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名人访谈 >> 书法
      分享到:

      孙晓云: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母体 练书法可修身养性(作者:朱凯)

      作者:核实中..2009-11-17 10:13:09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它是中国文化的母体。即便是在我们已经习惯用电脑键盘写字的当下,书法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它仍将作为五千年中国文化的智慧结晶传承下去。”昨天(12日)上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晓云走进第86期“市民学堂”,以“书法的当代文化意蕴”为题,为市民上了一堂既深刻又生动的“书法课”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母体

        随着写作工具的变迁,钢笔、圆珠笔乃至电脑键盘使得中国人手中的毛笔逐渐边缘化,但孙晓云坚信,中国书法不会被时代遗忘。“坦白说,书法失去了它原有的实用性,不再是人们生活中必需的东西。但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母体的地位却无法替代,只要汉字还在,人们就不会遗忘书法。”孙晓云说,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

        《论语》有云:学而优则仕,而孙晓云认为,在古人通往“仕途”的道路上还有一块“基石”,那就是“书而优则学”。古人常说字如其人,以前的秀才要是写不出一手漂亮的小楷,根本谈不上什么入仕途。因为字写得如何代表着他的脸面,也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基本素质。

        孙晓云说,以前学堂里的小孩字写得不好就要挨板子,这说明古代学习书法的大环境很好。如今同样是一支笔、一张纸,但今人与古人的写作状态和心境已经完全不同。“古人的活动范围很小,常做的无非是琴棋书画,所以古人基本都是‘文科生’,都要写字,都要练书法。但现在的知识分子有的搞经营、有的搞管理……真正从事书法创作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孙晓云感慨,要想传承弘扬书法文化,就要让书法和教育同步,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书法普及工作的重视。

        练书法可以修身养性

        此次学堂上,孙晓云还向市民们介绍了练习书法的益处:修身养性。孙晓云说,练习书法专注其中的过程,可以消减当代社会的浮躁。带着专注、平和的心态写上几个小时的字,也许会感到腰酸背痛,但放下笔站起身来时,脸上却是带着微笑的。

        “大家都来写字吧。”孙晓云最后说。


          孙晓云简介





          孙晓云,女,1955年生。现为南京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评审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中国书法培训中心特聘书法教授。
          
        受家学渊源影响,三岁伊始习书画,每日不缀。曾经于农村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其间在江苏省国画院进修学习两年。她长期坚持自学,广涉古代碑帖,精工细研,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七十年代末,开始着力于帖学的研究,以二王书风为根基,兼攻诸家,尤其在笔法技巧上苦心钻研,融会贯通,颓笔成冢,颇有所悟。与此同时,将古代书法形式与现代审美观念巧妙地结合,走出一条新古典主义之路,在全国产生较大的反响。身为女书法家,孙晓云始终将“女红”作为书法艺术的境界,不懈追求,逐渐形成潇洒自然、恬静淡雅、秀敏灵动的艺术风格。
          
        作品曾经获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展一等奖、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展优秀作品奖、全国第四届书法展三等奖、全国第五届书法展全国奖、全国第六届书法展全国奖、全国第七届书法展全国奖、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作品奖,多次入选国家级书法展,三次参加中国妇女书法家代表团访问日本、新加坡,被新加坡书法家协会授予“书法一家”称号。出版个人专集、书法教材及字帖六种,作品多次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法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展览,并被收藏。

        来源:南京日报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家网]的价值判断。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71(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