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新闻 >>
    1. 笔墨究竟该“随时代”还是“随古代”
    2.   前段时间,陈传席先生发表了一篇《笔墨当随古代》的文章,明确表示因为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所以他提出“笔墨当随古代”以对之、以强调之,并论述了为什么笔墨不能随时代,而非要随古代的几点原因。全文读罢,总的来讲,对其观点部分认同。   首先要说的是,我以为陈先生大抵没有真正弄清楚石涛所讲的“笔墨当随时代……”这一理论的原意,其实不只他一人,当下太多人也没有弄清楚,就稀里糊涂、人云亦云了。殊不知他们的理解纯属误读,纯属断章取义,石涛完整的那段话是“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上古之画迹简而意淡,如汉魏六朝之句然;中古之画如晚唐之句,虽清洒而渐渐薄矣;到元则如阮籍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AI技术:书法展览的创新引擎
    2.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AI技术宛如一股强劲的创新力量,为书法展览这一古老艺术展示形式注入了全新活力,引发了一系列深刻变革。从提升观展体验到拓宽传播边界,AI技术全方位重塑了书法展览的格局,成为推动书法艺术在当代社会蓬勃发展的关键引擎。 AI驱动的观展体验革新 传统的展厅展览,观众在欣赏书法作品时,往往只能依靠自身有限的知识储备和现场有限的文字介绍来理解作品。而AI技术的融入,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限。智能导览系统基于先进的AI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为观众开启了深度了解书法作品的大门。当观众踏入展厅,只需对着导览设备说出心仪作品的名称,设备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人工智能时代,书法教师何为?
    2. 作为一个书法教育工作者,面对AI该何去何从呢? 首先,书法教师的角色定位要立即转变,不能故步自封,停滞不前。随着AI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传统艺术领域的知识讲授和知识传递任务将逐步由人工智能承担,至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测验评分等,这些工作将慢慢由AI辅助完成,有的AI软件甚至比教师完成得更快速、更精准、更高效。AI可以传授给学生知识,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可以提升学生应用新技术的能力。然而,教育是一份人与人相互影响的工作,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个过程是慢慢进行的,潜移默化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以后书法还可以这样写
    2. 机械手臂正在写书法 AI技术的介入正在为书法这一传统艺术注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其影响已超越简单的“机器模仿人类”阶段,正在重构创作、教育、商业的底层逻辑。在AI来临后,还有哪些脑洞大开、令人耳目一新的创举,是我们目前没想到的,或者说AI让这个行业发生了更有趣的变化和带来质的改变?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DeepSeek时,它给我总结了许多,有些显然太过超前和科技,超出我们的认知,但其中有几条确实让人眼睛一亮,觉得很有前瞻性和说服力,并具有可操作性,这里总结几条供读者参考或者在茶余饭后作为谈资。 1.开发具有模拟学习功能的智能毛笔,记录创作过程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AI不是取代书法,而是推动发展
    2. AI已然成为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AI的迅猛发展,影响着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艺术界域来看,传统的艺术思维和生产方式与现代革命性技术的直接碰撞,让当代的人们似乎有些措手不及。尤其是当人们看到AI艺术作品的时候,一方面,人们感叹AI技术的强大而充满好奇与期待;另一方面,人们不免担忧自身价值可能受到AI的冲击而处于焦虑之中。不过,兴奋与阵痛交织过后,艺术界已是逐渐理性地去面对艺术与科技与新时代的深度融合。而在这具有革命性的AI时代,作为书法工作者,亦是应该以积极且理性的心态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具体来讲,有两个方面需要书法家认真思考。 其一,书法创作更加注重体现个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越是现在越需要人文关怀
    2. 最近确实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我认为技术和人的关系问题并不是最近才面临的问题。20世纪的存在主义之争本身也是跟机械复制进步的历史相关联的。目前比如说像短视频的投送机制能够推测用户画像,这可能会导致用户一直处在自己舒适的静态区域里面。越是这样,则越需要人文关怀和教育,比如培养思辨能力和自我分析的能力。 AI对于我处理一些简单沟通信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因为它可以很快地帮我把一些英语邮件转回成中文或者把中文邮件转回成其他语言。但是如果说我需要处理一些比较学术性的写作的时候,其实AI并不能提供很好的解答。正是这样一种话语深度之间的“缝隙”,让我知道其实人的知识并不会在短时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我正用愉快的心情拥抱AI
    2. 曾翔 白居易《斋居偶作》 32×68cm 2025年 书法的核心就是书法本身。当下很多人把书法的核心说成是文本内容、是文化、是情感等,我以为都失之偏颇。其实书法就好比一个人的心电图,是人的精神的一种流露。所以这才是它真正的核心,它不需要其他的东西来代表。 AI是把混沌的世界变成清晰,变成可以计算,变成有条理,可以很清楚地看见,把世界的混沌状态变得让我们明明白白。 几千年来,书法的秩序一代一代相传,由混沌走向清晰。但是我以为,书法的未来可能是要把清晰的东西变得混沌,让它有猜测性,让它具有不可捉摸性。我认为这才是书法未来的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AI时代,书法应该重新回到“人”
    2. 陈振濂 书法作品 从某一些方面来说, AI对书法的影响是“致命”的 AI的运用范围非常大,牵涉的面非常广。人工智能的三个核心要素是算法、算力、数据,就书法而言,冲击是非常大的。如我们把陆维钊先生、沙孟海先生所有作品的风格、形式、技法等数据输入,只要有足够多的数据,我们想复制他们的书法就轻而易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作品”作为一个结果,AI取代书法家是非常容易的。以此类推,今后书法学习,在AI时代也会变得非常容易。现在有书法机器、机械手,可以模仿书写时的速度、顿挫、用墨等,初学者想要写褚遂良的楷书、王羲之的《兰亭序》等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关山月、黎雄才等艺术家名作亮相武汉美术馆
    2. 向海洋宣战 | 国画系五年级师生集体合作 296cm x 604cm | 1960年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长达15米、堪称20世纪50年代描绘中国农村建设的史诗之作的《山村跃进图》;以1954年武汉抗洪斗争为背景,通过28米长卷全景式展现防汛抢险场景的《武汉防汛图卷》……一批在20世纪50至60年代的中国画变革中产生的艺术佳作,与湖北或武汉关系密切,许多就诞生在湖北或武汉。 6月24日,作为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由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与武汉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从画派到学院:岭南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专题展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厦门书法家叶曼林“笺上鸣蜩”书法展引关注
    2. 书法展现场。 张文嫔 摄 厦门知名书法家叶曼林日前举办“笺上鸣蜩——集物社十周年暨曼林禅墨小品展”,将书法禅艺美学与艺术设计理念加以融合,集中呈现,受到厦门书法界和艺术界的广泛关注。 叶曼林出身书香门第,自幼爱好书法,师承罗丹、虞愚教授,间接受到弘一大师开示。其艺术之路,是一条博采众长的“转益多师”之道:少年时,他在厦门书法名家罗丹门下习得碑帖临摹的扎实根基;青年时,因父亲同窗引荐,得以追随弘一法师高足虞愚教授研习书艺。虞愚所授,不仅是“刚柔相济”的笔法,更有弘一法师一脉相承的“明”“净”书道精髓——追求大道至简、疏朗舒适的气韵与轻松妥帖的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14(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