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新闻 >>
    1. 坚持基层书法文化创新性探索实践
    2.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阅读习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阅读网络化的背景下,加强引导力度,抓好“互联网+书法+”文艺创作生产才是硬道理。 2024年上半年,广东省雷州市书协传承有序,宣扬有法,陆续开展了百龙闹春——全国名家“龙”字书法网络邀请展、龙腾四海——全国篆刻作品网络展、龙凤呈祥——全国春联书法作品网络展、辰龙嘉福——全国“福”字书法作品网络展、“青年有为、金石铭志”广东省青年篆刻家精品网络展,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全国数以百计的中国书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等名家参与其中。数以万计的公众号浏览量,“书法雷州”的声名早已经通过网络传播全国各地。下半年,庆祝中华人民共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陆德富 | 书中有清欢
    2. 如今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比如公众号、小红书等,读书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据说,图书市场确实不太好做。不过,书还是要读的。网络读书虽然方便快捷,但是不容易读得细致。像过去那样,边读边思考,甚至翻阅其他书籍,相互参证,才算是真正把书读进去。 读书分精读、泛读两种,与自身性情或研究论题密切相关者,需要精读,即一字一句读过去,比如《论语》《汉书》之类的基本古籍,是需要字字精读,方能入味的。如果仅仅是感兴趣的书,不是性情所好,也非专业所需,不妨泛泛浏览,或者择取比较有意思的部分阅读即可。 2024年我精读的书不少,印象最深的书有两部。第一部是刘涛老师的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江西永新:人人挥毫 处处墨香
    2.    【文化中国行】    年关将至,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三湾改编”纪念广场,万名文艺家下基层——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万福迎春”公益活动13日火热开展。   摆圆桌、置笔墨、铺红纸、挥大毫……随着书法家手腕灵活挥动,“国泰民安百福臻,家和业旺千祥集”“流光华彩庆佳节,欣逢盛世启新程”……一副副春联依次写就,一旁村民们帮忙拉红纸、晾春联,笑着等待这份独特的“新年祝福”。据悉,活动集齐了来自江西省书协、吉安市书协和永新县书协的20名书法家,现场书写1000余副春联送给了三湾乡村民们。   永新县曾五度被国家文旅部授予“中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金石学史研究与刻帖书法新探
    2. 以金石学史的方法感触历史 金石学,是“研究中国历代金石之名义、形式、制度、沿革,及其所刻文字图像之体例作风;上自经史考订、文章义例,下至艺术鉴赏之学也”。西汉时期已开始对古代文字和铜器进行研究,但未成体系。至宋代,由于恢复礼制,重视经学,兴起收藏和研究古器物的热潮,形成著录、校勘、鉴别、考订金石的专门而系统的方法,遂形成一门独立的学问。元明渐趋衰弱,清代倡导儒家经典,推崇“朴学”,以顾炎武为代表的学者,强调“经世致用”,注重考据,遂将与小学密切相关的金石学推向高潮,以金石为主要师法对象的清代碑学也随着金石考据学的兴起而繁盛。 刻帖是将墨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艺术的科学解析——兼谈高光天新著《兰亭之美》
    2. 《兰亭》之美 高天光著 文物出版社 高光天先生多年来从事物理学研究,退休后热衷于研究书法,和我多有讨论。在新著《兰亭之美》付梓之际,高先生嘱我作跋,我虽感惶恐,却也觉得这是一个求教的好机会。从科学的视角研究《兰亭序》是本书的特色,所以我想谈谈科学研究和书法研究的关系,然后谈谈阅读本书的收获。 艺术的创造和欣赏以求“美”为鹄的,学术研究则以求“真”为旨归。在学术研究领域,又有以体悟、反思为主要方法的人文学研究,以及以实验、测量、调查、统计为主要方法的科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 艺术和科学具有各自的界域,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何为“风态”
    2. 吉林省博物院近日举办“风态:晚明法书与后世品题录”藏品展。展览主题为“风态”,究竟什么是风态?风是风格,态是神态。我们到现场看真迹展,首先是能近距离获取一家作品的风格,一家流派的神态。其次,我们更要看看晚明这些书家的诗文札记,了解他们是以何种心态和眼光去看世事、过生活,我们要借着这些经典作品来“穿越时空”,还原当时。 此次展览展出的展品,要数董其昌的最多。作品形式也丰富,有册页、手卷、条幅、扇面,件数多达12件。董氏的风态,是淡雅从容。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一件小行楷,写的是宋人词一首,题目是《不易》,调寄“霜天晓角”。 “功名大小,天已安排了,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著名艺术家杨国光教授捐赠善款驰援西藏日喀则地震灾区

    2. 杨国光先生近影 日前,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年届九十岁高龄的杨国光先生捐款人民币五万元,驰援西藏日喀则定日地震灾区人民生活恢复以及灾后重建工作。 杨国光先生捐赠作品由北京陈少梅艺术研究会交由企业家认购后,善款已经直接通过中华慈善总会捐赠给西藏日喀则定日地震灾区。 杨国光先生受聘北京陈少梅艺术研究会终身艺术顾问。 杨国光: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艺术大家。1937年生于兰州,少时得著名画家王天一、黄胄启蒙。1955年至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星云大师的笔墨情怀主题书法展亮相上海
    2. 1月8日,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财团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星光云水——星云大师的笔墨情怀主题书法展”开幕。 此次展览分为“一笔牵情释真心”、“星光云水照行人”、“空容万象是吾家”、“安住慈悲喜舍中”、“明镜亦台亦非台”、“坐看云起舒卷时”和“平安幸福照五洲”等七个单元,重点呈现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及手稿书信、影像照片等63组、228件(套)展品,立体化、多视角展现星云大师的禅心哲思以及对两岸和平发展的美好期许。 2014年,星云大师的“一笔字”曾首次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展出。时隔十年,中华艺术宫再次呈现“星光云水——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的大众审美需要引领
    2. 在当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的普及使得书法的记录功能正逐渐衰退,曾经作为日常交流与信息传递主要方式的书法,如今更多地被电子文档、键盘输入所取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书法失去了它的价值。相反,书法的艺术性和精英性在逐步提升,并正在向纯艺术道路上迈进。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它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书法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其大众性。书法源于生活,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从古至今,书法作品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都有着广泛的受众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从靳志“章草观”反观当代书法发展
    2. 章草《沁园春·雪》 靳志   在当今书法艺术多元发展的格局下,章草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近代书法家靳志在书法与诗文创作领域均有着深厚的功力,尤善章草,其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所构建起来的“章草观”,对于当下深入探究章草艺术的发展路径,有着不可忽视的示范价值与引领意义,能够为章草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提供重要的思考方向与实践参照。   靳志对草书发展演变有精深研究,其以深厚的书法史学识和对历代书家的独到见解,揭示了一个关于草书传承与变迁的深刻洞察。他在《跋自临智永〈千字文〉孙过庭〈书谱序〉》中,把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认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16(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