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评论 >>
    1. 重估儒家文化对传统书法的影响
    2. 重估儒家文化对传统书法的影响 施百忍 孙过庭在《书谱》中品评王羲之书法,称“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接着又指出,“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用现在的话说,这是认为抒情为人性中自然之事,而王羲之恰恰能通过书法艺术抒发情性。依照《书谱》中的其他论述,这起码得具备两个条件: 一、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二、心不厌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气象与生命境界
    2. 技进乎道的人格提升三阶段: 一是自由学习书法阶段。少年时代在家乡扬中以临习柳公权《玄秘塔》为主。柳公权的书法中宫内收,点划伸展,神情森严,气象雍容而有廓大之气。柳楷之所以给人以威然肃然、以正面目示人的感受,关键在于寻求到了一种处理重心平衡关系和虚实黑白关系的法则。使得书法家能在有限的空间方块中,通过点画的匠心经营而造成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空间意趣。晚唐柳公权书法以尚法为其时代审美特征。其刚健雄强的风格与晚唐时代精神——“豁达闳大之风”相适应,临习柳楷为黄树贤书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参加工作后,他又临习精心沈尹默的书法,同时进入初期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在书法世界中寻求生命意义
    2. 一般而言,要成为一位书法家只要自己在技法上努力,加上与时代精神和审美风气合拍,终能有所成。但是要成为书法教育家,则还需要更多的社会价值担当和教书育人的人生修为。崔学路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书法教育家。我与崔先生多次见面探讨书法,互相在多种书法体认上达成审美共识。我不仅欣赏其为书为人之纯粹,而且对其人生与书法的互动深以为然,故而欣然论其书法文化之境和书法教育之功。 一 书法教育与书法创作互动 崔学路先生1985年创办《青少年书法报》,1986年领导举办全国青少年书法篆刻大奖赛,1988年创办东方高等书法艺术学校,并成为“全国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中国与书法世界
    2. 在十几年前主编出版了近三百万字的《中国书法文化精神》以后,我一直想写一本阐释传统书法向现代转换中出现的文化基因变化和精神流失方面考察的著作。但是因为近十年来忙于思想学术著作《发现东方:中国文化身份》、《文化输出》、《后东方主义与中国文化复兴》和四卷本《中国思想精神史论》的写作,这件事就拖下来了。 近年来,我提出“文化书法”的观念,意在找回曾经失落的文化精神,找回老北大学者群体的艺术精神风范,并致力于弘扬正气优雅的经典书风。在北大张扬“文化书法”十六字真言:“走近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基于几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文化和文化书法的当代阐释
    2. 书法文化和文化书法的当代阐释 郭 继 明 (重庆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 新世纪书法界必须明确“书法文化”和“文化书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书法的文化性首先表征为“书法文化”的提出,北大王岳川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书法文化大观》中首先提出“书法文化”观念,其后进一步推进而提出“文化书法”范畴。王岳川教授认为:“可以说,注重文化与书法的内在关联,是我对书法在当今世界的意义的重新解读,意在从西化的形式主义书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沈尹默先生在书法领域的贡献
    2. 沈尹默先生在书法领域的贡献 张公者 我从四个方面来谈,第一是关于沈尹默先生对书法的贡献。我认为沈先生有三个方面的贡献,一是对帖学的倡导;二是书法教育方面的贡献,包括书法普及;三是对执笔法的论述和归纳。沈先生写帖字、提倡晋法,学习“二王”,并且做到了身体力行。当时的年代学碑是风气,包世臣、康有为的理论影响着书坛,而他们的观点显然不是书法的正路。如果中国书法按照包、康的理念去发展,中国书法的前景是很可怕的。沈先生以其影响力,对“拯救”中国书法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贡献。沈尹默先生第二个方面的贡献,就是在书法教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沈尹默与中国书法文化复兴
    2. 沈尹默与中国书法文化复兴 王岳川 湖州山清水秀,人文荟萃,历来被誉为“湖笔之都”、“书画之乡”,从曹不兴、赵孟頫到吴昌硕,名家辈出,在中国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诗人沈尹默先生的祖籍就在吴兴。沈先生深爱故乡,一直以“浙江吴兴人”为荣,毕生酷爱书法,更是着力于书法理论的研究,推动了现代书法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今天我们在沈先生的故乡举办“沈尹默书法艺术专家论坛”,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前贤、景仰大师,更在于“回归经典、走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练书法是细致的手艺活
    2. 字写了20多年,感受和想法也不少,现理出来,与同道共享。 书法首先是个手艺活。你必须熟悉纸和笔,就如同木匠要熟悉斧头和锯子一般,经典碑帖就是引进门的师傅,这个道理看似浅显通俗,却耐人寻味。 古人的字好,原因很简单,他们写字的时间比今人多,纸笔是他们身体的延伸,汉字就似他们菜园里的一棵白菜,主体与工具已合为一体。今人太忙,又有足球和股市需要留心,写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已算勤奋了。贴近古人的状态,把手艺弄精,最好的办法是临帖。虔诚而忠实地临帖,亦步亦趋,收敛自己既有的书写习惯,全力钻进古人的“条条框框”中去,不要怕像古人,就是怕不像古人,能临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关于书法之道的妙喻
    2. 先叔陈寅恪于一九六九年“文革”狂潮中逝世,其骨灰瓮一直暂厝广州。我们后辈去年曾拟将他的骨灰归葬杭州郊外祖茔,并立碑纪念。碑文为“陈寅恪先生之墓”七字。为此,我曾请友人托周振甫同志转恳钱锺书先生撰写碑文,因锺书先生为当代史家且亦系昔年水木清华园中学人,自度当可蒙慨允。为恐钱先生撰大字不便,我特说明撰小字亦可,嗣后再由我设法利用复印机放大。 数月后,周振甫同志转告钱先生已复信婉辞,并录信中所述有关书道见解,博识妙喻,令人叹赏。因不忍任此珠玑湮没,特转录如下,并以事先未征得钱先生首肯而擅作主张深感歉意。 “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新时代书法的演变及审美心态的更替
    2.  瑞典哲学家史威登堡认为,在自然界万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对应的关系,在可见的事物与不可见的精神之间有彼此契合的情况。西方现代派诗人也认为,人与自然契合无间,互为一体,自然物之间也息息相通。最真实的本体性精神使人与自然、自然物之间连成一体,自然显见着神秘的精神,即不可见之精神与可见之物象有一种神秘的对应,整个世界就是这种对应中形成的象征体[25]。认识、感知到这一点对于有着“天人合一”哲学传统的中国人来说并不困难,古代经典中早有“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的深刻见解,而通过在自然物象中领悟艺术法理对于中国书法家来说那更是无足稀奇,书史上所谓&l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15(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