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名人访谈 >> 书法
      分享到:

      《书艺公社》访谈殷延国

      作者:核实中..2009-12-05 15:58:38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1) 作为一个山东人在北京多年,请谈谈在京城您的平时书法生活?作为一个想在京城书坛 立足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
        “书法生活”这个词很好,很亲近。我客京至今已八年有余,其中有两年工作于国家环保局,还有两年工作于国家教育部,剩下的四年才真正是纯粹的“书法生活”,这种书法生活才是自己喜欢的。在经过了进京---读书(美院)---工作---专业(书法生活)这个过程,回想一下其实自己走了一些弯路,有一半时间忙于与艺术无关的事情,现在总觉得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还是应专于乐事,把喜欢的(一件)事情做好做精才是最有成就感的(虽然这种成就并不大)。现在我的生活简单又丰富,简单是所有的事情都与专业有关,为了节省时间,无关的事不做或躲开,丰富的是大量的时间能够写字、刻印、画画,闲暇时还能观摩(好展览)、上网、吃茶聊天、广交道友。这种生活-----感觉很自由。
        如果说在京城书坛立足,其实这个立足一半务实,一半务虚,务实就是要有一手好活,你的作品水平也许不在前列,但你的某一项是周围的同道所不可及的,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绝活”吧!没有这一项的出色,你永远是末流,因为京城的人才太多了。务虚就是谋名,路子就多了,真名亦假、假名亦真,在北京,就不怕你没名头,有了名头又怕别人不相信,唉!很乱。总之,只要手里的活好,就能在此混(立足),因为北京到底是文化中心,只要你有才,是不会被埋没的。
        2) 您除了书法篆刻还画国画,这三者的时间安排是怎样,各自占多少时间比例呢?您是怎样看一个艺术家的这三个方面的?除了书画印,您平时还有其他的爱好是什么?
        白天画画,晚上写字,篆刻穿插其间,写字的时间多一些。一天的24小时的时间,通常是工作到夜里3、4点后休息,上午9、10点起床,下午处理事务,晚上10点开始工作。
        关于书画印应该突出一项,其它都应兼备才好,现在往往画画的不会写字,更别说刻印了,而写字的向画画的方面发展虽然很容易,但往往一时被所谓的“书法用笔”所困,其实“书法用笔”用笔远没那么简单,有人说体现了一种书写的状态,其实应该是书写的节奏更为具体。
        我的其它爱好就是听古典音乐,还特别喜欢古琴和埙以及比较舒缓优雅的佛乐。

        3)如果是单纯为了生活而言,您觉得作为一个职业的书法家好还是一个业余的书法家好?
        这个问题好像讨论了N次,如果说职业又很惶恐,担心职业书法家的生活太单调,且生活有顾虑,因为书法不如画好卖,行内有句话“好字不如烂画”;业余呢又心有不甘,因为学了20多年的书法,怕别人说你不专业。其实说来说去无论业余还是职业都应该“术有专攻”,久了有名气了,别人就不在乎你是职业的还是业余的,那样生活自然就不成问题了,像很多有名气的书家,其工作与此并无关系。例如山东的魏启后老先生退休前是银行单位的。其实我现在的状态应该是职业的所谓艺术家吧!呵呵!

        4)当代写经著名的书家鲜见,您是写经的著名高手,听说抄经一卷往往需要耗费月余时间,一般人往往没有这个毅力,您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
        “著名高手”不敢当,但有一点很自信,就是目前以“经体小楷”抄经的应该没几个,南京的刘灿铭算一个。为什么称“经体小楷”,应该是指魏晋时期形成并在历代小楷中独成体系。唐以后的抄经书字体与唐楷无异,不过褚遂良却大量吸收了经书小楷的技术要点。关于“写经体”,张羽翔先生曾说其用笔简单不可学,我不赞同。看一下晋《安弘嵩写经残卷》就会明白里面的用笔是丰富有变化的。其中有很多的技术点可以展开说,不过我好像有点扯远了,但这些技术点可以写个专题。
        关于“抄经一卷的时间”应该是5000字以上的,如《金刚经》5164字,以前基本要一个月的时间抄完,而现在我尽量求书写的速度,并不是一味求量,而是想合古人的书写速度,虽然是小楷,古人写的又快又精致,很多精彩笔画需要速度才能体现出啊!。
        关于“毅力”,应该说是“深究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坚持”所能体现的,还是要研究一下古人的书写状态,因为古时抄经能手每天要写很多字,而佛经又有很多重复的字,所以一种是简化用笔及简省笔画来增加速度,另一种是增加变化来调整视觉疲劳,还有行笔要流畅。这些都是应该要弄明白的,否则越抄越乏味,更谈不上坚持了。

        5)讲讲你的学书经历吧?您现在的创作风格是怎么形成的?
        第一本字帖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那时16岁,最初刻苦学习的记忆是:骑自行车行60公里,字帖放在车把上看了一路,晚上学校停电独自点蜡烛在教室里练字。至今看到《九成宫》都异常亲切。
        后来行草学习米芾、王铎、傅山诸家,小楷习钟繇、文征明、黄道周等,篆书习散氏盘,袁安碑等,隶书习石门、曹全等。
        第一次入国展1992年,第一次获奖1997年的全国化工书画作品展一等奖……,至今入展大小国展十几次了。
        2001年入中央美院学习,从新整理修正并调整了书法学习的方法和方向,明白了书法的真正要意是怎么回事,美院毕业以后更加深对书法艺术的认识、逐渐形成了个人观点。
        关于现在创作的风格,只能是有所趋向,还谈不上形成。关于创作风格,我认为就是一种“样子”,这个“样子”就象女人怀孕生孩子,有的人及早生出,无论丑俊但是自己的,以后不断增加营养使其茁壮成长,有的早产了,却营养不足而夭折,有人很晚才生出,因孕育的好一出生就惊世骇俗,有的一辈子都没有怀孕生子。所以艺术要有“样子”也很难,需要有一定的胆识和自信。

        6)请您列举当代书坛您最认为最具实力的10位书家并简要论之
        沈鹏、魏启后、王镛、邱振中、孙伯翔、马世晓、聂成文、王友谊、孙晓云、刘彦湖。
        沈鹏:老先生!书协的持久统治者,自启功先生驾鹤西游之后,老先生当属第一了。其草书虽时好时差,只能说他的书风很性情,虽说对他的草书时有异议,但他的精品作品也是无人可替代的。
        魏启后:魏老坚守在齐鲁大地,若在北京,他也是第一,作品价格也绝不是现在的价格。魏老宗米的率性书风,不是单纯米芾书风的延续,而是通过此路真正体现了个人的书写性情,我想只有他才能与启功先生媲美,一个浪漫、一个中庸,真正的书法家。
        王镛:对王镛老师的争议最多且至今不止,但越争议越显现出了他的艺术地位及创造价值,应该说没有王镛,今日的书坛及创作也不会这么活跃。
        邱振中:他对书法的理论研究成就了N个新书法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很多人研究的所谓 “书法形式构成”均出于他的理论延伸。
        孙伯翔:魏碑书法大家,无人能比。
        马世晓:有点被人遗忘了的书法家,他当年的草书很经典,很个性,满纸的云烟气,应该说沈鹏先生比不过他。
        聂成文:书坛人称“聂帅”,其草书以短线为主,点画缤纷、率性瞬极。
        王友谊:精于篆书,无人能越。
        孙晓云:唯一成功的女书法家,第一个揭秘并诠释古法用笔的实践者,著述《书法有法》只一个字“转”。
        刘彦湖:割舍不掉的人物,艺术观点很顽固,以前有异议,但至今却越来越显现出了他书法的意义。
        7)请您列举当代书坛您最认为最具实力的10位印人并简要论之

        王镛、韩天衡、石开、李刚田、陈国斌、崔志强、刘一闻、徐正廉、马士达、戴武、刘彦湖。

        王镛:如同他的书法一样,其篆刻作品同样开创了当代篆刻艺术的新面目,虽然先生现在很少有新作品,但他十年前的那批作品现在依然赏心悦目。
        韩天衡:韩先生应属当今篆刻界在世的泰斗级的人物了,其作品雍容华贵,鸟虫篆作品超与前人,史论、印论方面也卓有建树。虽现在的作品没什么新意,但已经足够了。
        石开:一位篆刻界最早确立个人面目的先行者,他二十年前 “处事仰古风,生活随时代”的一句名言至今还影响着他的众多粉丝们,他始终是很自我很个性,从“看看大海”的另类洒脱, “艳丽人生”的风情,到现在作品中的“狐狸尾巴”,无不烙上“石开制造”的专利,如果说王的作品大气,韩的作品贵气,则他的作品就是野气,一个从远古而来的野逸之气。
        李刚田:他是中原篆刻风格的缔造者,其早期作品干净、凝练,静穆、深远,影响了很多人,现在作品多了一些残破效果,却没太大突破,今年著述甚丰,但《古印今改》却越改越差,虽然如此也不影响他在当代印坛的地位。
        陈国斌:一位比石开还个性的艺术家,一位“广西现象”的创造者,一位编造新篆刻语言并延伸或超越了篆刻艺术边缘的实践者,他的存在,使人们觉得篆刻这门老古董好象有了西方人的文化气味,其实他的作品很中、很古,但很野,像画。
        崔志强:他的作品属于“京派”,大刀阔斧、遒劲硬朗。
        刘一闻:竹简书和汉金文入印,他做的最纯粹,这就是他的风格。
        徐正廉:如果说他的印风是传承了黄牧甫,那么黄的作品是静中欲动,他作品是动中显静。他的作品从不做残破效果,依靠字法来经营章法,也很纯粹。
        马士达:宗法缶庐,至今不改。
        戴武:彻底的仿古者,更纯粹。
        刘彦湖:邱振中先生曾评论“其书法很传统,篆刻又很现代和抽象”。其实这个现代就是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他的作品很图示化,甚至到了极致,他的篆刻理论有很深入,在分析古人作品时也很深入很细致甚至近乎苛刻,所以他的作品能够出古而个人面目鲜明,但又图示分割的很固执,这就是前面所说的“无法割舍”的原因。他的作品如石开、陈国斌一样,也烙上了“老湖制造”的专利。因为别人只要借鉴一点,就跳不出他的圈套。

        8)您对目前您个人的状态满意吗?您近期有什么规划?
        因为有很多想做的事或想达到的目标,总感觉精力有限,不能事事做的彻底,而我的个性中又好追求完美,所以这种状态也很矛盾。

        9)作为书艺公社的上任时间最短的总版主,也是创作实力最强的版主之一,您觉得网络对书法发展的作用如何?书法人该如何利用网络来不断学习 提高呢?另外,网络的海量信息怎么才能让网友们各取所需,这一点您认为该怎么做比较有效果?

        关于网络,我有很多想说的话,这里只能简要述之。
        1、 网络使书法活动的信息发布更加快捷,促进了展览赛事的公正公开透明;
        2、 为广大书法网友提供了展示作品及自由交流的舞台,提高了作者的创作水平。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书友间的交流机会是很少的;
        3、 学习资料的获取更加便利,甚至替代了很多种书法篆刻工具书,特别是具有了篆刻创作的查字功能,用不了几年,工具书都有可能实现电子版的且编成可查程序,只需一轻轻一点,便可轻而易举查到一个字的所有字法而自由使用,那时所有的篆刻工具书籍只能是束之高阁,形同虚设了。
        4、 扩大宣传、繁荣市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艺术市场并参与其中,实现自由交易。
        5、 提高并扩大了书法批评的话语权。在网上,针对某家某件作品或某个书法事件,都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言进行品评,当然这种自由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某些人为了出名,利用网络针对作品或人和事不去正面品评,而进行不负责任的攻击和炒作,这些又是无法避免的。
        总之,网络的兴起对书法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可概括为:方便、快捷、自由、公开。

        关于通过网络进行书法学习,有很多种途径和办法。
        1、 及时下载有关资料,增加信息储备,并及时进行编辑,不能存之了之。久之,便可以编辑成书,甚至可以出版发表,提高自身素质。
        2、 及时上传得意之作,进行交流。
        3、 面对感兴趣的帖子,跟帖时最好不要图省事而发个表情,也不要简单的一句话赞成或否定,最好深究一二,发表言论。这样即增强了认识,也提高了分析作品的能力,对自己是一个锻炼。记得前期针对一篇《陈忠康谈临摹》的帖子,我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写了个人的体会进行跟帖,并建议大家共同跟帖谈谈,结果跟帖的很多,基本是几个字或一句话了之,很少有几个人深入发言,很失望。
        4、 熟练掌握图片处理技术,对古代作品进行分析,对自己作品进行有效的修改,明确思路、改正不足,有益于下一步的创作。关于这一点,广西的“细柳营”的教学实践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借鉴。

        关于怎样办好书法网络,有几点想法:
        1、 借鉴其它优秀网站的编辑思路,改善和完善各项功能。如《艺术国际网》,它借鉴了《聚友网》的程序功能,实现登录网友的个性化设置,并大大提高了论坛的访问量及点击量,使其成为艺术圈里最受欢迎的网站。
        2、 细化并合理分配论坛设置,使论坛帖子归类显示。
        3、 增加个人主页及博客的自行处理功能和页面选择,实现个性化设置。
        4、 通过改善各项功能,吸引圈外网友群体,增加点击量。更重要的是圈内很多书家基本上是“脑盲”,怎样让他们很快认识掌握并积极的参与其中,这是很多圈内专业网站面临并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另外还想说一点,就是圈内某些网络缺少公正意识,某些“活跃网客”言语故意偏激,利用或相互利用来进行炒作,导致书坛批评的混乱,如此下去,会使其公信度降低。我非常希望看到一个纯粹学术或干净的专业网络论坛,若如此,那么将来所有的专业媒体可能都没有网络所发挥的力量大,真正起到“网络复兴书法”的推动作用。

        10)请谈谈目前的书法市场,您的个人书法市场如何?

        关于目前的书法市场有两个方面:
        一、不乐观
        1、会员多。相对于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应提高入会标准及会员质量,并实行会员考核制度。书法当然要普及,但普及点应在提高书法教育和大众审美上,而不是普及会员数量,所谓“物以稀为贵”,多了就泛滥,自然就影响市场。
        2、次品多。很多人写字往往信笔而书或为了体现所谓的“风格和个性”而故作姿态,影响大众审美,同样也影响了市场需求。另外“江湖书家”肆意炒作,同样也影响了专业书家的市场,因为大众不懂书法的占多数。
        赝品多。市场为了谋利制作名家赝品,这个古来有之,但有些书家为了名利,还自造赝品,进行自我炒作来影响市场。
        3、名利多。也就是市场太注重“假名气”,这种假名气就是权贵主义,即“权贵书法家”,《美术报》曾刊载一篇名为《书法市场的“显”与“隐”》 的文章,指出“权贵书法家”主要有三种:一是指在书法圈内有职位、有地位、有人气的书协领导人;二是指在书法圈外有权势、有地位的官员书法家或政坛书法家;三是指在文化界、学术界或其他行业有一定知名度然而于书法并不怎么精通的书法家。此三类人有一定实权和话语权,垄断着当代书法市场。造成大部分收藏者注重理事级以上或其它各种名头的作品,而不看作品本身,一旦某些人卸职,其作品自然贬值,然后再投向下一些上任的“权贵书法家”,从而使市场逐渐形成了某种恶性循环。文章还指出:可以把整个书法消费市场看成一个蛋糕, “权贵书法家”凭借自身的权势地位,抢占蛋糕资源,使大部分“平民书法家”所得的蛋糕就必然会更少。正是因为“权贵书法家”的存在,才使得广大书法家的书法作品难以进入市场流通领域,难以升值。所以,要繁荣书法市场,必须要扭转当前书坛的体制性弊端。
        4、“炒作”多。虚名炒作比比皆是。琉璃厂的“聂某”,自造“书写的匾牌被盗事件”刊登《北京晚报》,书法家“许某某”的户外宣传广告在京城处处可见,还有奥运会的都某某,惹得网上骂声一片。书法家“李某某”与国家领导人合影的照片到处散发。诸如此类,在逐渐影响着大众的正常审美和需求。

        二、有希望
        1、由于以上的因素,使部分藏家已明白是非,渐渐提高审美,将投资转向具有升值潜力的有实力的青年书法家。
        2、当下,都知道画好卖,很多书法家也逐渐转向绘画,渐渐造成了画家的泛滥,表面看好像书法越来越贬值,其实不然,书法越来越引起藏家的重视,但这种重视不同以往,因为收藏家的审美也在提高,对书法作品的要求同样严格,很多书家的精品力作,如手卷、四条屏等成为收藏热点,于是书家也更注重对作品形式的包装,使作品越来越精细了。
        3、其实,大众对书法有着与生就有的热爱,以前80年代的书法热潮及现在西部地区对书法的收藏热就很能说明问题,关键还在于大众的审美需要引导。再引用文章《书法市场的“显”与“隐”》的一段话:中国人乃至世界人对中国书法是存在一个审美心理期待的,当然这个审美心理期待或许并不是直露的,而是潜隐的,它需要书法投资者和书法观察家去开发、去发现、去引导,你不去开发、发现和引导,那么中国人的书法审美观就可能永远处于一种被误导的状态之中,而中国书法市场就可能永远处于潜隐的状态,而始终不能浮出水面。这是不利于书法的可持续发展的。

        关于我的书法市场
        小楷写经手卷作品较受欢迎,基本上是供不应求,作品市场多在山东、广东、福建一带,同时在拍卖会,买家也较为青睐;行草作品多为画廊经销;
        篆刻作品多为画家及部分书家使用,还有海外的一些收藏家;
        国画作品较少,基本为写生作品,虽然得到同道及藏家的鼓励和赞许,但还想再沉淀一下,不想过早的走入市场。

        以上的我的回答啰里啰嗦,有不正之处还请诸位多多指教,谢谢《书艺公社》及李阳先生!谢谢诸位网友的支持!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家网]的价值判断。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65(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