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新闻 >> 书法 美术 艺术 书画 浙江 综合新闻
      分享到:

      著名艺术家徐戎:启功先生曾力荐毛昭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静隐庐主 徐戎



        2023年1月5日6时40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著名史前史学家、原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毛昭晰先生,在杭州去世,享年94岁。



        毛昭晰老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博界老专家,浙江文物事业的开拓者,也是庐主最崇敬的学者和领导之一。他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江省文物局局长及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浙江大学教授。1991年,受聘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专家组成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第4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前夕,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21位终生致力于中国文博事业、成绩卓著、德高望重的同志“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荣誉称号,毛昭晰先生也赫然名列其中。



        记得我第一次拜访毛老先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30年了。满腹经纶的他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随和、那么谦逊。后来有次我在报纸上看到重修六和塔的消息,在六合塔御碑亭的旁边,修了“六和钟声”,大钟悬挂在一个四角亭中。“六和”取吉祥、如意、致和之意,“钟声”象征民族团结、国富民强、开拓进取精神,为千家万户带去了幸福美好的祝愿,铜钟仿明代款式制造,高2.25米,重2.3吨。铭文就是请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博物馆名誉馆长毛昭晰撰文并书写的。(后来有一次,毛先生曾饱含激情一字一句向我朗诵起他写的铭文。)



        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浙江日报》还刊登了他的那幅颇具功底、颇有章法的隶书铭文:“铄铜为钟,悬诸秦望。格于上下,光于四方。扣之必应,击之铿锵。发以清音,近亮远彰。相生律吕,递变宫商。豁我襟怀,勿迷勿罔。钱江滔滔,钟声荡荡。维我神州,繁荣富强。各族团结,人民安康。经济腾达,万事呈祥。伟哉中华,仁威远扬。千秋万世,地久天长。”此铭文层层扣紧,寓意深刻,体现了毛老深厚的古文底蕴,读起来朗朗上口。隶书写的极有书卷气,一丝不苟的笔画中透出毛老做人和治学的严谨。那时我第一次知道毛老的书法写得如此之好!心中油然升起对他的更加敬佩之情。



        毛昭晰先生位居高位,但10余年来一直住在一套不大的邻近省政府的机关宿舍里。记得2008 年的一天,我经过那宿舍大门口,看到了毛先生站在门口好象在等人。我忙上去打招呼,他看到我很高兴,说:“有个学生要送资料来,我就在门口等他”。顿时我又肃然起敬,不要说毛先生的政治和学界地位,就仅凭他的80余的高龄,也完全可以在家静候学生上门。我忙把刚写好的一幅字拿出,请毛先生批评指教。毛老看了我写的作品,竟说了一句:“写得很好。流水行云,潇洒出尘。很有灵气,留得住,极难得!”,“送我收藏了”。我说,多请毛老赐教,待写出满意的作品再奉上。



        接着毛老又对当今的文化现象谈了许久。谈着谈着,两人竟然在风中站了40多分钟。毛老先生就是这样让人可敬可爱可佩!后来,我创作了幅“远上寒山石径斜”的作品,感到还满意,就让毛老的司机小卢带给他,请毛老批评指正。



        1997年始,我在北京担任何新秘书和学术助手期间,去拜访了书坛泰斗启功先生。第一次是与《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的总编王正良一起去的,那次的拜访启功先生的过程,王先生已在杂志上写了详细报道,其中文中有一句:“徐戎与启老很健谈,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结果把题字的事给忘了。”



        2002年之前,我总共拜望了启功先生5次。启老住在北师大的校园里北门,是一幢红色的两层楼,启功先生住在二楼。这里曲径通幽,远离尘嚣。启老的书房里摆设异常简单,靠窗边的一张书桌也很小,后面书架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娃娃。墙上挂着启老自己写的“南无阿弥陀佛”的横幅,庐主似乎还记得墙上有一幅弘一大师的小横批:“大雄宝殿”。奇怪的是,我每次去拜访启功先生,都没有任何人阻挡我。但事后许多人告诉我,一般人是见不到启老的,一是因为他是国宝级人物,二是启老近90高龄,有关部门把他保护起来。我听后觉得自己真是太幸运了,也就是佛教上所说的因缘殊胜啊。



        记得我第二次拜访启功先生时,与他交谈时间最长,当话题讲到杭州的太庙和胡庆余堂时,启功先生说历史古迹要很好地保存和开发,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一定要保护好有价值的古迹和人文遗迹。“ 否则老祖宗的东西都没了,这不等于挖自己的祖坟吗?”启功先生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总是那么幽默动人。



        他又对我说:“你们浙江有个历史学家、就是你们省人大有个主任,叫毛昭晰。他可是个保护文物的大功臣啊,胡庆余堂就是在他呼吁下保护下来的,听说现在还开发得很好。按照佛教上来说,毛先生就是做了大功德。”

        我说:“我经常拜访请教毛老先生的,他将近80高龄了,还一直不无余力地为保护文物而奔波!”



        “毛先生是个文博大专家,不过有件事我至今还没想明白,我极力推荐真才实学的毛昭晰先生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上面同意了,但不知为何,毛先生就是不愿来北京。可惜,可惜!”,启功先生一连说了两个可惜,表示极为惋惜之情。

        “毛先生现在好吗?” 我忙说,毛先生很好,身体很好。

        最后离别时,启功先生一直把我到门口,说:“你回去一定代向毛先生问好。我对他表示敬佩!”我忙点头表示谢意!

        回杭州后,我有机会拜访了毛昭晰先生,与他说起了启功先生对他的问候和我拜访他的情景,毛老很认真听,最后毛老说:“启功老先生是我很敬佩的学者。他对我的关心,我很感激。我虽是一介书生,但我自知才疏学浅,不是搞行政的料。我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想多读点书。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之前,李泽民书记找我谈话,我表示在有生之年多读书,还想好好学习学习。多搞点学问多做点事。”

        毛昭晰先生是保护文物的大功臣。西湖、大运河乃至杭州和浙江省的许多文物都是经过他的呼吁和干预下保护下来的。

        比如杭州大运河边富义仓。在杭州的城市建设大潮、房地产的开发中,这座乾隆年间建造在古运河边的粮仓——富义仓也差点被夷为平地。

        时80高龄的毛老昭晰先生曾亲口对我说过,是他为此给时任杭州市委主要领导写了一封6页纸的信,陈述富义仓保护的重要性。并指出,如果富义仓被毁,将不惜以省文物局名义与市政府打一场官司。几经周折,这样富义仓才得以保护下来。

        2009年6月5日,是我一个值得纪念和铭记的日子。那天上午,我在办公大楼的大厅里迎面见到了毛昭晰先生,我忙上去问候,毛老握着我的手说:“小徐,你要给我写幅字,到你办公室里去看看你的作品。”我受宠若惊,竟一时语塞。

        到了我办公室,毛老忙着看我的立在墙边镜框里作品,他指着一幅“朝辞白帝彩云间”的作品说:“这幅写得真好,我最喜欢这幅”。“还有这幅,也很好。”他又指着“手把青秧插满田”的条幅说,“这是布袋和尚契此的诗。”一般很少有人知晓这首诗,而毛老一语中的,说明毛老先生的博学。

        毛老弯着腰,用手指着字一字一字地读着,我已被毛先生的认真严谨的精神所感动了。我忙答应等我心情至佳时写幅最满意的作品专门到府上奉上。

        最后毛老对我说:“你的作品真是落笔惊风雨,潇洒绝伦!人家使不出你这样的用笔,你写出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格调很高。这是我对你的书法艺术的评价。你还年轻,沉潜下去,好好写,多读书,这是我对你的期望。”

        临走时,毛老说:“王安石有句名言:夫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我是毁于杂,你是成于专。”

        (疫情期间,当得知毛老先生因病住院,我多次起心动念去拜望,便与服务处熟悉的同志代为联络。2020年7月15日一大早,接到也住进医院的毛老先生夫人电话,说年高的毛老身体正康复中,转告我请勿念勿担心……另外毛老经常念起你,方便时待聚约谈。还发了一照片给我。

        后因疫情防控等原因,竟未能于其生前见得最后一面……)

        直到今天,我仍没有兑现我当时对毛老先生的承诺,缘由是我还没有创作出自己感觉非常满意的作品,于今一直愧疚于心。前段时间毛老再次来到我的办公室,当着老干部处胡德贵处长的面,又对着那“朝辞白帝彩云间”的条幅说:“写得真好!写得真好!”毛老的鼓励,顿时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同时也感到惭愧。

        尊敬的毛老先生,我无言以对,内心无比愧疚。但每当我在书法书艺之道上遭遇方向之惑与精进之难时,这份深潜于心的愧疚便会化作一束亮光,照彻黑暗中迷惘探路的我,给我信心和动力,赋予我温暖和希望。好的作品需要这份灵与力的涵融,我亦在不倦的书写中期以更大长进更多精进,诚为完成奉送毛老先生字幅的心愿,更是感先生之大德博学慈怀的自觉前行!


        (徐戎初稿于2009年,时经毛昭晰先生亲自审核修改。2023年1月5日又作修改)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家网]的价值判断。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74(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