊,但后人对先人手泽并不在意,鼠咬虫蚀,寸缣无存,加之扇子多是写给人家的,吴湖帆虽多方告求,收获甚微。面对这种情况,他仍不灰心,为了得到一把状元扇,不惜将自己的珍贵书画与人交换。状元王敬铭喜作画,而书扇极少,吴湖帆煞费苦心,最后才由钱镜塘代为觅得。大约耗费20余年的精力,收集此类折扇72柄。题写这72柄折扇扇面的状元有顺治年间的孙承恩、徐元文,康熙年间的缪彤、韩菼、彭定求、归元肃、陆肯堂、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名人轶事:书法家王羲之与“鸭儿饺子”
    2. 饺子是我国南北通食的一种食品,它又名粉角,饺饵,交子、扁食、馄饨等。据《通雅》一书中的《饮食》一节说,因为它是由浑氏、屯氏发明的,故转音取名“馄饨”。这种食品,早在三国时期,魏国人张揖所著《广雅》一书中就已提到,到了南北朝时就更已成为“天下通食”。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成为我国南北广大地区春节必备食品。明代的刘若愚编纂的拥宫史·火集》记载过年吃饺子情况时说:“五更起,饮椒柏酒,吃水点心那偏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卜一岁之吉。”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湖北师范大学李也青:意念书法结体初探
    2.   书法——亦称书道、书艺,总之是对具有一定法度的汉字书写艺术的称谓。书法主要以汉字为书写对象。汉字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据象形、会意等归纳总结而创造出来的文字,其结体就是汉字书法表意的主要方法。汉字的首要功能是以实用为主,在其独立成了一种艺术形式之后,对于其造型结体的研究为历朝历代书家所看重,文字的造型结体代表了一个人的风格面貌,加之于特殊书写工具的毛笔、墨汁、宣纸效果的使用,使得这一古老的文字书写艺术不断的呈现出它的时代面貌。   我们常说的碑的厚重朴拙,贴的轻快潇洒,亦或董其昌的“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宋人尚态&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以"丑"为美:兼谈中国书法的审美标准
    2. “丑”——美——“丑” 艺术的审美,常常令大众迷惑不解,因为艺术家的创作形式,并非一定符合大众的欣赏口味与习惯,有时甚至离大众的要求距离甚远。看过19世纪西方艺术家罗丹的雕塑作品《思》,那种细腻、素净的创作手法,让人感觉美不胜收。但有谁会想到,能创作如此美的雕塑的罗丹,在后来却创作了极“丑”的《巴尔扎克》!如果有人想说这是西方艺术家走极端,那么中国的艺术家又如何呢?我们看看齐白石,这位20世纪美誉度最高的中国画家,画风朴实清新。他能画十分工细的虫鸟,但代表他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中国书法:革新求变 九死不悔
    2.   纵观中国书法史,历代大家莫不是由师法传统到师法自然,逐渐开阔视野,旁采博收,汲纳前人之长,厚积薄发,不断进取,否定自己,求新变法,经过多次的蜕变、革新,最后形成创作上的突破,达到物我两忘,人艺一体,天人合一的大自然、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境由心造,朴素无华,逸趣横生,超然脱世的作品,以全新的面貌传递出一股股浓郁纯朴的文化气息,给人带来无尽的感受。   在此过程中,自信、执着、勇气、毅力、品格和悟性都将决定每位书家向此高度攀登的道路上究竟能走多远。   历史上各时期,革新者代不乏人,他们有着超常的悟性、坚韧的毅力、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革新,是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21(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