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美术理论 >>
    1. 书法欣赏的方法
    2. 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如何将欧体字写好写活
    2. 遵循“取法乎上”的原则,许多书法爱好者将欧字作为入门的范本,但练了几年,收效甚微,虽有形,却无神,观其字,味同嚼蜡。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 欧字法度森严,字存隶意,字形偏长,这些显著的特点与其它基本技法姑且不谈,以下说说几个容易忽视的方面。 (一) 用笔   欧字用笔以方为主,但临习时不可一味的将各个笔画的起收笔都作刀切处理,过分追求棱角,要注意方圆结合。圆处用“揉笔”处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揉笔”--如同在疼痛处作圈形按摩。以横为例,收笔时轻顿之后,毛笔轻轻提起,但不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写技艺与文字诗词内涵修养
    2.   中国文字的点画、结构和形体与其它文字不同,它变化微妙,形态不一,意趣迥异。通过点画、线条的强弱、浓淡、粗细等丰富变化,以书写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以字形、字距和行间的分布,构成优美的章法布局,有的似玉龙琢雕,有的似奇峰突起,有的俊秀俏丽,有的气势豪放,这些都使书写文字富有强烈的艺术色彩。   作为一种记录思想、表达感情的书写文字,由于手上所写皆心中所想,书写的动作和心思合而为一,自然也就会记载、流露了书写人的心绪。然而,现代有些人写书法已经成为一种美的炫耀,书写者对其所写内容的“不用心”,使得书法只成为一种纯粹的技术。这样的书写,自然难以承载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中的艺术美
    2. 书法,是一朵艺术的奇葩。它源远流长,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清末梁启超在《书法指导》中写道:“写字全仗笔力,笔力的有无,断定字的好坏。”他认为“写字”要顺势而下,一气呵成,不能填、不能改,愈填愈笨,愈改愈不好看。梁启超还提出了一个真力的问题,要有“真力”,才能耐人寻味。所谓“真力”,就是真功夫,即属于自己个性的魅力。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修的楷书,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书法艺术遗产。他的字,字体严整,用笔刚健,险劲刻厉,寓险绝于方正之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东坡“润笔”趣事(一)
    2.   现时的稿费,在古代叫做“润笔”。   我国自隋唐以后风行一千多年的封建科举制度,倡导的是“学而优则仕”,奔仕途,领“官俸”,对知识分子无疑是一种很大的诱惑。而官俸之外,以工诗文、善书画等一技之长所能获得的较为“合法”的报酬,便是“润笔”了。我国自古有“尚文”之风,对于创作诗文、碑铭、书法、绘画的文人付给一定的报酬(一般为钱币、金银,有时以布帛等物资代之),以作为其精神劳动的犒赏,也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事。所以,古时付给“润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中国书法从文字中诞生的艺术
    2.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由文字演变而成的艺术。这种转变并不是在文字之外另起炉灶,而是汉字本身原始的内在品质的自然升华,是由汉字的特质决定的。   汉字的创制是先民对他们生存的自然界的认识和对自身生命感悟的记录,他们将所认识的概念概括成一个个独立的图文,使早期 汉字一定程度上有着与物象之间的对应性,具备了“象征”特征。虽然这种对应性不是完全绝对的,但在很大程度上的确察而可识,识而见义。而象形只是文字的表象,表义才是其终极目的。当然,除了以形表义外,汉字也有以音表义的特性,所以汉字的特质是形音义三者的结合体。就文字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异彩纷呈的东北书法
    2.   东北地区,虽地处边远,且少数民族众多,但其由于自始至终受到汉文化滋润,所以汉字书法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今特将其几个重要书法史时期略加勾勒,以飨读者。   《好太王碑》之光环   公元前三十七年,在现在辽宁省桓仁县和吉林省集安县一带,产生一个名为高句丽的王朝,历时700余年之久。现在的吉林省集安,便是高句丽王都遗址,在此留下了大量的遗迹文物,《好太王碑》便是其最有代表性者。   《好太王碑》立于公元414年,是高句丽王朝纪念第19代王好太王而刻,此碑至今1500余年,久被冷落在荒山野岭之中,直至清末的光绪年间,才被金石爱好者关月山发现,拓之流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气愤!!如此造假对不起高二适先生!!
    2. 看到《金陵晚报》的这篇文章,实在让人气愤! 我国书法界一代大师高二适先生的家人近日向记者揭露:由我国权威的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札集中收录的高先生九十件手稿全部是伪造品!昨天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得到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高二适(1903-1977)在中国书法史上与林散之、胡小石、萧娴并称“金陵四老”的大师级人物。他虽是江苏东台人(今属姜堰),和南京的渊源却最为深厚,高二适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南京,在南京有很多弟子,他的后代很多也生活在南京。 定价200元的《中国近代名贤书札》 “11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陆俨少书法作品被造假的揭示
    2.   所谓 “特型书法”,是指名家书法者带有实用性或说明性的书写笔迹。此类书迹的书写者多半是在与“创作心态”很不同的特定情境下即兴写就的,故它与以往所见识的名家“标准字”有或大或小的差别。还有,不论真伪的此类成品,其文义都必须与书画鉴藏习惯性思维的“来路”与“出处”有关,这也是此类伪作近来被大量作伪以及它较容易蒙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市面上最常见的名家“特型书法”伪作计有信札与题字手迹二种。   信札即书信的原稿,有的还包括其封套。收藏名人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五代-宋-辽-金书法
    2. 五代-宋-辽-金书法   中国五代、宋、辽、金,是中国书法史上继晋、唐之后的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战乱和政局不稳,呈现出复杂局面。   五代十国书法 这一时期,朝代频繁更替,战乱不已,人们有一种不安的心绪,再加唐人已把书法上的法度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境地,于是书法家们转向以书法抒发个人意趣的轨道,在这方面取得高度成就的是杨凝式。   杨凝式,擅长楷、行、草书,具有奇险、雄杰的风格。他师法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诸人,并按唐代书法发展的脉络上溯魏晋书法。他以破方为圆、削繁成简的办法,打破唐人的森严法度,兼融楷、行、草书与篆、隶二体的结构和笔法,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19(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