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名人访谈 >>
    1. 当代书法创作状态——陈振濂访谈录
    2. ◆同时,要挑战就要付出代价,就要走充满荆棘的艰险之路。 ◆我相信,我们这一代要做完这一代的事情,我们不能浪费我们这一代的聪明才智。我们要回答是 不是在颜真卿、苏东坡、米芾、邓石如之后,我们只能重复他们,而不能提出自己时代的东西了。 ◆当代书法最不能使人满意的,是太娱乐化、个人化,同时缺少技术难度和形式难度,以及观念支 撑。书法的复制性、书写性被稀释到一个极限。 本报记者姜寿田近日采访了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振濂教授,就当代书法创作状态 及诸多相关问题进行了访谈。 口姜寿田:要谈当代书法创作,似乎不能回避您所倡导的学院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画界流行的怪物 --访美术批评家陈履生
    2. 书画界中的很多“笔会”,是经过组织、具有明确利益关系的画家聚会。它类似于演艺界的“走穴”,“穴头”是笔会的组织者,连接着画家与出资人。   因为中国书画家只要随手带上毛笔和印章就可以奔走于四方的笔会,毡子一铺就可以在各种场合开笔。因为笔会解决了一部分书画家的生计,因此笔会不仅吸引了一些书画家们四处赶场,也吸引了一些非美术专业人士的帮场。有些书画家甚至成了笔会专家,当然也有些画家是碍于情面,出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   笔会流行于20世纪的80年代,泛滥于90年代,目前仍然是风头正劲。笔会的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否定自家成自家—访书协副主席张海
    2. 由中国文联、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国书协、河南省文联主办的张海书法作品展将于7月1日至5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书协主席的著名书法家张海先生,多年来潜心翰墨,广泛探索、锐意创新而又保持理性的思考,使自己的书法艺术具有了让人羡慕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并引领了河南书法的崛起。展览前夕,本刊记者采访了张海先生,就展览的相关情况、书法艺术的有关问题与他进行了交流。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这次展览的基本情况。   张海:这次展览展示的主要是我近六年来的作品。回顾过去,有今是而昨非的感觉。从作品数量上说,共50幅,七八十件;从书体讲,四体皆有,我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谢孔宾访谈:书法艺术是孤独之道
    2. 采访者:裴刚 被采访者:谢孔宾 地点:敦谊画廊 在当代艺术风起云涌,时有喷血之作诞生的浮躁时代,书法家们在坚守传统艺术中突破求变,于知黑守白处静观、审视时世的变迁。79岁高龄的书法家谢孔宾书法展在北京敦谊画廊展出了。谢孔宾,字卓伦,号明心斋主人。1930年生人,祖籍山东。教授,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作为首次在北京敦谊画廊的展出,精心创作书法作品近百幅。“某公偏爱把我夸,同比他人样样差。铁画银钩意象远,八十仍在学涂鸦。”这首诗虽是平日里朋友间的戏言与自谦,却也道出艺术家对待艺术得看法和为人处事的态度。位于观音堂艺术区的敦谊画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是中国画的“根”艺术必须是独具个性的
    2. “每一次创作就是将自己心中激荡的感情表达出来,展现一个最个性的、最鲜明的自己”,在近日的专访中,著名山水画家张富君从自己山水画的传统继承开始,讲出了自己对于中国山水画的理解。   问:许多评论认为您的山水画中有古意又个性鲜明,您怎么看待传统山水画?   张富君:古代山水画多为士大夫所画,中规中矩,法度严谨,往往套在框框内,千篇一律。用现代审美眼光去看古代山水画可发现其中没有任何激情,冷清、死板、没有自我,且多为郁郁寡欢。但这不代表其一无可取,现代画家仍要守住传统笔墨的底线,在传统中摸爬滚打,打下牢固的根基,用传统笔墨来诠释现代山水。用现代人的眼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好作品看得见阳光——记著名书法家张雪明(作者:刘伊婷)
    2.   张雪明的工作室设在北京方庄的一座公寓里,到访的当天,天气阴霾,但满室的书画让人豁然开朗、眼前一亮。“好的作品看得见阳光。”张雪明坚信,书法是一种真情流露。“无论坚持传统,还是勇于创新,阳刚大气、积极向上地宣扬中国文化,始终是书法的精髓所在。”   12岁与书法结缘   与书法结缘归功于多年前一次好奇的体验。张雪明自幼家境贫寒,父亲耕作之余经常为乡亲书写春联。每逢年关,乡亲们都夹着红纸登门求书。父亲书写流畅的样子感染了张雪明,他酝酿了很久,偷偷爬上炕头照猫画虎,结果手不对心,弄坏了红纸。虽然书法初体验以失败告终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家唐双宁专访实录
    2. 怀着万丈豪情,他几乎走遍长征路。从江西瑞金跨过于都河,到湘江战役,到翻越老山界,到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突破乌江,到遵义会议……一腔激情化于笔端,笔走龙蛇挥毫泼墨。 解说:2006年8月6日,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书法展:《唐双宁书毛泽东长征诗词》。一幅幅动人心魄、笔走龙蛇的狂草书法,将人们的心牵引到了那可歌可泣、英勇壮烈的岁月。   镜头:切换到演播室。   同期(记者):首先我们祝贺您的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同期(唐双宁):谢谢!   同期(记者):几十年来,您几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著名书画家白丁先生专访(作者:陈裕亮、王鹏)
    2. 笔者:听说先生是学新闻的,读研究生时研究的方向是电影电视,干了二十多年的报社、杂志社总编辑的领导工作,为什么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   白丁:艺术是相通的!新闻和电影电视都具有很深的艺术内涵,与书画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我对书画艺术的酷爱应该说来自三个方面的动力:一是慈父善母对我的期盼。在我读中学期间,每到周六、日,不是外出写生、就是在家习画。我是从素描到油画。每次画油画怎想把挤出来的颜料用完才息手,目的是怕浪费颜料。这时父母亲总是可以直等到我画完最后一笔才开饭,有时能等到下午一、二点钟,他们认为先吃了会影响我作画的情绪,这种慈父善母的情感是我孜孜不倦习书作画的最强有力的情感动力;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侯德昌先生专访(作者:杨现富)
    2. 晨报记者专访侯德昌先生   侯德昌,1934年1月30日生于河南辉县市孟庄镇,自幼酷爱书画。1956年考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攻陶瓷美术设计专业,196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陶瓷美术设计专业,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任教国画山水课并潜心创作研究山水画。他现为中国美协会员。1998年9月8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朱镕基总理亲自为他颁发聘书。   侯德昌自幼临池习帖,先从颜体入手,后又攻汉隶,又学清代名家,临池不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976年,他书写的“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17个大字被制成金字镶嵌于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大厅,受到中央领导、专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艺术大师欧阳中石专访
    2. 无论是京剧还是书法,他都是中国久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他认为:写字是没有穿上行头的戏剧。风雨六十载,他为艺术教育倾尽毕生。   文化大观园专访:书法家、京剧票友、教书匠——欧阳中石   如果要在欧阳中石的名字前面加上头衔,可以是诗人、画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可他却习惯称自己为“教书匠”;如果要计算欧阳中石的学生数量,可以说“桃李满天下”,可他却始终念念不忘教导过自己的诸位恩师;如果尊称欧阳中石为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开山鼻祖,毫不为过,可他却称这一切只是“顺理成章”。   欧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12(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