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新闻 >>
    1. 刘颜涛甲骨文书法展在安阳展出
    2. 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6周年,5月20日,由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安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殷契流风——刘颜涛甲骨文书法展”在殷墟博物馆开幕,同期举行《甲骨文临摹与创作》首发式。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37幅,展览持续至8月20日。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汉字源头与传统文化根脉,承载着中华文明。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书法家刘颜涛数十年深耕甲骨文书法的精品力作。展厅内,既有对殷墟甲骨原片纤毫毕现的临摹佳作,刀锋凿刻的古朴痕迹与岁月沉淀的历史厚重感跃然纸上。 刘颜涛,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一画心源——李一书展策展手记
    2. 5月29日,“一画心源——李一书法展”将在湖北美术馆开展。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首师大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导尚辉作为策展人之一,特为本次展览撰写创作手记。 这是个包蕴丰厚的书展集。之所以谓丰厚,乃在于此书展集并不停留于当下流行的书展体的视觉追逐,及由此集成纸本图像的微缩,而是以书法的本源、观读、心性等,对当下书风提出问题并力求以自己的方式解答之。 受西方现当代艺术理念影响,当代书风呈现了视觉化与行为化的两种态势。视觉化者,一味追求书写结构的形式张力探求,淡漠了书法赖以存在的笔法和文字内涵;行为化者,认为书写的结果不重要,视书法作品为一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研学基地签约活动在常熟举行
    2. 日前,江苏省甲骨文学会与常熟市东南实验小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建“甲骨文研学基地”,为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实践开启新篇章。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学术顾问宋镇豪,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秘书长姚静凤,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理事赵秋梅,江苏省甲骨文学会会员、苏州市虞山印派非遗传承人朱启刚,常熟市少先队终身总辅导员曹映虹,常熟市书法教育联盟会长卫培明等专家学者与师生代表出席。本次活动由戴国栋主持。 宋镇豪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诠释甲骨文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甲骨文是真正的中国基因,它不仅是符号,更镌刻着中国人对天地的敬畏、对美好的追求。”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两大书法展在新疆阿克苏开幕
    2. 5月21日,镌刻龟兹·万里同文——首届“刘平国治关亭诵”全国书法展暨第二届“翰墨映天山”援疆十九省市书法名家邀请展在拜城县开展。 “刘平国治关亭诵”摩崖石刻是东汉时期的珍贵遗迹,记载了龟兹左将军刘平国带领工匠与当地群众凿岩筑亭、修建关城的历史,“坚固万岁人民喜,长寿亿年宜子孙”的铭文体现了当时各民族交流融合、共建疆域的历史,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此次展览是对《阿克苏地区龟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有力落实,也为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翰墨厚礼。 此次展览汇聚全国及援疆十九省市书法名家作品205件。这些作品篆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西藏自治区首届残疾人书法展开幕
    2. 在第35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5月18日,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开展“自强书韵献礼大庆”——西藏自治区首届残疾人书法展,本次展览收集全国残疾人书法爱好者的精品力作46幅,其中包括8幅汉文、38幅藏文书法作品。 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党委副书记、馆长央金卓嘎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表示,本次书法展既是对大庆的深情献礼,也是西藏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生命的赞歌,是对“平等、参与、共享”理念的最好诠释。随后,参加活动仪式的领导们向入展的残疾人书法爱好者颁发证书。 本次展览作品围绕“自强书韵献礼大庆”主题创作,反映西藏自治区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陆维钊先生的精神遗产
    2. 陆维钊 自作诗《喜闻新安江电站落成》 140×43cm 纸本 1960年代初期 中国美术馆藏 陆维钊先生对二十世纪书法教育和书法创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怎样把陆先生的这种精神、他的遗产,跟今天的书法专业,跟我们每一个人做的关于书法的事情联结在一起。我想从两方面来谈。 第一个问题,业余与专业的关系。 历代都有少数公共职务与书法相关,但人数极少,重要书家几乎都是业余的身份。 业余不能倾尽全力,对于有杰出才能的书写者,这并不成为障碍。但是在当代文化中,研究、创作的范围扩大,如对作品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碑学影响下的民国女性书法研究——以吕碧城为例
    2.   “民国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阶段,尤其是碑学的兴起为书法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吕碧城为例,探讨碑学思潮对民国女性书法的影响。吕碧城作为“民国时期”集诗词、教育、书法于一身的代表性女性,其书法作品既融汇了碑学的雄浑古朴,又保留了女性特有的柔美与灵性,展现了碑学与女性书风的独特交融。通过分析其书法风格、创作理念及时代背景,本文试图揭示碑学如何塑造了民国女性书法的审美范式与文化价值。   清代碑学的兴起及其对民国书法的影响   清代碑学的崛起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自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学者提出“尊碑抑帖”理论以来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浅析邓石如《六朝镜铭》艺术风格
    2.   篆书作为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更迭而演变。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标准化政策,统一了度量衡,规范了文字和车轨宽度,为篆书发展打下基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政策,确立小篆为官方用字,促使篆书从大篆演进为小篆。   在书法艺术中,碑学和帖学两大流派的争议长期存在。清代文人特别推崇碑学,邓石如正是清代碑学研究的重要人物。他开创了清代书法对“尚质”书风的追求,对碑学创作和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王世镗章草书法散论
    2. 清代前期,浪漫派书法颇为流行,中期的帖学派书法占据主流,中晚期的碑学派书法后来居上,这三种书风虽然有时间先后,但也有交集,并且互相影响,成就了清代书坛丰富多彩的格局。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书法环境也有显著变化,涌现出一批书法家和书学理论家,王世镗即是其中的一员。 王世镗生平述略 王世镗(1868—1933),字鲁生,号积铁子,晚年号积铁老人,近代著名书法家,擅章草。王世镗曾就读于开封大梁书院,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很快成为大梁书院之冠。然而在科举应试时因其于策问、条对、天算有过于常人的地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饶介草书长卷《韩愈柳宗元文》
    2. 韩愈柳宗元文(草书) 元 饶介 近日,一件元代书法珍品长卷——饶介《韩愈柳宗元文》在苏富比香港春季拍卖会上以2.135亿港币落槌,成交价达2.501亿港币,毫无悬念地成为本季拍场的焦点。 此卷书法为元末书法家饶介所书,以草书形式书写唐代文学大家韩愈的《送孟东野序》与柳宗元的《梓人传》。尺幅浩大,气势磅礴,堪称其传世作品中最长、最具代表性之作。全卷笔意奔放、行气贯通,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饶介巧妙融合了“二王”、张旭、怀素等书法大家的传统精髓,亦为元代草书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物范本。 此卷曾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为乾隆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16(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