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评论 >> 书法 作品评论
      分享到:

      范彦奎与书法的情缘

      作者:核实中..2010-01-04 14:23:58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范彦奎简介:1972年生于陕西城固,1990年入伍,2006年底转业到银川书画院任书法创作员。系中国书协会员、宁夏书协理事。

        近年来书法作品获奖情况:2006年获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大展三等奖;2007年6月获首届中国普洱茶乡书法节全国书法大展最高奖;2005年获宁夏第七次文学艺术作品二等奖;2006年作品入展“大匠之门”宁夏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并获一等奖;

        书法作品入展情况: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五届新人作品展;全国首届行书大展;全国首届草书大展;全军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 



        第一次看到“范彦奎”的名字,是在《书法报》全国书展获奖名单里,宁夏只有两人。范彦奎第一次在宁夏文艺界亮相,是在自治区文联“百花迎春”联谊晚会的拍摄现场,在宁夏书协主席吴善璋身后,有五位书法家登台现场挥毫,范彦奎就是其中之一。近日单位外出采风,又和范彦奎朝夕相处了几天,对这位从山中军营里走来的青年书法家,有了许多了解。可以说,范彦奎的到来,使宁夏书坛多了一位青年才俊。

        范彦奎出生于陕西城固县的农村,又是老大,从小边读书,边帮父母带弟妹,稍大一些还经常要做农活。正是这样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使得范彦奎养成内敛的性格。属于外表朴实讷于言、待人憨厚却又敏于行的那种。自小上学就喜欢字写得好的老师,经常模仿书写好看的字。那些优美线条组成的汉字,在范彦奎的眼里是格外的好看。而书法碑刻中著名的《石门铭》、《石门颂》、《开通褒斜道》等天下名碑就在他的家乡汉中境内。到了高中期间,他已开始临摹碑帖,练习书法了。1990年3月入伍时,他是背包里装了一摞书法碑帖走进军营的。

        在部队的大家庭中,范彦奎的出身农家和略带口吃的习惯,常常让他感到在人前有几分自卑。正是这种自卑感,使得范彦奎在外表沉静、不善言谈的情况下,常常以默默无声的行动,表达着精神上不屈和不安于现状的进取精神。他的这份内心里的坚强和刚毅,表现出来的是16年的军旅生涯中,除了认真完成部队和首长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外,就埋头练字,练习书法占据了他的大部分业余时间。由刚开始在过期的报纸上练,机关的首长和战友们看他十分痴迷书法,不仅给他提供大量的报纸,而且还把他调整到宣传组,负责放电影、搞宣传,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练习书法、发挥特长。范彦奎也十分珍惜这样的时光,日日勤习苦练,认真揣摩、细心研究古人碑帖中的法度、墨韵等。除了自己潜心钻研,他还时常请教于著名书法家吴善璋、郑歌平等人,他的勤奋和聪慧,得到了各位书法家的高度赞赏。

        范彦奎自己把这段时光总结为既练了字又练了心,他认为做人做事首先要有恒心,既然选定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钻研下去。许多人都说范彦奎年轻有为,殊不知,在二十岁到三十岁这个年龄段里,范彦奎能做到排除杂念、守真如一,真正需要有一种沉静之气的。有了这样的心态,才能在书法的艺术天地间,自由翱翔。练字先练心,是范彦奎成功的要诀。也使他有了今天这样来之不易的收获。

        范彦奎自己说:我爱书法,书法也爱我。起初是书法让他感到生活的丰富和充实,随着书艺的长进和眼界的开阔,成绩的积累,自己也有了自信,对书法更加痴迷,最终也被书法改变了一切。是书法,让范彦奎有了一个新的人生转机。2006年,银川书画院需选调书画专业人员,市文联选定了范彦奎等几位年轻而有成就和影响的人。经过组织考察、调动等,范彦奎脱下穿了16年的戎装,来到了银川市书画专业创作的队伍中。


        范彦奎最初练习书法的七八年的时间里,是以临习摩崖、墓志等碑刻为主的,从唐楷到汉隶、魏碑等,努力追摩那种雄强恣肆的感觉,后来自己也感到有些显得粗糙和荒率。随着学习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渐渐又对明清大轴等书法作品产生了兴趣,随后在王铎书法艺术方面下了很多功夫,间或参以米芾的许多笔意,自己的作品也能出现一些连绵跌宕的效果。但他自我觉醒和自我否定意识,很快又让他觉得,这样书写虽然很痛快但不够沉着,大效果不错,细微处却经不起推敲,不耐看。

        近年来,范彦奎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二王”书法的系统学习上来。通过大量临摹,对草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其难度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笔下的信息语言也渐渐丰富起来。基本上有了大处不错,小处也尚可的情景。其实,“二王”书法是一座高峰,任何想在书法上有所成绩的人,是不能绕过去的。学习和理解了他们,对以后的各个时期的名家书法,也就能有更深的理解,也都能在他们这里找到渊源,就能懂得在学习过程中怎样去吸收和融会贯通。

        范彦奎认为:学习书法,主要是要继承好传统,这样路子才会越走越远,道路才会越走越宽。进到银川书画院,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进入了专业创作阶段。他想乘年轻时候,精力旺盛,多临摹一些作品,并要系统化,坚持多样化,这样才能多变、常新,永不停留。学得越多,手下的东西才会越丰富,难度动作才会越大。难度越大,技术含量才会越高,想的东西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很赞同中国书协副秘书长张旭光的“到位”和“味道”的说法。“到位”,就是功夫要到家,笔法熟练,点画质量高,结构造型好。“味道”就是懂得审美,自觉地将中国传统的审美规范和现代意识运用到作品中来。到位是继承传统,味道更多是创新。“到位”而有“味道”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范彦奎主张书法需要养,需要文化来养。他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代的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累不够,更不可能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受儒释道精神的训练,这就带来了我们对传统经典的解读能力的不足。优秀的书法家只有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营养元素和广博的知识来“滋养”自己,才能出高品味的书法家,也才能创造出高品位的作品。范彦奎虽然生活比较拮据,早几年给父亲治病欠了很多账,妻子下岗没工作。但他生性比较淡泊,没有去争名逐利,对于入展、获奖与否,都能以平常心对待,不跟风,不逢迎,更不会去趋炎附势。他很少把精力和时间花在人际交往和自我推销上,而是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实践中。他想,只要看准方向,经过努力,循序渐进,终会达到那美妙的胜境、攀上理想的高峰。

        范彦奎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把握能力很强。他的书法以行草书见长。特别是草书,已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但他还是很谦虚地对我说:“认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认识它,把握它,所以说,我现在对书法的认识也只是学了点皮毛,要学好它,必须要补传统文化这一课。这几年,也在努力地做这些。但由于刻苦不够,智慧有限,只能是走到哪算哪了”。

        其实,认真观看范彦奎的书作,你会知道,在这每一幅作品中,都凝聚着范彦奎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解读。从每一幅书作中,都可以寻觅到范彦奎的书学痕迹:他可以说是遍临许多古人的名碑名帖,但能兼收并蓄,运用自如,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新意,正所谓习古而能化之。范彦奎的书写节奏感强,时而行云流水,行笔舒畅、洒脱;时而紧锣密鼓,承转起合,一气呵成。在他的许多草书作品中,不难看出有着王铎、米芾的大处洒脱落笔、用墨酣畅淋漓,又多恣肆奇崛的气势的意趣。显示出了范彦奎的笔墨技巧和对传统法帖的悉心吸收。

        “二王”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达到俊美极致的制高点。但凡为书者,无不要仰视和攀登一番,范彦奎也不例外。从他最近给“九届国展”准备的新作中,可以看到范彦奎对二王书法营养元素,有了许多汲取和表现。我们有理由相信:范彦奎的书法之路,会越走越宽畅的。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家网]的价值判断。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77(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