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美术理论 >>
    1. 书法申遗不如推广普及
    2. 中国书法“申遗”活动日前正式启动,媒体在报道时介绍:书法是最具中华民族特点并深受中国人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书法“申遗”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书法特指用笔尤其是毛笔写汉字的艺术,但现在书法已经基本上从实用的领域退出了,所以上升为欣赏的艺术形式了。想想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先生们提笔写信做文章俱是毛笔,翻看他们的书信笔记和文章的原稿,未必不是一件很美的书法艺术的呈现。而现在的许多孩子甚至有的不知道毛笔为何物,除了上学的孩子,那些打小练过毛笔字的人,到现在也实在找不出毛笔的用武之地。在QQ、MSN、Email满天飞的情况下,写字都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困兽之斗或凤凰涅槃
    2. 需要一种“拿去主义” 西方现代主义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于异文化成果误读的基础上的:对于非洲雕塑的误读催生了立体主义,对于书法的误读很大程度上激发了20世纪50年代的行动绘画和构成主义,而对于禅宗的活剥生吞则成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种总体艺术运动——新达达、激浪派、偶发艺术的营养。在书法的故乡,这种误读让人们有些沾沾自喜。但毋庸置疑,在文化自信已经被抢掠者的船坚炮利打得七零八落的故乡,书法正在渐入困境,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西方的误读,反向地诱发了东方的误读:一方面是对西方现代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启功的虚怀
    2.   张中行在《笑对风雨人生》一文中,引《后汉书·黄宪传》句“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来评价启功,赞其术业和处世上的学问不可称量。说实话,在启功过世前,我只知道他是个大书法家,对其人其事均不甚了了,所以以为张中行这样的评价不过是溢美之词。   但近来读了一些关于启功的书,比如《启功杂忆》、《浮光掠影看平生》等,才明白张中行的评价其实是很中肯的。尤其是启功的虚怀,更让人惊叹。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圣王羲之的行为艺术
    2. 一般的人,比如像我,知道王羲之,首先是从他的书法开始的。因为《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教科书里,或者什么青少年版的百科介绍上,都会有影印本。确实,那字写得漂亮,让人赏心悦目。虽说真本已陪唐太宗入了昭陵,但那精彩的摹本也会让人叹为观止。 书法,我是不懂的。其实,又岂止我一个不懂?因为见仁见智,谁也不是艺术的上帝。这就免不了会有各种各样的招摇撞骗,或者正的不来来邪的,弄得怪七怪八,就像现在的丑星,以丑为美,风头压过帅哥。王羲之的字,有人说媚,有人说溜,难道非得像八大山人那样秃笔写就“哭笑不得”才算独树一帜吗?我看,这么美的字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宋代书法应为“宋五家”
    2. 回眸中国书法史,北宋无疑是一个辉煌的时代。“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像行星一样横过了历史的天空,至今光华夺目,影响深远。而文化皇帝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也自成一格,颇受后人推崇。除此之外,还有薛绍彭、苏舜钦、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蔡京等一批名家,也毫端千秋,墨宝传世,为收藏界所追捧,并由此构成了宋代书法灿烂的星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开封作为书法名城,书法艺术之花长盛不衰,常开不败,不断有书法人才如春苗破土。一位省领导风趣地说:“走在开封大街上,遇见三个熟人,弄不好有两个是书法家。”虽有夸张,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当前书法的技术化倾向
    2. 当前书法创作形式多样,流派纷呈,但书法作品却越来越显现出表面化和技术化的态势。那么,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一个完整的一体化文明,在传播时会被分离成科技、政治、艺术、宗教等成分。这时,各种成分的传播力通常与其价值成反比。也就是说,越是不重要的成分,越受欢迎,越是重要的成分,越被排斥。比如科学技术就比宗教信仰传播得快速而广泛。这种对最小价值成分作最大最快最广泛传播的自动选择,显然是文化传播中一条不幸的定律。” 书法作为中国一种复杂的文化生成,在传承和创作中,也应验着这样的定律。特别是在当前的书法创作中,最重要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当代书法人格精神的重建
    2. 当代书法人格精神的重建 2008中国书法金陵论坛特邀论文 石延平(中国美术研究院研究员、山东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书法艺术要有时代精神”,更要有“人格精神”,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命题。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其实就是书法艺术的时代审美精神;书法艺术的人格精神,其实就是书法艺术个性化的道德境界。 人们常说,时代在变迁,审美在转移,中国现代的书法艺术经历着历史上最大的动荡。回眸书法史发展历程,其实,是一个审美人格重建的自觉史。中国书法史的审美意识的转型与自觉,大抵可梳理为四个阶段:一、是从汉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研究须有全球化视野
    2. ——访北大书法研究所所长王岳川教授 金开诚、王岳川主编的“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研究丛书”(第一辑)去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后,短短半年内即加印数次,颇受书法界关注和读者欢迎。 “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研究丛书”分别为:金开诚所著的《书法艺术论集》,将其重要的书法论文和讲演第一次结集出版;王岳川所著的《书法文化精神》,集中阐释书法的文化意味和文化书法的前沿学术问题;王岳川编著的《书法身份》,展示了作者同海内外众多著名书法家、理论家的精彩对话;王岳川主编的《中外书法名家讲演录》,收集了英、美、法、日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琴棋书画可以怡情养性
    2.   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刘海粟,书法家苏局仙等,大多是90岁以上的高龄者,还有不少百岁老人。纵观我国近代书画家的年谱,即可发现擅长书画,而且长年累月笔耕不止的,健康长寿者多。   我国书法有特殊的艺术美感,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练习书法时,观摩碑贴、揣其神韵,可以培养审美趣味和审美思想,同时能得到艺术享受,陶冶性情、静心养性。   从人体生理方面来看,练习书法须有正确的姿势,要做到头部端正、两臂齐平、胸张背直,两脚平放在地,这样才能提起全身的力量,使书写时肘和腕运动自如。这种姿势与气功动作相似,使全身肌肉保持舒适状态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论书法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2. 中国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一种独立的艺术,中国的方块字(即汉字)是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文字之一。其余的两种,一是古埃及的图画文字,一是苏马利亚人和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后来这两种文字都中断了,唯独中国的汉字一直发展延续至今。汉字除了有它的实用性,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和传达感情的媒介外,也有它的艺术特性,表现了人们的感情活动和心理感受等等,通过汉字本身的长短等不同的现形笔划等元素,把线质、方向、大小组成魅力无穷的汉字。我们应当承认,自从有了汉字,书法艺术便随之而起,因为汉字的构图已经有着对美的追求。汉字通过毛笔的书写,使篆、隶、楷、行、草等字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征,这就是我国独特的书法艺术。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846(s)   3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