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美术理论 >>
    1. 书法叹咏:篆之咏、隶之咏、楷之咏
    2. 篆之咏 学篆通古,乃知文字。汉字初萌,肇自石器。象形指事,赋以图形,史载仓颉,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殷商甲骨,揭古字谜。宣王太史,籀著大篆,铭铸钟鼎。昔秦皇,扫六合,统天下,同文字,李斯小篆,古字造极。 学篆通源,乃知五体。蔡邕论篆“处篇籍之首目,粲斌斌 其可观。摛华艳于纨素,为学艺之范先”。篆开先河,乃有隶、楷、行、草诸体。书道漫漫,墨客万千。学篆起步,通古达今,过关隘,越城垒,眺楼台,识烽燧,登攀书之雄关。 学篆通道,乃知气韵。甲骨谨严肃穆,金文依势生态,石鼓浑厚雄强,盟书纵横生趣,简牍帛书随性率意。书写锲刻,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为启功说几句话
    2. 在当下书法批评匮乏的情况下,姜寿田《现代书法家批评》的出版,实在是一件好事,它打破了沉闷的空气,以相当可贵的批评勇气进行评论,令人钦佩。 但是当我们细读之后感到,一个完全不应该是问题的问题却出现了。先引几段该书对启功的评价:“启功作为当代文人书法的最后代表,可谓硕果仅存。而这决定了启功是寂寞孤独的——不论从书法创作还是从文化立场来看。”“他在‘师笔不师法’的名言里所流露出的对于碑的不屑,以及事实上其书法创作逸出整个时代审美思潮之外,都在说明启功书法审美观念的偏狭和落伍。”&ldqu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教育的几个误区
    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发展形势喜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4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书法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每年有近百名书法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到书法教育和创作队伍之中,推动着我国书法艺术事业的发展。 书法专业有其特殊性,虽然各个高校书法专业考试的内容和方法不尽相同,但对学生基础文化素质和书法基本功的要求却是一致的。由于书法专业考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学校,受到不同的基础书法教育和技法启蒙,文化素质和专业基础会有较大的差别,其中有诸多问题需要引起注意,集中起来有以下四点: “入选”和&ldqu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我国最早的女书法家
    2.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而女性书法家在众多的书法家行列中则更是寥若晨星,而蔡琰就是中国最早的女书法家。 蔡琰,又名文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诗人,《胡笳十八拍》是她的代表作。 蔡琰,之所以能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崭露头角、尽显才华,是因其在父亲蔡邕的熏陶和教导下,耳闻目睹、勤学苦练,才在书法艺术上有所建树。在我国三国时期,一代名家蔡邕曾以书法艺术见长,他工篆、隶,尤以隶书著称。其书法艺术结构严谨、点划周到、体法多变、骨气洞达,在继承和发展东汉书法艺术方面有卓著的贡献。 在父亲的影响下,蔡琰从小酷爱书法,她写的小字总能受到父亲的夸奖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对当前书法“新帖学”热的一点看法
    2. 当代书法创作,主要还是针对各类展览赛事而展开的。为了适应展厅的展览效应和现代观众的欣赏口味,参加展览的书法作品,大都注重在幅式章法、字形结构、墨色变化乃至用纸用色等方面求新求异,以打破固有的均衡与常态,意在平面构成式的设计制作中,来满足对视觉张力的需求,有明显的美术化倾向。   当代书法创作,主要还是以继承创新为主流。在“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精神感召下,每个搞创作的人都跃跃欲试地一显身手,他们热衷于对传统的取法作重大突破,从以前单纯的碑帖之分,将视线扩展到名不见经传的一些诸如秦汉砖瓦文字、敦煌写经残纸以及民间的契约俗书等鲜为人知的原生态字体上,以期获得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古理法的“入”与“超”
    2.   黄宾虹年届91岁时曾有阐述:“入乎古理法之中”与“超出古理法之外”的意义、方法及“入”与“超”之间的关系。就中国画来说,“古理法”,直指的是画史本身。中国画因其历史延续下来的特性决定了它的一种特有的本质特色和创作心态,由这样一种文化特性制约下形成的绘画语言,都已历史地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而且缜密精致的程式系统。黄宾虹曾说“道与艺原是一事,不可分析”,如果想要运用或说明这一程式系统,必然得探究其文化内涵及其渊源,方可获其真谛。这应该基本就是黄宾虹所谓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北宋书法艺术空前繁荣
    2. 一种现象的出现代表着某一领域的繁荣。开封历史上迭出的书法现象,令后世为之惊叹。仅北宋时期,就有《淳化阁帖》的编篡、刊刻与“帖学”的风行,“尚意书风”的提出与实践,金石、考据学的萌芽与兴起,皇家曝书会的制度化……这些书法现象,把中国的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而且对后世书法艺术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淳化阁帖》中国书法史上的“圣经” 2003年7月15日下午,上海博物馆地下报告厅内,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赏读会,参加会议的每一个人都异常激动。在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状元书法”说状元
    2.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通行的一种通过考试选取官吏的制度,因实行分科取士,故名科举。从唐代开始考试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进士科最难也最受重视,到了明清以后科举考试就只剩下进士科了。   明清以来,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中了举人有资格参加会试就有了初步的做官资格。会试即礼部试,是全国性的考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最后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美术欣赏教学误区与对策
    2.   美术欣赏课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以及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的课程。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提高感受能力,逐步形成对文明的崇尚、对艺术与文化遗产的尊重的多元化的态度。但是,只要细心观察、揣摩研究我们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在许多新课程教学的表象下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每个教师的关注。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很多,本人就粗浅谈一下有关在教学实施中多个环节上的问题。   一、教学实施的多个环节上存在问题   问题一:对教材地位、作用的认识   从现状来看,教师过于忠实现有课本,不少教师仍将教材作为组织教学的唯一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长话短说·书画》摘登
    2.   书法家一出名,索书的人就从四面八方如潮而来。索者得一书而荣,书法家酬一书而苦;经常是书者不称心,索者不满意,两败俱伤。因书法是精神产品,怎能万字如意?   许多人在书法艺术上寻找“捷径”,把草书看作为“高速公路”,殊不知司机如果缺乏熟练的驾驶本领,往往最易出事故,写草书也如此。   在书法艺术中强调表现个性。因而有的人把个性面目作为艺术成就的最高标准,这是一种误解。   鉴定与估价是不同的两种性质。鉴定是判定一件文物的真伪;估价是随着市场经济变化的。前者可以一锤定音,后者不可。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1.192(s)   3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