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名人访谈 >>
    1. 冯骥才:在书画之间“甜蜜往返”
    2. 近年来,无论是媒体还是读者,对冯骥才的关心已经不仅局限于作品,更多的是他作为文化知识分子,在抢救文化遗产时所做出的努力。奔走于大江南北,上山寻访隐蔽的古村落,下乡寻找失落的民间艺术,冯骥才说,他们正在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民间文化进行彻底的普查,而这种繁忙的工作状态注定了“散花”是他唯一可能的写作方式。   近况:在书房和画室之间穿梭   记者:我们注意到,这次您的新书《散花》不仅收录了您的文字,还有多幅水墨,这在文学家的作品里是不多见的,为什么会想到出这样一本书呢?   冯骥才:因为我生活的方式,就是写作和画画密不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对话|先锋书法的境遇与问题
    2. 先锋书法的境遇与问题--北大学者与曾来德的对话   时间:2000年十一月九日   地点:北京来德艺术中心   对话人:曾来德(文中简称曾)、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王岳川教授(文中简称王)、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硕士生、访问学者约六十人。   王:今天,我们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部分博士生硕士生和访问学者有幸来到"来德艺术中心",共同探讨先锋艺术尤其是先锋书法在当代的创新、困境与出路问题。中国的先锋艺术家从一九七八年甚至更早就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八十年代受到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九十年代在全球化浪潮中又遭遇到严重的危机与困惑。下面,我们主要立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孙晓云|创作话语录
    2. 坦白地说,我们学“传统”,充其量只是将字形结构、笔画粗细临得像一些罢了。本世纪出身的人,如若没有笔法的承传,是完全不知道、不了解笔法了,更何况运用笔法。我们能够形似古帖,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大约在北魏时期,由受封于中国宋、梁的百济直接引进了中国书法到日本。日本最早的墨迹足太和时期的圣德太子的《法华义疏》,尽力靠近六朝之风。 到了平安时期,佛教交往频繁,日本的最澄、空海、桔逸势、圆珍和尚先后渡海来中国,正值盛唐。如今可见遗留的墨迹,完全是一派唐风。(编者案:日本书法史上,空海、桔逸势、嵯峨天皇被尊为“三笔”,前二者均曾入唐学习,后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对话朱守道、李一:论中国书法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2.  题记:中国书坛关于书法传统继承与创新的争辩,历经千余年而不衰,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各个时代书风转变的热点话题。今天,书写工具的变化,使得硬笔(钢笔)甚至是键盘取代了毛笔,书法从“用”向“赏”转变,从大众向小众转变……在这个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里,当代书家该如何继承传统,笔墨如何随时代?9月21日,此次“三人谈”主持人陈裕亮约请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著名书法家朱守道、李一两位先生作客茶楼,开始了如下对话。   嘉宾简介   朱守道,祖籍福建泉州,1982年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王岳川与姜寿田书法文化本体论对话——书法文化贫血症之审视
    2.  王岳川(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导,北大书法所副所长)   姜寿田(《书法导报》副主编,书法理论家)   一 东方书法身份与中国文化危机意识   姜:您前几年提出了“发现东方”、“文化输出”的理论影响很大。我认为这一理论不但针对我们书法界,也是针对“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境遇提出来的。也就是说,面对西方在文化上存在一种不对等,我们要了解西方,而西方不需要了解我们。我们在思想文化层面处于劣势。而您提出的“东方输出”理论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战略。我想问您,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翰墨结缘 修身养性——近访原宁夏日报社社长、宁夏政协第七、八届常委邓万
    2. 阳春三月,记者采访了原宁夏日报社社长、宁夏政协第七、八届常委邓万,在他的书房迎面扑来一股墨香和满屋的书法作品。细看他的书法作品和他勤奋笔耕的精神使我肃然起敬。邓万放下他写字的笔,寒暄几句,对我深情的讲:我是一名业余书法爱好者,也谈不上书法创作,但我却一生喜爱书法,并从中享受到很多乐趣,感受到书法对人生的重要性。 共和国成立后我才开始上小学。家在农村,又很穷,学校也在几里路之外,放学后除了路上的奔波,就是做家务和农活。晚上家里点油灯,光线昏暗。至今深刻在脑海里的印象是,除了与小伙伴们的许多非常有趣的游戏外,就是写毛笔字。自己买纸订一个八开的写字本,对着下面的字帖写。那时没有墨汁,也没有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广东省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刘胄人访谈
    2. 刘胄人 字鲁也,号英雅轩主,广东大埔人。大学中文系毕业,书画家、艺术评论家。书法、美术、文章、摄影作品千余幅(篇)在全国200多家报刊上发表,名字及作品被收入多种书画家辞典。 书画作品被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的一些机构和个人收藏。出版了《五十春秋出梦来——刘胄人国画书法集》等5本书画集,先后举办过6次个展。参与主编有《书风•当代广东中青年书法家解读》、《画风•当代广东中青年美术家解读》评论集,并发表有文艺评论百多篇及200多万字的文章。2006年获“广州城市美术贡献奖”,2007年4月赴台湾举办&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冷热有度——中国书协主席张海访谈
    2. 2月15日,我专程去北京拜访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张主席在家中接待了我。我们就“2008书法·番禺论坛”等问题进行了交谈。就如何举办一个高端的、严肃的学术论坛,张主席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我想,它的意义不仅是对一个论坛而言,而是对整个当代书法批评都有指导作用。   对于本报举办的“2008书法·番禺论坛”,张主席说,参加论坛的诸位发言在报纸上发表后,外界看法不一。举办不同主题的论坛初衷是不错的,它是书法事业繁荣的标志之一。“番禺论坛”侧重于当代书坛的热点问题,而且就一些热点问题作了些&ld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直面书坛——对话崔志强
    2. 樊利杰:“2008书法·番禺论坛”,引起了书法界的关注。现在,想听听你对有关问题的看法。中国书协主席张海提出了“推出大家”的设想,你怎么看? 崔志强:我认为当代有大家,并且是会被历史承认的大家。我们要有这样的心态和自信。 樊利杰:你觉得大家怎样产生才算合理? 崔志强:由谁来认定谁是大家,是“推大家”的关键。我认为,大家应该由历史确定,而不是由哪个部门来任命。在目前中国文艺界的体制下,评选出来的大家一定不是真正的大家。 樊利杰:张主席关于大家的标准你看过吗? 崔志强:没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崔国强就“君山茶杯”全国书法大赛答记者问
    2. “君山茶杯”茶文化全国书法大赛作品评选已经揭晓,现正进入紧张的表彰奖励筹备阶段,“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编委兼记者陈泽忠就此次大赛事专程采访了此次大赛评委主任、中国硬笔书协副主席、湖南省硬笔书协主席、湖南省书协主席团成员崔国强先生。 陈泽忠(以下简称陈):崔老师,“君山茶杯”茶文化全国书法大赛获奖作者已公布,工作进程已告一段落,请问您对这次大赛有何感想。 崔国强(以下简称崔):感谢泽忠的采访,感谢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对“君山茶杯”茶文化全国书法大赛的重视和参与,感谢社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13(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