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名人访谈 >>
    1. 吸山川灵气 润笔底狂澜——访著名书画艺术家吴志俭
    2. 吸山川灵气,润笔底狂澜 吴志俭说,饱览名山大川,积累创作素材,吸收名山大川之灵气,增加创作灵感,这也是一个书画家的必修功课。他每年都要抽空外出采风两三次,用艺术家的眼光,阅读大江大河,山林溪流,竹影松涛。一边采风,一边酝酿心中的书画,构思别致的作品。他的面积不算大的“甘泉书斋”,仿佛是他的个人书画展室,几天不见,他的新作又挂了出来。吴志俭说,搞书画艺术,不仅要天分,更要勤奋。他现在每天除了读书看报、打乒乓球以保持体力之外,就是书画创作。他指甲缝中洗之不净的斑斑墨迹,还有手指间长期握笔生出的老茧,见证了他在艺术道路上的执着、刻苦。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研究须有全球化视野——访王岳川教授
    2.   金开诚、王岳川主编的“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研究丛书”(第一辑)去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后,短短半年内即加印数次,颇受书法界关注和读者欢迎。   “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研究丛书”分别为:金开诚所著的《书法艺术论集》,将其重要的书法论文和讲演第一次结集出版;王岳川所著的《书法文化精神》,集中阐释书法的文化意味和文化书法的前沿学术问题;王岳川编著的《书法身份》,展示了作者同海内外众多著名书法家、理论家的精彩对话;王岳川主编的《中外书法名家讲演录》,收集了英、美、法、日、韩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著名书家在北大的讲演录;刘正成所著的《书法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专访著名书法家朱有德
    2. 五十余载的砚耕不辍,造就了今日的书法圣手。   已近花甲的朱有德,可谓将毕生的精力关注到古今之间、笔墨之端。在洒满阳光的“砚耕居”里,朱老依旧沉迷在和笔下文字的交流之中,与窗外的喧嚣相比,温文尔雅的朱老显得那样恬淡,甚至是单纯。   或许就是这样的处子之心,造就了朱老今天的艺术成就。一个人的精力和心思是有限的,对于利来利往的熙攘天下,朱老的心思显得过于简单,但是,正是那里的简单,才有艺术境界的不简单,才诞生出五十余载苦心孤诣后的书坛圣手。   自弱冠之年,受其父影响的有德便独喜翰墨,犹爱金文。早年间,由于金文资料甚少,有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酒,集体和底层书法——胡昉访谈郑国谷
    2.  集体      胡昉:你对这种集体性的创作一直有相当的兴趣,是不是直接促使了阳江组这样的集体创作方式?   郑国谷:对。早在阳江组之前,我们那个建筑小组(阳江一美设计)也是一种集体性的创作。比如接到一单活,我们三个人就会相互讨论应该怎么做这个事情。或者一人做一张再拿出来看一看,这个建筑的造 型、空间怎么处理。这个好一点,我们可以挪移,三合一,合成一幢建筑。阳江组也是这样,都会有一些相互之间的讨论,几种思维混杂在一起。我也习惯了这种思维方式。   胡昉:阳江组更多地以书法作为创作的媒介展开工作,几乎每个项目都跟书法有或多或少的关系,是不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陈明:教育是我的事业 书法是我的生命
    2. 北京的八月金秋今年似乎来得更早更快更尽兴些,当桂花渐次飘香、东篱佳酿欲熟之际,北京城已经弥漫在收获的芬芳和喜悦中了。第29届奥林匹克大会在北京的胜利召开,为这个秋天书写了更多灿烂和美好的记忆,而中国深厚的文化艺术魅力,也给了世界一个震撼。开幕式的长卷、闭幕式的画卷,都让人对中国的传统艺术刮目相看。于是很多人感叹道:传统,是我们的根;继承,是我们的叶。只有在传统中继承性发展,才能迎来金秋硕果累累。 就在这个醉人的时节,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书法家、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陈明,一个在传统艺术中披荆斩棘乐此不疲一路向前的探索者。他从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走来,却始终没有放弃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他选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启功谈书法学习
    2. 记者:启先生,您好!首先感谢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您是我们书法界的老前辈,学问、书法享誉海内外。能不能先清您谈谈您是怎样走上学书、治学这样一条道路的?    启功:感谢《书法》杂志和各位朋友对我的关心。老前辈、学问、书法如何如何,我不敢当。我一直认为,我够不上一个书法家。我的职业是教书,写字、画画都是业余爱好。怎么走上这条道路的?我祖父能画些写意花卉,我小时候喜欢画画,受了祖父的熏陶。因为常看到他老人家拿着笔,花鸟虫鱼,草草几笔而成。那时我想当个画家挺有意思的;后来就拜贾义民先生为师。贾先生博通画史,对于书画鉴赏也极有素养。常带我到故宫博物院看陈列的古书画;后来又介绍我认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王祥之—穷年皓首唯创新(作者 刘士裕)
    2. ●我习惯于反向思维,喜欢走自己的路,不喜欢千人一面的东西。 ●要摘取王冠上的明珠,就需要付出艰辛,需要思考,需要永不停歇的攀登。 ●酸甜苦辣咸,学书之路就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王祥之 书法创新难,隶书创新尤其难。 为什么?因为隶书和楷书一样,是一种比较规范的书体。自汉至清两千年间,在隶书诞生、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前贤穷研细究,以多彩斑斓的风格一次次将其推向巅峰。体势写得几近完美,再变化的空间很有限,调整更新的余地也很小,因此实现新的突破谈何容易。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旭宇—心中日月永不落(作者 刘士裕)
    2. ●书法对于我,一直是一块梦想耕耘的旷土。而我于书法,则如涓流奔向大海,则如莫逆倾吐知音。 ●于得意之时,创作得意之作,我会焚香和击磬。此刻,诗情与禅意可能萌于心中。 ●学习古人,达到觉悟;超越自我,实现突破,真是永无止境。然而,一旦将禅心注入,进入老庄情境,我又感到书艺就在眼前。心平而气和,畅达无滞,古今皆忘,甚至连技法也烟云远逝,进入忘我之境界。 ——旭宇 “左肩是诗歌的太阳,右肩是书法的月亮。灵魂的全天候照耀,生命在宣纸的积雪里,生长汉字的魔方…&hellip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杜锡瑞—博涉多优一杂家
    2. ●我就是我,平常人一个,平常心一颗,正如古人说的“游于艺”而已。 ●淡泊名利,远离世俗,钻研古文、诗词,探讨书画理论,从书画艺术的源头下功夫,实为修德从艺的正路。 ●要创作,就要付出辛苦,没有真凿实干,再好的构思也永远是“海市蜃楼”。 ——杜锡瑞 拜访杜锡瑞,我是冲着书法家头衔去的,他是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嘛!然而,一番长谈,却打乱了我最初的印象。 杜锡瑞涉足多条艺术之河,他的笛子独奏曲,20世纪70年代曾多次在省电视台演播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杨再春—书苑体坛不解缘(作者 刘士裕)
    2. ●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冲击着我,对读者负责,对爱好者负责,对艺术负责!这是宗旨,这是良知,这是态度。 ●作为人,不只是“安坐而食”,而是要做些事,且把事做好。 ●“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这幅联我偏爱,因为我从中受益匪浅,鞭策自己10年冷板凳,读点书,干点事。“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忙着修身不能忙着功利,我想字会进步,学问也会增长。 ——杨再春 体育寓动,书法寓静。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杨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14(s)   0 queries cached