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评论 >>
    1. 再谈繁简字的使用和繁体字教育
    2. 一、关于规范字——是国家立法规定的字形 关于规范字,简明的说,不论何种字形,只要是国家立法规定的用字字形,就是规范字。汉字的改革可以说是漫长和曲折的。早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就编制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经征求意见后,于1951年推出了《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常用简体字555个,1952年2月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在该表的基础上,经多次讨论、修改,于1954年底拟订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经讨论通过后,又于1955年2月2日在中央一级报刊上全文发表了该草案。 1955年7月13日国务院成立了汉字简化方案审订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与马拉松
    2. 马拉松(marathon)是一项极其考验耐力的体育长跑运动,意思是马都跑软了,彰显了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其实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持之以恒,具备信心、信念和信仰。尽管古人说书法是“墨戏”,本意是指精神放松,而不是创作态度随而便之。米芾有“放笔一戏空”的心态,也有“曾临十万麻笺”的经历。从事书法需要坚持。坚持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作保证:一是选择正确、合适的目标,是不是真的热爱书法?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只会徒劳无功;二是自身各方面的要素,书人常要扪心自问,有无天赋,有无经济基础,有无时间,要考虑到各种现实条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鉴古察今/简述书法创作中的取法与借鉴
    2. 通常,我们在品评一件书法作品之时,大抵都会究其法源,察其出处,也就是考究作者所学为何家何派,即所谓的“取法”。因为在书法创作中,不同的“取法”往往决定作品质量的高低和格调的雅俗。法源包括了从书体、流派、风格再到具体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形式等各个构成元素,这些元素支撑着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在古今书法典籍中关于书法的取法问题有着翔实的论述,通过解读与分析这些论述,对于我们的书法创作必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思维上的启迪与拓展。 学书自临摹始,即是取法。对于取法之优劣,古人有上、中、下之说,又有神、能、妙之论,将其列为三、六、九等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晚清书家推崇长锋羊毫之缘由
    2.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汉代就已经有柔毫笔。中晚唐书法家柳公权也是使用柔毫笔的高手。到晚清时期,羊毫笔大量普及并受到推崇。 魏锡曾《书学绪闻》:“凡字之及寸者,仍须羊毫回腕。” “今篆隶兼习,以顺其性;提肘回腕,以树其体,羊毫浓墨,以振其力。”“令习者提肘回腕,羊毫浓墨,排日影写。”魏氏虽然提倡羊毫但并没有直接贬低硬毫笔。陈介祺则过分地推崇羊毫而不惜贬低硬毫。陈介祺《习书诀》曰:“硬笔不如羊毫,品格分矣。”显然,对羊毫的推崇超过了硬毫。陈介祺、魏锡曾均生活于同、光年间,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五千年的长卷细品读
    2. 一场2008奥运会开幕式,在一幅中国画的长卷中展开,其间现代的舞者以袖挥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书法的魅力。说起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也是一幅壮丽的长卷,其中无论传世的书迹还是论述,都让人叹为观止。如何读懂这幅中国书法历史的长卷,东方出版社推出的萧元著《中国书法五千年》堪称指南。本书以其豪迈的气度和阔大的手笔,试图对五千年的中国书法艺术及理论进行立体观照与全新整合,其中不仅穿插着150幅中国最经典的传世书画作品、170种各大博物馆的文物精品,还有许多与主题相映成趣的书法家小故事、书法小百科、古代论书诗选等,构成一部形象生动的中国书法艺术长卷。 何谓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本书定义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丑"之为美:兼谈书法的审美标准
    2. 清代书法家傅山追求拙丑,主张“宁拙毋巧,宁丑毋媚, 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在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释文: 茅檐瓦雀乱飞回,五日连阴黯不开。陈谷野田无啄处,荒畦鹐出菜根来。 桥南桥北雪杈枒,青豆倾筐向酒家。忙过小亭吹石竈,杏花如梦作梅花。 北门书汜想婆娑,绿野先生识未譌。文移风流偏大卤,喜缘何必到西河。 总奖孤亭入画图,寂寥寻取兴头扶。阴晴不住烟岚过,真个云山涌坐隅。 “丑”——美&mdash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李贽与张瑞图的美学价值及当代意义
    2. 明初朱元璋提倡文艺为儒学、统治者服务。再加上朱程理学视书法的实用性为“大用”,艺术性为“小用”。并规定书法应写得“乌、光、方”,千字一面。在这种观念的桎梏下,艺术灵性被扼杀了,于是馆阁体产生了。这种馆阁体便是朱程理学的道学气、实用观和雅正平和审美观的产物。 明代中晚期文艺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先是王阳明心学的出现,到泰州学派的兴起、李贽“童心说”的崛起及公安三袁“性灵说”的张扬, 鼓舞士人冲破儒学的道德规范的束缚。在这股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的变革思潮的冲击下,书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意念书法结体初探
    2. 书法——亦称书道、书艺,总之是对具有一定法度的汉字书写艺术的称谓。书法主要以汉字为书写对象。汉字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据象形、会意等归纳总结而创造出来的文字,其结体就是汉字书法表意的主要方法。汉字的首要功能是以实用为主,在其独立成了一种艺术形式之后,对于其造型结体的研究为历朝历代书家所看重,文字的造型结体代表了一个人的风格面貌,加之于特殊书写工具的毛笔、墨汁、宣纸效果的使用,使得这一古老的文字书写艺术不断的呈现出它的时代面貌。   我们常说的碑的厚重朴拙,贴的轻快潇洒,亦或董其昌的“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宋人尚态&rd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戏谈“当代书法家公约”
    2. 去年,我的文章《书法界需要这样一部公约》在《书法报》发表后,仅接到一位同学的电话,声称如有规范书法家行为的“公约”自己可以签字。除外,没有任何反响。今年,该文贴在天涯社区金石书画栏目,被“斑竹”加发按语,号召网友们进行讨论,发表高见。按语如下:书法发展到今天,泛社会化倾向愈加凸显。与传统书法不同的是,作为古代文人技艺与符号的书法行为,如今多表现为群众性的书法运动。艺术一旦泛化,她的高贵的面孔便成了流行于街头巷尾的文化口红。而任何艺术行为总有其自身的需要艺术家们遵守的“游戏规则”,书法界似乎尤其需要一款这样的“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世纪老人梁披云先生的诗书境界
    2. 观百岁老人梁披云先生的书法作品和书论,具有极为浓厚的中国文化意味,并与我倡导的“文化书法”精神暗合。所谓“文化书法”,意在突出中国书法的文化根基和文化内涵,强调文化是书法的本体依据,使得书法成为文化的审美呈现。书法超越技法而成为直指心性的文化审美形式,从中展现出生命的境界和哲学的意蕴。书法要达到炉火纯青绝不能满足于技法,真正的书法家都是在“技进乎道”的历练中去追求宇宙大化的心性价值的,可以说,梁披云先生的书法境界正是因此而独树一帜。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传统仍然传递出历史岁月的魅力,如何使得传统和现代能够在个人心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13(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