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唐开始,科举应试成为读书人入仕和施展才华的主要途径。现代教育出现,使应试教育的受教对象更广,选拔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是应试的目的性并没有减弱。从近二十年来的教育看,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的大部分人都是从应试教育中走过来的,应试教育一方面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应考能力,另一方面同时也抑制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思维。从宏观上讲,应试教育就是教和学一切以考试为指挥棒,以考试结果为学习目的,学生着力研究出题方向和评审标准,在多次应试中总结规律,掌握一系列的“套路”去应对这种评价机制。应试模式的思维路径导致只在乎眼前和结果,不在乎过程甚至未来,换句话说,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而不是为了追求真理和学问。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