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名人访谈 >> 书法
      分享到:

      情深意笃简帛书 张海龙

      作者:核实中..2009-11-13 10:29:31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主攻篆隶推帛体,兼取章草得墨魂。

        ·心中有我淳清味,笔底无他丑怪风。

        ·交友从来羞利禄,读帖自古重形神。

        ——张海龙自撰联





        张海龙——

        情深意笃简帛书



        张海龙是国内享有盛誉的书法家,以简帛书名世。2006年4月,他在丰润管桦纪念馆举办回乡展,意在让家乡父老看一看,提提意见,也算是自己艺术生涯的一次汇报。原本准备了92幅作品,展前硬是把自己不满意的30件撤了下来。他说,连自已都不满意的作品怎能示人?其从艺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可见一斑。

        回到人生起点,首先想到的当然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展览期间,我和张海龙做了一次简短的会面。提起启蒙老师陈继增,他动情地说:“我的家在黄粟坨村。陈老师是七树庄人,毕业后分配到黄栗坨小学教图画、写字。他写得一首好字,竹子也画得不错。因为离家远,住在学校。五六年级时,我开始对书法有了兴趣,每天晚上和他作伴,学写柳体字,当时叫‘写仿’。有时也翻翻他订的美术杂志,所以当时就知道有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这些大家。后来他到县文化馆工作,加入省书协,我们还经常通信,探讨书艺。”

        1957年,张海龙考上唐山十中,参加课外美术组活动。学校有个女教师,文墨之家出身,对他影响很深。1960年,部队到学校选兵,从此即到张家口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习,后来,直接分配到总参某部图书馆工作。

        谈到求艺之路,张海龙兴致勃勃地讲了一段“刊头书法家”的往事。“文革”期间,书法被称作“四旧”。唯有《北京日报》例外,因为这里的一位编辑有股子拗劲,名叫丁维俊,是一版的负责人。他说“我的报纸就是要用手写体!”丁维俊通过总参某部的一位领导找到张海龙,嘱他为报纸写刊头、题头。虽然没有稿酬,只奖励些钢笔、笔记本什么的。但张海龙乐巅了,因为他的爱好有了用武之地。他写的第一幅题头 “在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岗位上”,文章是表彰北京百货大楼优秀售货员张秉贵的。 第二幅是“前进吧,京沪列车”,内容报道了从北京开往上海的客运列车。张海龙说:“题写刊头、题头,看起来是件小事,其实很不容易。有时一个晚上要写十几幅,比较一下,选一件最好的。我大多情况是清晨坐公交车送去,有时急了,部队也支持此举,派个吉普车送去。”这件事可在总参某部传开了,说“《北京日报》聘了4个人写刊头,除了启功、赵朴初、刘炳森,再一个就是咱们大院的张海龙。”能挤到名人堆里,张海龙当然心里乐滋滋的。后来调到河南,他又开始给《河南日报》、《河南农民报》写了大量标题。从1974年到1999年,先后为《北京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解放日报》,以及除西藏、新疆外的各省省报等50多家报纸题写过刊头、题头。后来他整理一下,足足两大本。他乐于接受这“刊头书法家”的称号。正是这个难得的艺术实践,为他日后的发展做了铺垫。这在全国书法家中,张海龙是独有的。

        按张海龙的话说,他能有今天的成绩,应该感谢组织上为他提供的优越工作环境。他所在的总参某部图书馆,据说是从一个劳动大学移交过来的,藏书颇丰。尤其是美术方面,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等精典画册应有尽有。这激发了他对画画的兴趣,业余时间常临摹齐白石的虾、青蛙、草虫,而且很象。但他的主要精力仍在书法上。每逢周末,别人逛颐和园、王府井,他却流连于新华书店、荣宝斋,寻觅历代碑帖,求教这些无言之师。

        再者就是名师指点。北京人文荟萃,书坛高手如林。张海龙坐下来每日临池,从不间断;走出去问道求师,广结名家。他曾多次拜访过舒同、启功、刘炳森、肖劳、肖淑芳、范曾、陈叔亮、李长路、欧阳中石、李铎、夏湘平、徐之谦、黄胄、周思聪、卢沉、张贵桐等,获益非浅。特别是刘炳森、启功二位恩师给他的教导最为深刻。他告诉我:“‘文革’中炳森老师住在故宫角楼,生活很艰苦。当时我给他带去几本书,比如精装的“五·七”指示画集,他就很高兴了,当场给我写了两首毛主席诗词。他教我练习《多宝塔》,为我做示范,并经常在我的习作上批改,写评语指出优点缺点。直到现在,这些资料我还珍藏着。”讲到启功先生,张海龙眼睛里闪烁着敬佩而感激的目光:“当时启老关系在北师大,人在中华书局校二十四史。先生评价我的作品质朴无华,取法高古,鼓励我要独辟蹊径,张扬个性。在为我题写‘简斋’斋号时,勉励我争取看到简帛书真迹,增加直观感。这为我确认取向,定位简帛书起了导引作用。”

        我钦佩张海龙的眼光,他是中国书坛较早将自己的书法定位于简帛书的书家之一。上个世纪70年代初,文物考古工作者对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进行了发掘。其中三号墓中出土了十多万字的帛书。197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马王堆汉墓老子》甲乙线装大字本。当时这本书是作为考古文献发行的,张海龙却从书法的角度看到了它的艺术价值。他发现,马王堆帛书抄写的时代正值中国书法史最重要的隶变时期,其字体在构形上已比较规范,用笔已比较有规律,线条也完全失去了篆书圆转的态势。其字形呈正方或扁方形,笔画以方折为主,横画方入尖收或蚕头雁尾并用,左波右磔对比强烈,字距间规整有序,俨然一种谨严、成熟而定型的汉隶字体。特别是因抄手不同,或因抄写时代先后有异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貌。帛书独特的书写风格和特殊的历史地位强烈地吸引着他,令他激动,令他振奋:这不正是自己长期追求的艺术境界吗!他下定决心,要用毕生精力去开拓它、践行它。帛书字小如蝇,他便借助放大镜,每天晚上扒在灯下仔细辨识、学习,不舍昼夜、如饥似渴地去读它、临摹它、领悟它。简帛书的临写,为他日后的书法创作奠定了坚实的传统工底。可以说,如此之早地把“帛书”视为书法艺术,堪称书界第一人。

        我更钦佩张诲龙的实干精神。他深有感触地说:“要想开拓、践行简帛书艺术,必须占有丰富的、全面的、完整的典籍和相关研究资料。否则,腹内空空,将一事无成。”他告诉我,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就较早地占有了帛书四本全集。平日,凡在报刊上见到有关简帛书的文章便复印下来,积累成册,天长日久,竟有百本之多。到目前,他搜集整理的有关居延、河西、额济纳、武威、敦煌、银雀山、睡虎地、云梦、龙岗、关沮、郭店、巴山、张家山、阜阳、长沙走马楼等地出土的帛书、秦简、竹简、木牍、战国楚竹书已成龙配套,一应俱全。搬家时,资料竟装了几麻袋,藏书载满一汽车,真可称得上当代的“守藏室之史”了。

        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的书法热就是从河南发起的。张海龙这位河南书法界元老,在打造书法强省中是显有战功的。1978年,张海龙奉调河南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从1979年起,他协助著名书法家张海(现中国书协主席)筹组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组织中原书法大赛、国际书法大展等重要展事,出版中国首家书法专业刊物《书论》及书法理论刊物《书法家》。特别是《书论》的出版,张海龙利用在图书馆工作的优越条件,大量搜集全国书法大家的理论文章,剪辑下来,汇编成册,成为《书论》初创时期的蓝本。因为成绩突出,1984年张海龙被选为代表,出席了河南省文代会。

        河南浓烈的书法氛围,又将张海龙推向书法创作的旺盛期。他的作品先后在1980年河南省书法展、1983年黄河流域十省书法巡展、1984年首届中原书法大赛中亮相。1985年,他以简帛书笔意创作的丈二条轴,成为在郑州举办的国际书法大展上的亮点。评委书道:“书作古朴稚拙,不事雕饰,使群众领略到朴素美”。此后,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全军书法大展。如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全军首届书法篆刻展览等。1988年第二届中原书法大赛上,他的简帛书荣获一等奖。张海龙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声名远播。1987年、1988年,他分别被解放军总政、河南省推荐加入中国书协。这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两次出现 “张海龙” 名字的原由。

        应该说,张海龙的成绩是与他的理论根底分不开的。他遵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对诸如来楚生、钱君 、龚望、沙曼翁等当今隶书大家的墨迹多有收集,不时观摹。对简帛书同道多有交往,取其长,避其短。时常将自己学习中的灵感、心得记下来,以短论、随笔的形式,在报刊上发表。他曾在《郑州晚报》开辟“翰墨古风”、“当代书法评析’、“名人手迹大观”、“名家硬笔”、“毛泽东书法博览”等栏目。“砚边随想”专栏《书法导报》上连登载达6年之久。

        张海龙称他自己现正处在“沉静升华期”。他解释说:“2000年张海先生提出,书家不要再满足于轰轰烈烈,要沉下去,打造精品,创作代表作,形成自己的风格。近几年我很少参加展览,开始反思过去,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回头一看,我对以往的作品不是很满意,不满意就要变,这就意味着升华。有的书家评论我的作品有强烈的、生猛的、感人的艺术震撼力,但细微之处稍显不足。说得很中肯。”

        他还说:“近几年我写了一些行草书,简帛书反而淡化了。现在要把我的优势重新找回来,张扬简帛书的独特优势,拟把墓志和帖学的精华融渗到自已的作品之中,进一步锤炼完善,力争创作出一批时代感强、个性鲜明的佳作奉献社会,奉献百姓。”

        临分手的时侯,张海龙透露:去年,他到敦煌、莫高窟、武威及河西、新疆等地一谒,看到了不少汉简实物,眼界为之大开,心胸为之扩大 。趁身体尚健,下一步要去湖南、湖北、山东、内蒙古等地探源游览。看来,他是准备把自己的余生奉献给书法事业了。我相信,张海龙开拓、践行、发展筒帛书之路充满阳光,会越走越宽广的。

        来源:网络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家网]的价值判断。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61(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