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美术理论 >>
    1. 中国书法与文明和合——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理论组
    2.   一种艺术的持久生命力,取决于它能够与时俱进。这种进步不能局限于表现手法和风格特色方面,更重要在于其艺术精神的革新,对于其文化使命的深刻反思、清醒认识以及准确调整。刚刚揭幕的“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包括中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18个国家及中国台港澳地区的书法作品,题材形式除了汉字之外,还有日 文、韩文、阿拉伯文以及我国维吾尔文、蒙古文、藏文等少数民族文字。这个活动可以作为一个契机,让书法界乃至整个文化界客观认识书法的艺术特质、文化属性,从比较文化的视角思考中国书法在文明和合中肩负的时代使命。   中国书法是中华文明的艺术表现,其价值内涵有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张海: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
    2. 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任务。当代书法艺术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承担这一历史重任,努力打造书法艺术经典,推出书法大家,以自身的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当今时代的需要,也是广大书法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新时代的课题   书法艺术包括创作、理论、教育、活动等许多方面,而书法家无疑是其中的核心因素。一部书法史就是书家的历史,而书法大家无疑又是书法史的灵魂。一个时代是否出现影响后世的书法大家及经典作品,是该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草书创新:可乎?否乎?——南开教授质疑沈鹏草书
    2. 南开教授对书法家沈鹏草书提出质疑 “我们的文化领域,包含着文艺创作、评论、媒体的宣传,都存在着严重的浮躁之风。‘文化良知’到了日趋沦落,几近泯灭的边缘。”这句义愤填膺的檄言,出自南开大学教授房阑凝近日发表的《草书写法岂容任意变更》,而他讨伐的对象正是当今中国书法界的权威人物——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此文在房阑凝的博客上发表之后,在书法界激起了讨论,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以往顶礼膜拜的大家,思索我们传统艺术的发展路径。 事件:“草书写法岂容任意变更?”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中国美术之魂
    2.   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其中,唯有中国书法,具有最悠久的历史,传播得最为广泛,同民族文化保持着最密切的关系。   书法,看似十分简易,仿佛凡会书写汉字的人都可以参与,能使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汉字,似乎就成了书法家。其实不然。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是玄妙而艰深的。写汉字容易,真的走进书法艺术境界的书法家并不是很多的。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了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名人闲章趣话
    2.   我国书画作品除去题款尾部的姓名印章以外,往往还有镌刻诗、词、章、句及图案等的印章,统称为“闲章”。闲章虽小,却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记载,元末画家王冕偶得一块色泽斑斓的花乳石,便刻了一方“会稽佳山水”印押到画上,从此文人墨客研朱弄石遂成风气。由于这种闲章无关名讳,可以随意表心迹、抒志趣。印文就显得丰富多彩,不拘一格。每当欣赏书画时,一方方朱红色的压角闲章,精巧别致,非常惹人注目,而读这些印文,亦可从中领略到作者的思想情操和艺途甘苦。更有不少闲章内容诙谐幽默,颇多雅谑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艺术展示汉字美感 李恒滨教授谈书法
    2.  著名书法家李恒滨先生,近年来在书法领域取得了许多成绩。日前,就书法教育及当代大学生艺术教育问题,他接受了《兰州晨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李老师你好!我们知道您是理工科出身的研究员,又长期从事高校管理工作,什么原因使您热爱书法,并且取得很多成绩?   李恒滨(以下简称李):关于书法,我是从兴趣开始的,后来体会到学习书法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自身人文素质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而这又是做好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这样就坚持下来了。而且我觉得书法确实可以起到陶冶性情、变化气质、积累知识、丰富人生的作用,对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记:书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中国毛笔的种类和所谓的“四德”
    2.  毛笔虽然是实用工具,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毛笔的制作及品种不断提高、增多,工艺改进,使毛笔日益完善和精美,逐渐也成为收藏、鉴赏珍玩的古物。   我国最早的毛笔,大约出现在近三千年以前。在秦朝之前,毛笔叫作“聿”和“不律”等,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才有了“笔”这个名称,蒙恬奉命对毛笔进行了集中生产和改良,所以有秦大将蒙恬造笔之说。这以后,宣州出的宣笔兴盛了好几个朝代。其中在唐宋时期宣州生产的用兔毫制成的紫毫笔,在海内外影响都很大。到了南宋和元代,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的制笔业非常发达,一直到如今,湖笔在毛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文化书法 艺术书法 商品书法
    2.   书法在当今的存在与发展,显然是摆在我们书法人面前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书法作为本民族一种特殊艺术,一方面要随着社会的转型与时俱进地完成自身的现代转型,以响应不断更新的艺术理念和文化消费;另一方面又要构建书法艺术在当今的存在和发展机制,以适应“全球一体化”所带来的文化冲击与融合,从而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而介入到世界大文化艺术格局中,参与全球艺术的整体跨越与进步。同时,书法作为“物”的存在,又在高速运转的工业和商品时代接受着种种价值考验。可以说,书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存在的危机和处境的艰难。看来,探索书法在当今的存在和发展机制,使古老的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与写心
    2. 古人论书,特重技法。一个“八永”涵盖万字,让人煞费多少苦心且不说。比如“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折钗股”、“壁坼缝”等等,渐悟、顿悟,又印证着多少古人长年累月的体会与心得。然而,古人更重书品,挥毫落墨,留在纸上的形态、模样、气韵、品质才是最重要的事实,或云“书法之精义”(陆维钊语)。汉代的杨雄体会得最早,说是“书,心画也”,就如心电图显示的运行曲线一样,有什么样的心灵、心思、心路,就有什么样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应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2.   省教育厅教育教学研究室体育与艺术科副主任、省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主任周凤甫透露,省教育厅最近正式发文,,要求全省中小学今秋起开设书法课,并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中小学书法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师资问题。现在要充分动员美术、语文教师,凡在写字、书法教学上有一定经验的,都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会否纳入升学考试成绩体系?考试主要是针对知识内容的,书法开课则立足于书法、书写的技术层面,不仅仅是考察书法知识,“因此书法考试在技术操作上难度很大”。   “书法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离青少年越来越远。”然而,有家长认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757(s)   3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