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新闻 >> 综合新闻
    1. 艺事师承 尤贵能不似——读沙孟海《黄宾虹〈画学篇〉手稿跋》有感
    2. 是跋作于1977年11月,乃沙孟海(1900—1992)先生为《黄宾虹〈画学篇〉手稿》所撰之跋文。“似”与“不似”问题,不囿于书家,历代诸贤亦颇有议论。如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近世以降,抑更有论者,若潘天寿、徐悲鸿、傅抱石、刘海粟、林风眠、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诸先生于此俱有阐发,至其他旧籍者,尚可多举例证,以前所举诸例已足证明,故不复详具焉。 跋首云:“艺事师承,始求能似。既似矣,尤贵能不似。”今检此二句,开宗明义,造语精炼,综括全文之议论也。至如初学,“始求能似”,盖指师一家之法,先摹而肖之,以求形似,与孙虔礼《书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把种子种下去,静待花开
    2. 对于目前存在的现场,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与其骂,不如研究为什么流行,大众需要什么,然后做出创新符合商业价值以及艺术审美的字体。” “江湖书法”、“武士道字体”等泛滥,一方面与字库相关,更为重要的是,相关从业人员的书法美育素质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读者给记者留言道:作为设计师,在设计创作中必然会使用到字体,那绝不应该对书法一无所知,至少应该了解书法的美学及其内涵。 在视频里,邱志杰对解决“武士道字体”的泛滥,提出了3个方法:1、大力开展书法美育,尤其是针对平面设计从业者的书法美育;2、在具有重要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文墨相兼 学艺互促
    2. 李一所书题跋    【学书心得】   我生在曲阜阙里,幼时就观摩孔庙里的汉魏碑刻,后来开始临习唐楷。走上书法之路,如果从1981年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获奖算起,至今已44年。研究书法,如果从1987年撰文参加“新十年书法研讨会”算起,也近40年了。几十年来,临习了不少碑帖,曾有“废纸三千卷”之叹,也写了一些研究书法的文章和著述,越写越感到书法艺术的魅力和书学的博大精深。虽研习大半生,书法水平不过入门而已。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王清州书法作品绽放英伦顶级艺术院校
    2. 2025年4月13日,"五星出东方"中国艺术代表团走进英国顶级高校,正式开启为期七天的艺术交流盛宴 2025年4月16日上午9:00,中国艺术名家代表团抵达剑桥大学。 大家参观了剑桥大学的整体风貌,并乘船游览了剑桥大学著名的康河,剑桥泛舟,两岸美景尽收眼底,河畔两侧的剑桥师生也纷纷和大家挥手互动,中国近代诗人徐志摩曾在此写下《再别康桥》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书法中的应用价值
    2. 袁炜婷 《文心雕龙·风骨篇》(局部)   【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在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应用和发展。这一方法论为解读书法艺术形态与社会经济基础的互动关系提供了认识论工具。本文采取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从书法实践的物质性出发,通过社会形态分析法,系统考察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技术条件四维框架下的书法演进规律,并结合全球文化资本流动的新语境,论述其在书法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书法本体论与当代语境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笃行不怠 力耕不止——访书法家张海
    2. 张海 《高文夫子联》   锤炼出新独树一帜   赵慎珠:张海先生,您好!很荣幸对您进行专访。您活跃于中国书坛半个多世纪,久负盛名,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书法家”荣誉称号,颁奖词中的评价是:“书法五体皆工,入古而不为古法所泥,锤炼出新。他的草隶、行草书,删繁就简,形简意丰,风格烂漫,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德艺双馨,率身垂范,为当代书坛树起一个新标杆。”尤其是您的破锋行草书,更是被评论家誉为“与郑板桥的‘六分半书’、金农的‘漆书’等有着同等的艺术价值”。先生能否挑选几幅自己满意的作品,解读其中的创作灵感和技法运用?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将审美意念的个性化特征融入到书法中,走向由心而指的道路
    2. 隶书《稽古为文联》23X138cmX2 到了四十岁,很多你曾经引以为傲的东西似乎已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人的年纪越大,就越有能力去接近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随着阅历的增长和认知的沉淀,对于美的理解也会逐渐变得更加深刻,关注的视角也开始从那些看得到的向看不到的转化。 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表现“物”往往注重求其“象”,这是与审美方式相契合的表达,其审美体系强调的是意象,而非物象。万物之美是在意象中组织和显现的。而意象的世界则是由人的心念所创造的,世事之物入心、心境造物而生意象,意象再归世事,此时之物已非彼时之物,而美亦由此激发。我们看物的时候,情往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我学张瑞图书法
    2. 草书五言律诗轴(书法)张瑞图    【学书心得】    纵观历代书家成功之路不难看出,临习前人优秀法帖是学习书法的一条极为重要的路径。中国书法历经几千年的淘洗和沉积,留给后世无数经典之作,创作出这些经典之作的书家像浩瀚天际中闪烁着的许多耀眼星辰,晚明时期被并称为“邢、张、米、董”之一的张瑞图便是其中一位。   我少时在父亲的指导下习书临帖,但始终没有找到与自己心灵、审美相契相通的法帖。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考兴亡陈迹,求学术新知——读沙孟海流离巴蜀之作有感
    2. 沙孟海 《延光四年砖》跋 26.7×18.7cm×2 1940年 沙孟海书学院藏 是跋作于1940年岁暮,乃沙孟海(1900—1992)先生为《延光四年砖》所撰跋文。开篇述此砖发现之经过,跋云: 四川江北县红沙碛有抇古墓者,余自重庆市渡嘉陵江就视。前室穹然,殉葬器物悉为人收去,惟棺椁未动。乱砖散地,检取一枚归,文曰“延光四年七月造作牢坚谨”,后汉安帝时物也。 据此,可略知其梗概:沙翁避地重庆时,闻“四川江北县红沙碛有抇古墓者”,遂亲自“渡嘉陵江就视”。既至,见乱砖散落一地,获一“延光四年(125)七月造作,牢坚谨”字样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激荡喻体背后的都市镜像
    2. 张望 《麦子》 纸本彩墨 上世纪九十年代,张望的国画创作《麦子》荣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大奖,让当时的青年艺术家张望一战成名,历经多年艺术阅历增长与积累,他的艺术创作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逐渐迁变成新现实主义表现性都市题材水墨画,从田园景物的清纯风格,到都市风物的反思批判,张望在传统和现代、写实和抽象、清新与繁华之间,依然不变的是作品流露出的悠悠古典气质,他对当下都市浮华背后的灵魂拷问,树立他在当代水墨绘画艺术的典范。 生于六十年代的张望对绘画具有宗教般的虔诚与迷恋,他的勤奋与非凡的领悟力,让他掌握卓绝的传统笔墨基础,强大的造型能力为同期画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13(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